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始
清晨的江南小镇,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水汽,青石巷的老墙壁上长满青苔,像是小镇的记忆,隐隐约约透出旧日的痕迹。沈景生轻轻推开自家大门,门轴发出“嘎吱”一声,惊动了窝在门口的野猫。猫抬头看了他一眼,悄无声息地蹿进草丛。
他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裤腿上沾满泥土,鞋底磨得薄如纸。
沈景生一夜未眠,通宵在镇上码头搬货,换来二十块钱。他一边走,一边将皱巴巴的钱小心地攥在手里,心里盘算着这笔钱该怎么用——
母亲的药、
女儿小花的学费,
甚至还要剩下一点用来买米。
抿了抿干裂的嘴唇,走进院子,他看到老太太早已醒来,正坐在台阶上看着青石巷尽头的方向,似乎在等待什么人。老太太的头发已完全花白,背微微驼着,手中拄着一根旧竹杖。她的神情恍惚,仿佛不记得今夕何年,只是怔怔地望着远方。沈景生心里一酸,走上前轻声道:“娘,天凉了,回屋吧。”
老太太没有回应,过了好一会儿,才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低头看了他一眼,皱着眉头说:“你是……景生?小秋呢?她怎么还不回来?”
“阿秋……”沈景生顿时语塞,眼眶微微发热,千思万绪在心头闪过,但很快压下了情绪,缓缓道,“娘,阿秋在外头,估摸着这会儿忙着呢。咱们先吃早饭,您得吃点东西,吃了药才好养身子。”
老太太轻轻“嗯”了一声,随他进屋。屋里光线昏暗,只有一盏老旧的煤油灯挂在墙上,墙壁早已被煤烟熏得发黑。桌上摆着一碗稀粥和几根腌咸菜,沈景生从柜子里拿出一副碗筷,默默地为母亲盛了一碗粥,端到她手里。
老太太捧着碗,慢慢地喝了几口,忽然又停下,轻声问:“小秋去哪儿了?她几天没回来了啊,莫不是,莫不是生我的气了……”
沈景生心中一紧,阿秋离开的情景再度浮现在他眼前。那天夜里,阿秋和他大吵了一架,说她受不了这种贫困的日子,说她想要去城里,寻找新的生活。他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看着她,心里想着镇上还欠的债,想着母亲和女儿,想着他一个人的孤独。
阿秋终究还是走了,带着他攒下的最后一点积蓄,甚至连一句告别都没有。他有时会想,她是不是真的已经把这个家抛在了脑后,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从此再也不回来。
“阿秋过些日子就回来了。”沈景生低声说,声音微微哽咽。他不敢告诉老太太真相,怕她受不了。
吃过早饭,沈景生照例在院子里打扫。院子不大,角落里堆着几只破旧的竹篮,是他父亲生前编的,母亲一直舍不得丢。院子中央有一棵老桂花树,每到秋天开得热闹,满地金黄。小时候,父亲常会把落下的桂花扫成一堆,让他和弟弟妹妹在上面打滚。可是弟弟妹妹早已各奔东西,桂花树也年久失修,叶子零零落落。
小花趿拉着鞋从屋里跑出来,怯生生地站在院子里,望着父亲,问道:“爹,今天我可以去镇上上学吗?”
她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芒,手里紧攥着几本旧书,那是她去年上学时学校发的。沈景生顿时感觉胸口一阵酸楚,女儿才十岁,却比同龄孩子懂事太多。镇上学费涨了,他暂时供不起小花继续读书,可小花始终渴望着课堂,渴望着那个装满书香的教室。
“再过两天,爹再想办法。”他勉强笑了笑,抚摸着小花的头,心里却在打鼓,自己能否真的再凑出这笔学费。他最近已经借遍了镇上的亲戚,甚至连一些不熟的邻居也去试探过,但大家都生活拮据,无人能帮他一把。
小花点了点头,没有再问,低着头默默走回屋里,将书本小心翼翼地放好。沈景生望着她瘦小的身影,心如刀绞。他知道,自己的无能让女儿受了太多苦,可眼下的生活已经艰难得他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中午,沈景生收拾完家里的杂事,便带上几只竹篮,去镇上卖点小手工活。这些竹篮是他母亲教他的手艺,编得结实耐用,在镇上还能卖几块钱。到了镇上,他默默地坐在巷口,旁边是一些来摆摊的老乡,每个人都满脸风霜,眼中透出生活的艰辛。
太阳渐渐西斜,镇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他只卖出了两只竹篮,勉强赚了几块钱。回家的路上,沈景生从口袋里掏出这几块钱,心里叹息:今天又没赚到多少。他心里盘算着,明天再去码头搬货,或许能多挣些钱,孩子的学费和母亲的药钱是拖不起的。
回到家时,天色已暗,母亲在昏暗的屋里,坐在桌边发呆,小花则趴在母亲腿上,轻声地念着从旧书上学到的字词。她的声音稚嫩却坚定,似乎并不因生活的艰难而退缩,反而在困苦中散发出一种纯净的力量。沈景生站在门口,听着女儿的读书声,心里慢慢浮现出一丝希望:也许日子再难,他们也总能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