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关于获取知识

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问题,人们谈论得很多,也很频繁。但积极性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背熟了所读的书,或记住了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快速地回答,这也是一种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应当致力于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做到让知识得到运用而有所发展。教课时要通过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这在我看来,就是教师水平高的表现。

我在听课和分析课堂教学的时候,正是按照学生脑力劳动这一特点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究竟如何做到让学习成为动脑筋的活动来获得知识呢?这里最重要的是什么?获得知识,意味着发现了真理,能回答问题。要做到让你们的学生发现和感觉到有不明白的地方,让他们产生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便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备课时要从这样一个角度考虑教材,即找到一些有因果关系,但却一眼看不出来的症结点。正是从这种地方能产生问题。要知道发现问题能唤起求知欲。

比如说,在我面前有关于“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材。应当给学生们讲一下,植物的绿色叶片里发生了什么。虽然,可以做到把这一切讲得在科学上站得住脚,在理论上和教学法上头头是道,但是让学生动脑筋的任务还是无法完成。我研究了一下材料:有因果关系的关键究竟在哪里?啊!在这里,最关键处就是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

这是一幅令人惊奇的神秘画面:植物从土壤和空气中吸收无机物,并在自己复杂的机体中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植物的机体像个复杂得不可思议的实验室,能在阳光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变成鲜美多汁的西红柿瓤,变成芳香扑鼻的玫瑰花,那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在讲述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使他们激动不已:“怎么搞的,一切都发生在我的眼皮底下,可我却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为此,必须知道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只讲半截。没讲完的知识,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雷管”。没有任何灵丹妙药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实际知识。在某个班里应当不讲完某项内容,在另一个班里则是另一项内容(尽管教材一样)上有所保留。于是,学生的思想中就出现了问题。接着,我力求从学生以前上生物课、所从事的劳动过程中以及看书所掌握的全部知识中抽出必要的知识,这些是回答问题的必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