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探花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0章 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荒唐,”当听到李金科自负盈亏的想法之后,张柬之一脸错愕的看着他训斥,“朝廷的衙门,你以为是你们家开的酒肆吗?

自负盈亏,亏你想的出来,难道朝廷的衙门成了你们家的生意不成?”

“张公莫要着急。”

李金科坦然的看着张柬之,他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太过于超前了。

其实在李金科所生活的二十一世纪,并不是所有的公家单位都是由国家承担费用的。

只有政府部门才是有财政承担,除了国家单位之外,其实还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之说。

即便是事业单位,也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

在李金科看来,负责巡视的白虎使与情报机构玄武使,都是由财政拨款。

而负责风投的青龙使与负责报刊的朱雀使,则可以打造成为一个盈利性的机构。

就有点像是他穿越之前的国有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并且,李金科相信,通过他使用一些超越时代的手段,这两个部门所创造的收益,足以承担白虎、玄武两使所有的开销。

但他也知道,自己决不能将这些想法对眼前这些人和盘托出,毕竟太过于朝前的理念这些一千三百人的古人是无法接受的。

思索了一下,李金科对武则天以及李显、张柬之等人说道:“微臣还有两个举措,不知可否打消张相的疑虑?”

“什么举措?”今天的李金科给了武则天太多的惊喜。

首先让她觉得自己当年设立匦使院并不是一个乱政,其次李重润向她呈送的《匦使院管理手册》中虽然很多的内容她都是似懂非懂,但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武则天隐约之间,感觉到李金科的想法也并非是不可实现。

不仅如此,她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若是按照李金科的方式重新构建匦使院,必定会给朝廷带来莫大的好处。

李金左思右想了一番,尽量找一些这个时代的人能够听得懂的词汇。

“臣的这两个举措便是:收支两条线和专款专用账册管理!”

“什么意思?”

在这个时候,仙居殿内包括武则天在内的众人都懵了,李重润也是满脸错愕的看着李金科。

为什么,他说的每个字朕都认得,但连在一起朕却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此时此刻,不仅武则天有这样的挫败感,李显、李旦、武三思、李重润、张柬之也是一脸的莫名其妙。

“所谓收支两条线,”李金科再次组织了一下语言,“便是匦使院所有的收入都会上缴户部,而有了需要用钱的时候,再依据朝廷的规矩向户部申请,审批完结后再由国库支付。”

“原来如此,”张柬之暗暗点头,如今朝廷大部分的衙门也都是这样的流程。

比如万年县,他们每年的税赋收入都要上缴给户部,而俸禄的发放、县内的各项支出,在向户部申请,由户部审批后从国库来支付。

“这样说来,倒也与其他衙门无异。”

张柬之点了点头,毕竟这样一来,即便是李金科如同其他衙门的掌印官一样,节流一小部分资金作为小金库,但大部分的收入还是上缴了国库。

原本匦使院的官员就要通过吏部注官,而他们花钱若是也被户部所控制,那想必李金科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那专款专用账册管理又是何意啊?”

其实这个概念,便是李金科穿越之前,很多单位都会因为某个项目在银行设立专款账户。

这个账户中的钱,是不可以挪作他用的。

但在大周(大唐),还没有银行的概念,所以李金科便提出了户部用专款专用账册管理匦使院上缴的资金。

大概将这个概念向众人描述了一遍,在座的几人都是如今这个国家最精英的一群人,每一个人都是聪明绝顶,李金科简单的解释了几句,众人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也就是说?”张柬之看着李金科道:“若是账上没有钱,那么.....”

“那项目就停摆了,人员就不招了,单位就倒闭了!”

李金科用白眼撇了张柬之一眼,“不过微臣相信,匦使院绝不会因为资金的困顿而停摆。

不仅如此,微臣敢预言,虽然是专款专用账册,但每年年底,匦使院的账上还会留下结余。

而这一部分结余,便可以上缴国库,作为朝廷的收入使用。”

“结余?”听到李金科口中的这两个字,张柬之的眼睛顿时亮了,不仅是他,就连武则天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公元700年,是武则天登基为帝的第十年,而今年的国库收入,大约是一千万缗钱和三百多万石的粮食。

听起来这笔钱不少,但真的算一算每年的开支,却是捉襟见肘。

这一年,全国共有十道、三百六十州、一千六百县,全国的官员胥吏,加起来足有十万人之多。

按照每人每年五十缗钱的俸禄来算,这就是五百万缗。

再加上朝廷还供养了百万军队,虽然大部分为府兵,不用支付军饷,但毕竟还要负责他们的粮食、甲胄和兵器、马匹。

若是按照每人每年五缗钱的花销,国库也要承担近五百万缗的费用。

再加上赈灾、水利,以及修路、皇宫修缮等诸多事宜,每到年底,分管吏部与户部的宰相张柬之,便总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当他听李金科说匦使院每年运营下来不仅不需要国库承担费用,而且还能够有结余的时候,自然是激动不已。

“此话当真?”张柬之一把抓住李金科的衣袖,完全不顾自己已经是七十岁的耄耋老人,神色激动的问:“每年能够有多少结余?”

听到张柬之这么问,李金科的心里有些含糊了。

其实他也不知道匦使院中的青龙使与朱雀使一年能创造多少利润,他刚才之所以那么说,只是为了坚定武则天等人的信心。

“一成,”思索了片刻,李金科把心一横,硬着头皮伸出一个手指道:“约为每年国库收入的一成左右。”

“一成?”

在座的众人顿时群情激奋起来,国库的一成,那可是一百多万缗钱和三十万石粮食啊。

“李爱卿,”武则天心情大好之下,对于李金科的称呼也变了,“若是真能如此,朕就将匦使院交给你打理又如何?”

“国库的一成啊,”张柬之伸出手便要与李金科击掌,“小李郎君可不兴反悔啊?”

李金科看到仙居殿内众人都已经激动起来,知道自己画的大饼已经吊起了他们的胃口。

并未与张柬之击掌,李金科反而对着武则天躬身行礼道:“启禀圣皇陛下,在匦使院费用支出完毕之后,年底结余的钱约等于国库一成,臣还是有信心的。

但是,臣这里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这是微臣能否履行诺言的关键,还请陛下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