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修仙很正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佛道当不争

“自是有的。”

“因为我这师弟,被白莲教找回去后,所学的主要是神霄雷法。”

方丈一言道出,几人全部坐直了身子。

他们一路追查过来,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原来我们之中真有叛徒?

事情关乎自己,李常静必须问清楚:“神霄雷法,与龙珠的必然联系在哪?民间神霄派可也不少,都与此案有关?”

方丈却说:“单单神霄雷法,自然无关。”

“可师弟毕竟是国清寺出去的。”

“方丈最后几年,又专心教导师弟你一人,天台宗的精髓,师弟你也尽得矣。”

“天台宗的情况,师弟可又知晓?”

李常静:“近来查案,知晓一些。”

方丈点了点头,端起茶杯喝了口,仿佛是在回忆,好一会才说道:“天台宗的事,要与三个和尚有关,其中那位最著名的,甚至不是天台宗的弟子。”

“隋朝开皇年间,智者大师建立天台宗,圆寂时遣遗书一封于晋王杨广。”

“晋王遂敕建国清寺。”

“后隋朝灭亡,杨氏中有一子弟躲避战乱,来到天台山,自号寒山。”

“国清寺有一负责舀米的禅师,名为丰干。丰干一日在路上遇到一孤儿,孤儿自言无名无姓,丰干见其可怜,便将他带回寺中,取名‘拾得’。”

“拾得成年,在寺中应些饭菜之事。”

“见寒山隐居艰难,常送饭菜与之。久之,便成了好友。”

“后来丰干行化至长安,时逢闾丘胤要到台州做太守,临行前,忽然头疼非凡,还没找人医治。丰干就上门拜访了,丰干以法水喷面,闾丘胤头痛遂解。”

“感激之下,闾丘胤问僧来历。知晓丰干是国清寺来的僧人,便问丰干台州有何贤人。”

“丰干言,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化身,隐居天台山。”

“于是寒山、拾得从此闻名,丰干言他们是文殊、普贤化身,他们就说丰干是弥陀化身。后来拾得在姑苏城外的普明禅院担任主持,他将禅院的名称,直接改成了‘寒山寺’。”

“于是有了那首著名的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贞观年间,拾得东渡,去了弥生国。也将天台宗的法脉带了过去,寒山文化,也因此大兴。”

说完了这段,方丈便不再言语,让众人思考。

他只是很平静的说了段历史,至于说这些的原因是……

“你是说,闾丘胤头痛那段,有问题?”李常静觉得这种情况,太巧了些,临行前忽然头痛,又刚好遇到主动上门解决问题的丰干。

很让人怀疑这是不是自导自演。

然后丰干不说别的,说国清寺的两个贤人,是他的徒弟和徒弟的好友。

实际上,丰干、拾得都只是国清寺的杂役僧人,寒山也是隐居的山人,记载当中都是不修边幅放浪形骸之人。

似乎与国清寺联系不大……

方丈笑言:“师弟果然聪慧,丰干所做,不过是江湖手段。取信了闾丘胤,闾丘胤又借助了寒山的诗才,互相之间成就了一段佳话。”

“他们与国清寺,并无什么联系。”

“包括天台宗传至弥生国,东密建立,其实也主要是当年遣唐使的最澄和空海二人。他们的主要传承也并非是我天台宗,而是长安青龙寺密宗传承。”

“后来拾得东渡,寒山、拾得的名号响亮。”

“我天台宗又经历佛难战乱凋零,东密以密宗基础,加上所得天台宗经典,以拾得这杂役弟子出身的僧人,言天台宗传承。”

“在北宋国清寺不得不引流经典回宗时,大中祥符年间,他们所谓的弥生天台宗,拜访我们这祖庭。”

“然后出资建立了‘三贤祠’。”

“将寒山、拾得、丰干抬进了天台宗的供奉大堂。此天台山隐居的三个隐士,一下子就成为了代表天台宗的正统。”

“又历经嘉靖倭乱,国清寺遭倭寇洗礼数年。”

“近现代又由弥生国发起寒山文化热潮,席卷内地,搞起了各种文化研究会。”

“时至今日。”

“天台宗到底姓天垣,还是姓弥生,便是我也说不清了。”

方丈说完,叹息了一声,便闭目养神,不再说话。

实际上,要说的远远不止这些。在各种典籍中,丰干、寒山、拾得三人的生卒年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而且《宋高僧传》中记载丰干禅师于唐玄宗先天年间(公元712年——713年)在长安行化时遇上闾丘胤,并告诉闾丘胤到国清寺去拜见寒山和拾得。

而《祖堂集》又记载沩山灵祐禅师在公元793年以后,在唐兴路上遇见寒山禅师,又到国清寺遇见拾得禅师。

《五灯会元》和《古尊宿语录》中又记载赵州从谂禅师到天台山遇见寒山和拾得两人。

实际上,研究寒山文化的,指出寒山是隋朝皇室后裔杨瓒之子,而杨瓒死于公元591年,说明寒山至少是公元591年前出生的。

那最晚的赵州禅师可是八十岁才行脚云游,已经公元870年以后了。

那寒山至少得活280岁才行……

可见时间线大多不统一,是因为各作者编撰故事不统一,大抵可见,寒山有诗才,为天台山隐士,丰干、拾得是国清寺和尚,但却与天台宗原本联系并不深。

大量故事的编纂抬高了国清三隐,然后加强了他们天台宗的身份。

以至于最后鸠占鹊巢……

方丈把脉络说清楚,无非是想告诉锦衣卫,天台山的佛道之争,并非是真正的佛道之争。我们自来就是讲究的三教圆融。

包括杜光庭祖师,也是这么坚持的。

所以天台山有佛教,是佛教祖庭之一,这是道教并不排斥的事情。

天垣国容得下儒释道三教,天台山亦是如此。

只是这里面有争端,有阴谋,首先是要抽丝剥茧,将事情讲清楚,而非直接一棍子打死,然后又挑起佛道争端。

如此这般,就不是正经道教思想了。

反而是林灵素那般的灭佛举动了……

这里面的布局,就是不想让他们搞清楚这些渊源和真相,所以才要将李常静作为一颗重要的棋子去布局。

方丈不想佛道因此争端,所以才提出,龙珠可以送回,但李常静要留在国清寺。

前尘因果,方有今日之事。

李常静入道修行后,快速卷入这些事情,自然是有缘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