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差生文具多
对于傅文静等人的请求,李金科并没有直接答复。
沉思了许久,他摇了摇头,“县尊大人,县尉大人,魏帅,请恕学生不能答应。”
魏昶看到李金科拒绝了他们,顿时有些急了,他面色不虞的看着对方。
“小郎君,这是为何啊?”
李金科面带着歉意对魏昶说:“魏帅,学生今入刚到国子监内报到。
最近这些日子,要跟着绳愆厅的监丞学习规矩礼仪,过几日还要参加考试确定学堂,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李金科所说的这些话,自然是他的托词,这个案子牵扯出来的势力如今对他来说都是庞然大物,他还不想这么叫就卷入到帝国高层之间的博弈当中去。
“小郎君......”魏昶还想继续劝说李金科,傅文静却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魏帅,小郎君说的不错,他如今能够有机会进入国子监读书,机会十分难得。
再者说来,小郎君不是我们万年县的属官胥吏,这个案子本就与他无关。”
“县尊大人......”魏昶还要说话,傅文静对着他摇了摇头,端起面前的茶盏,他便闭上嘴巴不再说话了。
李金科看到傅文静的举动,知道他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便对着傅文静、李元紘与魏昶三人行礼告辞。
薛良辅原本想要跟着李金科一同离开,却被李元紘叫住了。
他虽然也不是万年县的属官胥吏,但毕竟在这里兼职仵作,留下来与众人讨论案情也属政策。
魏昶和薛良辅在县衙门口送别了李金科之后,二人便翻身回了县衙。
一顿午饭被打断了,李金科此时感到自己饥肠辘辘,忽然,路边一个小贩的叫卖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甑糕,大枣红豆甑糕,又甜又糯的甑糕。”
甑糕是长安一道著名的小吃,用糯米蒸成,上面铺着红豆与大枣,香甜可口。
“来一份甑糕。”李金科径直走向小贩,“多少钱?”
“小郎君,”卖甑糕的小贩看到有生意,高兴的放下肩膀上的扁担,“两个钱一份。”
“来一份,”李金科从怀中摸出两枚铜钱,递到小贩的手中,“多些大枣和蜂蜜。”
“好累!”小贩从扁担前面的木桶中取出一个黑瓷碗,在后面的桶里挖了一大坨甑糕放在碗中,又用勺子盛了满满一勺子蜂蜜淋在上面,取了一双竹箸放在碗上递给了李金科。
手中的甑糕喷香扑鼻,李金科也顾不得自己就在路边站着,他三两下便将碗中的甑糕一扫而空。
吃完甑糕之后,李金科晃晃悠悠的走向国子监。
回到国子监的门口,他刚准备进门,忽然想起了什么,便又反身走了出来。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开学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什么?
当然是买教材和新的文具,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差生文具多?
碰巧,在国子监外就有一处这样的地方。
国子监的门外名叫三学街,因为靠着国子监,因此开了不少的店铺。
开始只是一些贩卖笔墨纸砚的小商贩,后来随着学子越来越多,这里又开了一些销售书籍与古玩、饰品的店铺。
到了高宗年间,三学街已经成为了一条十分繁华的商街,除了纸店、书铺、文玩店、衣铺之外,还开了大量的食肆与酒肆。
国子监内虽然有食堂,但食堂的饭菜只是保证学子们能够吃饱,至于味道嘛,恐怕就有些一言难尽。
再加上国子监的学子们,如果月考拿到了膏火钱,也有请这同窗一同出来吃酒打牙祭的习惯。
如今的三学街,不到两三百米的街道上可谓是人潮如织,熙熙攘攘。
“李郎君。”
李金科正在街上寻找纸店,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他转过头,便看到裴仪正气喘吁吁的向自己走来。
“裴贤弟......”
李金科强压着心中的笑意对她行了个礼,虽然他不知道裴仪为什么要女扮男装,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李金科心中清楚,自己在这个时代无依无靠,他知道的秘密越多,就死的越快。
所以对于裴仪的身份,他并不想打听,而对方女扮男装这件事,他也是心照不宣。
“李郎君,你去哪了?”
裴仪走到李金科的面前,对着他行了个礼道。
李金科冲着裴仪微笑着说:“我今日回去以前的老宅办点事情,顺便和几个朋友吃了顿晌食。”
“哦,”裴仪点了点头,她有些好奇的看向李金科:“李郎君,那你怎么还不回国子监?”
“我的朋友给我找了管事和书童,我与他们约好申戌相交的时候在这里见面。”
李金科看了看国子监门口的日冕,此时刚到申时,他接着说:“时间还早,我想在这附近买一些文房四宝。”
裴仪刚听到李金科的话,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李郎君,你要买文房四宝,千万别在这里买。”
“这是为何啊?”李金科的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裴仪笑着看了看四周,看到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二人,这才对着李金科的耳朵小声说道:“李郎君,这正街上的店铺,原本就不是为我们所开。
你要知道,如今咱们国子监内,可是有数千人的外国宿卫学生。
他们都没见过什么世面,初来乍到长安的时候,见到琳琅满目的商铺自然会眼花缭乱。
这正街上的商铺,可是出了名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啊!”
“原来是这样。”
裴仪寥寥数语,李金科便明白了她的意思,合着自己来到的地方是专卖游客的旅游商店啊。
他前世读大学的时候也兼职做过导游,这种店的道道李金科也算门清,那些旅游景区的店专宰游客,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
“李郎君要是想买笔墨纸砚,我带你去个地方。”
裴仪看到李金科瞬间便明白了她的意思,心中感慨对方竟然如此聪慧。
回想起自己当年刚进国子监的时候,要不是有父亲的苦口婆心的解说,自己根本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恐怕会在这里吃不少的亏。
跟在裴仪的身后三绕两绕,李金科来到了一处背街小巷的店铺门口。
他抬头看去,门楣上挂着一副匾额,上面是三个大字‘荣盛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