第28章 流年里的一套房
张志终于在电子厂打工的第八个年头,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期房。每月还贷时,他心里生出一丝满足,虽然离工厂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但这套房在他心中有种无可替代的分量。比起过去无数个漂泊无依的日子,现在的他,不再只是个过客。那些年辛苦攒下来的每一分钱,成了房子的砖瓦,让他终于感到脚下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
张志来自农村,家中兄弟两个。他是长子,一心想走出大山,父母也省吃俭用,硬是供他读完了大专。可毕业时,他已是二十二岁,在农村的同龄人中,这几乎已经属于“大龄”未婚青年了。那些年,每当他回家,总能听到亲戚邻居们带着半开玩笑的语气问他:“你这么大年纪还单着呢,工作有着落没?”那时候的张志,不禁觉得有些尴尬。刚毕业,空有一纸文凭和一腔理想,却没有任何积蓄。两年漂泊在外,从销售员到餐厅服务员,他做了各种不同的工作,却依旧入不敷出。最终,他决定进入电子厂,以图稳定。
电子厂的工作枯燥而辛苦,十二小时一班倒,让他的生活成了两点一线的循环。在生产线上,产品从他面前流过,时间似乎也随之消逝而过。他看着厂里的老员工们,在流水线边过了一年又一年,从年轻的小伙子渐渐变成了中年人,日复一日却似乎依旧年轻,心底却对未来充满忐忑和渴望。他知道,自己可能会和他们一样,在这条流水线上度过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甚至未来的几十年。可他无奈地清楚,眼下的现实比梦想更沉重。
而与他截然不同的是弟弟的选择。弟弟初中没上完便选择辍学,年纪轻轻便踏上了社会的路途。和张志一心求学的路不同,弟弟显然更加务实,早早就在工地上谋生,三年下来攒下了一笔不菲的积蓄。二十岁那年,弟弟找了个村里的姑娘,成家立业,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过得自在。在老家人眼里,弟弟似乎比哥哥“混得好”——年轻轻轻就成了家,妻子贤惠,孩子活泼,生活虽不宽裕,却充满了烟火气息。而张志,却成了那个让父母“放不下心”的人。
那些年,张志的亲人和朋友时不时都会关切地劝他:“志啊,别总想着买房找个稳定的就好。趁年轻多存点钱,有个家才是最要紧的。”张志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默默将这些话埋在心里。他知道,自己的坚持未必能被人理解,但他始终觉得,只有房子才是他这一生最渴望的归宿。有了房子,才算真正有了家,才算扎下了根。为了这份梦想,他在电子厂忍受着种种疲惫,每个月定时把钱存进银行账户,一点点地向着属于他的那个“未来”靠近。
他拼搏了八年,终于攒下了首付款,签下了那张期房的合同。入住那天,他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阳光洒进屋内,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释然。他知道,自己不再是无根的浮萍了。虽然每月还贷的压力依旧沉重,虽然房子的位置有些偏远,但这一切似乎在他眼里都显得微不足道。他终于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那里承载了他无数的期许与奋斗。
然而,他偶尔也会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的是最好的?他看到身边有些工友,和弟弟一样,在合适的年纪选择了合适的生活,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梦想”。他们或许没那么多物质追求,但在家人围绕的日子中,享受着那份属于平凡人的简单幸福。而他,却为了一个房子,拼尽了自己的全部青春,至今单身。他明白,自己放弃了很多,也错过了很多。
张志的故事,在无数漂泊的打工人中并不孤单。为了生活,他们放弃家乡的田地,放下安逸的生活,来到这座城市打拼,只为了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张志的坚持或许让人心疼,但也不无道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执着,是他内心深处对稳定的渴望。
现实总是复杂的,它不会轻易给任何人一个明确的答案。有人选择追逐梦想,有人选择回归生活;有人像弟弟一样早早成家,有人像张志一般将青春献给城市。每个人的选择各有不同,而生活的路也各有酸甜苦辣。或许正是这些不同的选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张志知道自己终究是不同的。在他的生活中,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追求,也有一份无人能替代的满足。他拥有了那套房子,即使生活并不完美,但心中的那份安定感却无比真实。在这个奔波的城市里,他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一个让他可以卸下疲惫、放松心灵的家。而这一切,正是他为之坚持、为之付出的所有的意义。
他坚信,生活虽有缺憾,但他依旧会在自己的选择中找到满足与安慰。因为他知道,那房子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他用青春和坚持换来的,它不仅是一套房子,更是一段属于他的人生印记,一段他与城市搏斗的痕迹。大龄单身,弟兄两个,作为没有结婚成家的那一个,离开家乡可能是最高的选择,至少在奔忙的城市中,没有人会对他的生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他是我在电子厂见过的非常节俭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去饭店吃饭、他不抽烟、不喝酒,只有上班挣钱、存钱是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如今他还在那家电子厂打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在这个时代能有一份工作就是很不错的事情。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园区的餐厅里,他跟我聊了很多,他想换个工作,哪怕是在电子厂换个岗位也行,可是年纪大了,也没有人脉,他只能老老实实的做自己原本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