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最差状态的老师

一位著名的摄影师向朋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印第安小村庄所经历的痛苦和绝望。“妇女们怀着孕,孩子们生着病,男人们还没有工作。整个村庄破败不堪,土地荒芜贫瘠。”“那你做了些什么呢?”他的朋友问。“我将他们拍成了彩色相片。”摄影师回答说。

老师不能像这位摄影师一样,只躲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后面。虽然老师是个职业,但始终要把关心人放在第一位。老师需要从容地应对各种压力,需要表现出“压力下的优雅”,需要给出有洞察力的回应,而不能做出冲动的反应。

所有老师的工作都很辛苦;孩子们不断地提出要求,老师们必须不断地给予回应。但是,有些老师的工作太辛苦了。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本可避免的对抗、本可绕开的冲突和本可阻止的斗争上。每所学校都会有这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时间和能力被这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无用的争吵所吞噬。

下面这些短文展示了在日常的课堂环境中,老师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所产生的破坏力。

“你天生迟钝吗?”

“大家坐好。”老师对全班同学说道。有一个男孩仍然站在过道上。

老师很生气地对他说:“阿尔弗雷德!你在等什么呢?还需要我专门去请你吗?为什么你永远是最后一个?为什么让你坐下来要花这么长时间?你是天生迟钝,还是有人让你变成这样的?”阿尔弗雷德畏畏缩缩地坐到了座位上。

老师开始读诗,但阿尔弗雷德并没有听进去。他完全沉浸在自己无聊的想象中。他幻想着老师去世了,而他则在全神贯注地安排着老师的葬礼。

老师永远不能对孩子说出尖酸刻薄的话语,它们只会种下仇恨的种子,激发报复的幻想。这位老师本可以通过简单的陈述表达他的意图:“阿尔弗雷德,我要开始读诗了。”大多数孩子对这种暗示都会做出积极的反应。如果阿尔弗雷德还是不坐下,那么老师可以坚定而不带攻击性地表达他的烦恼和期望:“阿尔弗雷德,大家已经准备好上课了,而你还在站着,这让我很烦恼。”

大锤下的美学

一位美术老师向他的学生们展示了两幅画。他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一幅。12岁的亨利花了很长时间也没回答出来。

老师说道:“亨利,我们可没有一整天的时间等着你。如果你有脑子的话,赶快用它做个决定吧。”亨利羞红了脸,同学们都咯咯地笑了起来。

嘲笑学生至少是不符合教学原则的。反应慢的学生是不会被讽刺挖苦所治愈的。嘲笑无法解决心理上的问题。讥讽只会滋生仇恨,激起学生报复的心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帮助。因此,这位老师可以对犹豫不决的亨利这样说:“做决定不太容易吧。这真的很难抉择。两幅画里都有你喜欢的部分。那么哪幅画更能打动你呢?”

艺术不能用大锤来交流,美学也不能以不具美感的形式来教授。

长除法

九岁的马特搞不懂长除法。他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回应道:“我讲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在哪儿?你从来都不认真听讲,就顾着玩。现在,你想要特别关照了。这里不是只有你一个学生,我不会为你开小灶的。”

马特回到了座位上,但他在脑海里已经决定如何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扰乱班级的秩序。

虽然老师很忙,但他也应该为马特提供帮助。他本可以这样说:“长除法的确不容易理解。我很希望现在有时间解释给你听。让我们找一个双方都方便的时间怎么样?”

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很容易导致孩子们产生调皮捣蛋的情绪。他们害怕寻求帮助。经验告诉他们,寻求帮助要冒着被训斥的风险。所以,他们宁愿因为调皮捣蛋而受到惩罚,也不愿意因为无知而遭到嘲笑。如果老师们乐意提供帮助,这就是解决捣蛋行为的最好办法。

辱骂

九岁的莫娜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对她说:“你太懒惰了,粗心大意,毫无责任心。”

课后,莫娜对老师说:“你显然不太了解我。我不懒惰,也不粗心。我非常重视家庭作业。我也尽力做到了最好。我只在你的班级上了四十分钟的课,所以你可能不像其他老师那样了解我。”

老师回答道:“这位无礼的小姐,你就是这样的。而且,你真的很多嘴多舌。回去告诉你的妈妈,让她来学校找我。我想和她聊聊她这位口出狂言的女儿。”于是,莫娜哭着回了家。

辱骂是老师的大忌。它只能让孩子也学会辱骂,滋生怨恨。孩子常常会透过老师的眼睛来看自己。老师对他的评价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这位老师本可以很好地帮助莫娜维持她正面的自我形象。她可以这样说:“谢谢你告诉我你很重视家庭作业。我对你的判断可能太草率了。”这样的说法有助于恢复和谐的师生关系,表达善意。

侵犯隐私

11岁的珍妮特平日里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现在,她正安静地在书桌前沉思着。

老师:“你今天是怎么了?”

珍妮特:“没什么。”

老师:“来吧,你可以和我说。我知道你一定有心事。你有什么烦恼?”

珍妮特:“我没什么烦恼。”

老师:“听着,你在我这里可没有秘密。我了解你的个性,我能觉察出你的情绪。你心情不好吧?”

珍妮特:“拜托,别再问了。”

老师:“这位小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应当教教你什么是基本的礼貌,但今天我原谅你了。你不开心,甚至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珍妮特捂住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声未吭。

珍妮特的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并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扮演情感侦探的角色是有风险的。窥探会给人带来不好的感受。礼貌应该保持距离。在没有得到请求或许可之前,不应该侵犯学生的隐私。自我表露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告诉孩子“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是一种情感上的傲慢行为,无异于非法入侵。最好的办法是谨慎而简洁地给予帮助(有我能帮上忙的吗?)。聒噪、冗长、唠叨的帮助只会令人感到尴尬,反而会招致反抗和怨恨。

刻薄的质问

九岁的费利克斯向老师抱怨说,一个六年级的男孩用书打了他的头。

老师:“他走过来打了你,就这么简单?你什么都没做吗?你就是个无辜的局外人,而他是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

费利克斯(眼含泪水):“是的。”

老师:“我不相信。你一定是做了些什么。我了解你。说到挑事,你最在行了。”

费利克斯:“我真的什么都没做。当时我只是站在走廊里,想着自己的事。”

老师:“我每天都从走廊经过,怎么没人打过我呢?为什么你总是能惹上麻烦?你最好小心点,不然总有一天,你会遇上大麻烦的。”

费利克斯把头靠在桌子上哭了起来,而老师却扭头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在这件事中,老师在本该仔细聆听的时候说了不该说的话。他本该承认事情的发生,但他却否认了事实。他本该按照下面的说法反映出孩子的感受,却对孩子进行了质问:

“一定很疼吧。”

“这一定让你很生气。”

“你一定感到很愤怒吧。”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整件事写下来,我看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对于正处于痛苦中的孩子,如果老师能够真正理解他所经历和忍受的事情,将会对他有很大帮助。

并不是好笑的事

十岁的安迪正在黑板前绞尽脑汁地解一道乘法题。他的老师说:“当你开口说话时,就是在对人类知识的总和做减法。”

全班哄堂大笑。安迪沉默不语地站在那里。然后,老师让另一个男孩去黑板上解题,告诉安迪竖起两只耳朵仔细听。

不过,安迪可能一只耳朵也听不进去。他的思维已经飘到了教室外。

安迪早已学会屏蔽成年人所说的话,以此来躲避他们的攻击。他学会了生活在幻想中,这样他就不会遭到人身攻击了。

老师并没有帮助安迪走出孤僻,而是让他更加封闭自己。安迪需要老师教他学会乘法,而不是摧毁他的自尊。虽然这并不容易做到,但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以贬低别人为代价来证明自己很聪明的冲动。

名字代表什么?

一个叫作威特的男孩答错了一道简单的问题。老师说:“再多一点脑子,你就可以叫半个威特了。”同学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笑声。男孩羞红了脸,悻悻地回到座位上。

这堂课结束后,同学们开始无情地取笑威特。他们将老师的话改编成很多不同的外号,叫威特“半聪明”“半白痴”。威特实在难以忍受这样的生活,最终转学了。

老师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不能随意地抨击别人。这种抨击所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是永久性的。

笔下的剧毒

16岁的汤姆在一次英国文学测试中考了不及格。他的老师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觉得这是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于是,他在汤姆的卷子上写道:“万物皆变,唯无知不变。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汤姆感到很悲伤。老师的话加深了他的自卑感。他毫不犹豫地就接受了这个评价,认为这符合他的自我形象,暗自为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感到担忧。渐渐地,他变得郁郁寡欢,不再参加社交活动,最后辍学了。

讽刺挖苦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它会摧毁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它就像士的宁[1]一样是致命的。尖酸的讽刺和辛辣的挖苦只会让孩子身上被攻击的特质更加明显。

“你什么都不会吗?”

11岁的卡尔打不开学校的窗户。

老师说:“你难道连一扇窗户都打不开吗?你什么都不会吗?”

卡尔涨红了脸,低声咒骂着回到了座位上。

这位老师的反应带来的伤害是最大的。孩子们并不确定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对他们智力的公开打击会刺痛他们心中最脆弱的地方。恶毒的批评并不能激励孩子们进步;相反,它会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如果卡尔的老师就事论事,可能会给卡尔带来更多的帮助。

他本可以这么说:“那扇窗户又出问题了吗?”这样的话,卡尔就会松一口气,感到如释重负,会因为受到鼓励而更努力地去开那扇窗户。而且,他也会因为老师让他免于尴尬而喜欢上这位老师。

“听着,凡·高”

老师:“为什么没有完成家庭作业?”

罗恩:“我一直在画画。我当时突然来了灵感,不想半途而废。”

老师:“你可真是个创作天才!就算停下一小时不画画都不行。听着,凡·高!你的借口很有创造性,仅此而已。但在课堂上行不通。你也许能骗过你的妈妈,但你骗不过我。小伙子,我比你聪明得多。我了解你是哪类人:成天异想天开、没什么才能的赤脚流浪汉。”

这样的攻击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增加师生之间的隔阂。口头上的敲打并不能让孩子们表现得更好或是完善他们的人格,只会徒增仇恨。

如果这位老师对学生关于艺术的说法表现出兴趣,就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他甚至可能会对现代艺术产生些许了解。在交流中展示对生活和艺术的尊重,比最富有想象力的申斥更能让孩子增添做作业的动力。

“老师不该那样说话”

12岁的史蒂文用铅笔戳了芭芭拉。芭芭拉生气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但没说什么。史蒂文理解了芭芭拉眼神的意思。如果老师没有像接下来这么做,这件事本该到此结束。而老师却大声威胁道:

“史蒂文,再这么干你就出去,别回来了!我受够了你不停的干扰。你就是个害人虫。”

史蒂文尴尬地垂下了眼睛,但他露出一丝坏笑,向他的几名同伴传递了信号,其他几个孩子很快就来帮助了他。

“老师不该那样说话,”鲁斯狄大喊道,“这会伤害到我们的心灵。”

“别自作聪明了,”老师嚷到,“这不关你的事。”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鲁斯狄回应道,“侮辱会让我们自卑的。”

“闭嘴,”老师怒气冲冲地喊道,“你不是你兄弟的守护神。赶快住嘴吧!”

吵闹平息了下来,教室里陷入了一阵沉重的寂静,但课堂气氛已经完全被破坏了。

“今天,我们将探讨古老先知的教义中,关于仁慈和怜悯的概念。”老师大声讲道。

正当老师开始讲仁慈的品德时,课堂上迸发出一阵假笑,但很快就停了下来。

这位老师的一系列做法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他多余地进行了干预,采取了威胁的手段,没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表现得非常粗鲁,还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展示出虚伪的一面。他所讲授的怜悯的美德完全是伪善:想要教导学生仁慈,那么你也需要采用仁慈的方法才行。

围绕和平的战争

社会研究课上,15岁的劳尔说道:“我觉得我们应该解散联合国。它什么也没做成,只会吹牛。它能做的只有空谈,空谈,空谈。”

老师猛烈地抨击了劳尔:“简直胡说八道。你还太年轻,无法理解这些重大的事情。你对联合国了解多少?你读过相关的书吗?读过相关的文章吗?你上次看报纸是在什么时候?你很无知。难道你不知道,没有联合国,就没有了和平的希望吗?”

这位老师可能是联合国及其和平使命的忠实拥护者,但他给劳尔的回应却挑起了一场新的战争。他的攻击激起了仇恨,点燃了愤怒,招致了反击。即使遭到挑衅,老师也不能贬低学生,而是应当有尊严地回应他们所表达的感受和内容,比如:“我知道你对联合国有很强的敌意。你对它的表现深感失望,对它没能采取行动而感到沮丧。不过,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呢?”

关于公平失败的一课

体育老师阿贝尔先生正在和一群孩子玩球。八岁的泰德突然哭了起来。

“为什么要哭?”老师问道。“因为你从来不把球传给我。”泰德小声说。

老师很恼火地看着他说:“你不是这里唯一的孩子。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你得学会等待。不要总是哭鼻子。”然后,老师就把球扔给另一个孩子了。

这位老师关于公平的口头课程对于泰德来说是失败的。哭着的孩子听不进去老师关于民主的训诫。当孩子感到委屈时,最好的办法是承认他的抱怨,表达出他的愿望。所以,阿贝尔老师可以这样对泰德说:“哦,原来你是因为这件事才哭的。你想让我现在就把球传给你。接着,泰德,我这就传给你。”

老师可以冒险地表达自己的善意,这可能会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扯破的外套

九岁的乔斯在玩耍时不小心扯破了他的外套。他跑到老师面前,歇斯底里地哭着说:“我妈妈会杀了我的,她会剥了我的皮。”

“为什么你不更小心一些呢?”老师问道,“你妈妈不会杀了你的,但你应当为此受到惩罚。”

乔斯的情绪崩溃了,坐在地上伤心地大哭起来。老师借此机会教育全班同学都要小心谨慎,把乔斯当成了反面典型。

对于一位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出人道精神。当孩子受到其他人的谴责时,老师要安慰孩子;当孩子受到其他人的责怪时,老师要帮助孩子。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老师会这样说:

“你担心妈妈看到外套会惩罚你。我来写一张便条,告诉她这是一场意外。”这张便条可能无法让乔斯在家中免于挨打,但他在学校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无形的“屠杀”

下面这段话摘自一位实习教师的报告:

“今天,我在学校里目睹了一场无形的‘屠杀’:一位老师毁了30个孩子的生活。她把语言当作武器,在教室里进行了一场‘屠杀’。”

“L夫人先是在盛怒中呵斥了一名迟到的男孩,以此开启了这一天。然后,她又严厉批评了一名忘记做作业的女孩。再然后,她对一个抄作业的孩子恶语相向,又中伤了那名借给他作业的男孩。”

“学校的一天才刚刚开始,但教室里的气氛已经全毁了。”

一位母亲的证词

下面是一位忧心忡忡的母亲在儿子的班级旁听一天后写下的:

“在学校开放日,我有机会在儿子的班级旁听一天,感受一名七年级男孩在学校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我正赶上数学课,看到孩子们安静地走进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打开笔记本。几个小孩轻声地聊着天。突然,一位穿着超短裙的年轻女士出现在门口,愤怒地皱起眉头。她一言不发,只是打了个响指,朝走廊的方向转了转头。孩子们重新整理了书本,拖着脚走出教室,排好队。这位年轻女士对他们发出嘘声。‘我要提醒你们多少次才能记住?老师不在时,谁都不能进教室!’”

“孩子们又温顺地走了进来。他们刚坐下,她又开始发出连珠炮似的提问:‘保罗,希望今天你不要给我惹麻烦。吉米,我真想知道,你的嘴能闭上哪怕五分钟吗?罗杰,你今天带作业来了吗?为什么没带?这可不是个好借口!来,我们现在检查作业。有谁知道第一题的答案?’孩子们纷纷举手。”

“‘73?’”

“‘不对。’”

“另一只手使劲地挥舞着。‘78?’”

“‘不对。谁知道正确答案?直接说吧。’”

“‘75?’”

‘对了。没有理由这么多人都答错。这道题我们反复讲过。下一题。’

“这个过程一直重复着,直到所有的作业都‘检查’完毕。在这节课剩余的时间里,她让一小组学生反复练习小数点的用法,而其他学生则在自己的座位上写作业。”

“下课铃声响起,我跟着孩子们一起去上语言课。老师让孩子们翻开语法书,然后开始上课。她用低沉的声音单调地解释着状语从句,然后指导全班在作业本上做填空练习。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老师告诉他们,如果刚刚他们认真听讲了,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下课铃声再次响起。孩子们迅速地收拾好东西,拖着疲惫的步伐顺着走廊走去上科学课。他们悄无声息地坐下来,打开笔记本,等待着老师。老师来到了教室,是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士,穿戴得无可挑剔。他皱起眉头,小心翼翼地脱下夹克,挂在椅背上。然后,他拿起一把戒尺,用它敲打着桌子。‘朋友们,’他大声说,‘还有那些不是我朋友的,斯隆、卡茨和科伦坡。下面这些动物属于什么门?’”

“一个女孩举起了手。‘B老师……’”

“‘你很无礼!’”

“‘但是,B老师,我举手了!’”

“‘你是举手了,你还张开了你的大嘴巴呢!’”

“紧接着是一串连珠炮似的练习,孩子们磕磕绊绊地说着各种动物门冗长的拉丁名字。每说一个名字,都伴随着一次长戒尺的重重敲击。然后,B老师走到黑板前,快速地画出了另一种海洋生物,在旁边写下了它的名字和所属的门。他提醒全班要仔细地记下来,因为这会是下次课堂测试的内容。”

“大家都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做着笔记,但一个男孩全神贯注地盯着黑板上的画。然后,男孩举起了手。‘B老师,’他说道,‘它的壳上有一个洞。’”

“B老师看起来有些恼火。‘是的,杰弗瑞,那又怎样?’”

“‘它有什么用?’”

“‘我不知道,’B老师厉声道,‘那就是个洞而已。’”

“杰弗瑞还是很好奇。‘难道沙子不会从洞里进去让它难受吗?’”

“‘不会……呃,好吧,也许会吧。但如果这个洞是没用的,那它就会在进化过程中消失的。现在,我要发作业了,我希望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里,你们以我的问题为基准进行独立研究。’孩子们默默地去做作业了。”

“我回到家,为我所看到的事情感到震惊不已。脑海中不禁思绪万千。竟然没有人笑过。在这一整天,没有一个人笑过……没有老师对孩子表达过愉悦的情绪,没有老师费心地去激励过孩子。激励不仅仅是师范学院所教授的一个程式化的科目……它是让孩子为爱做好准备的过程。我们所称之为教育的一切,都是在爱中孕育的。正是因为人类喜欢贝壳,才会给它取名字。这是人类与它亲近、对它表示敬意的方式,即使这个生物不在眼前,人类也能在脑海中想到它。这种命名的行为就是爱的行为——无论对小数点、词性和贝壳来说,都是如此。而这种爱的行为需要用热情、关心、轻松、敏锐、温柔和技巧来做好准备。但这些我统统没有看到。老师们的做法更像是一种强行渗透的虐待企图——对孩子们的‘强暴’。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求孩子们必须做出回应。对于强暴行为,只有一种合理的回应。对女性来说,是紧紧合拢双腿;而对孩子来说,就是封闭他们的心灵。”

还有希望吗?

令人悲哀的事实是,本章中的这些事情并不罕见。在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这些场景。这些是老师能够改变的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东方的国王买了一幅摩西的肖像。他的谋士们仔细地查看了这幅画,断定摩西是一个残忍、贪婪和自私的人。国王感到很困惑,因为摩西是以善良、慷慨和勇敢的领袖而闻名的。于是,国王决定亲自去拜访摩西。认识了摩西后,国王说:“我的谋士们说错了。他们完全误解了你。”不过,摩西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看到了我本来的样子,”他解释道,“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我努力奋斗的过程。所以,他们不知道我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进步很少自然而然地发生。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审慎的努力而实现的。每位老师都应当意识到那些令人疏远的态度、表达侮辱的话语和造成伤害的行为。这样,他们就能更有能力、更谨慎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不再那么粗暴和挑衅了。

詹姆斯·乔伊斯曾说过:“历史是一场噩梦,我正努力从中醒来。”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的历史中都有一些亟待从中醒来的恐惧:无形的规则,无理的限制,有害的信念。老师们不能固执地坚持那些未经检验的戒律,麻痹心灵的偏见和冷若冰霜的情绪。为了以孩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老师需要时刻保持情绪上的灵活性。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时间距离和心理鸿沟只能通过真正的同理心来弥合,也就是准确地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受其影响的能力。

我们时代的脾性是鼓励攻击;好战戴上力量的面具,对抗披上正义的伪装。彬彬有礼常常被误解为卑躬屈膝。老师们面对着越来越傲慢的孩子们,但他们却不能“以牙还牙”。学习依赖于由同理心和礼貌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在与孩子们的日常相处中,老师们必须保持这些正在消失的美德。

结果能够证明努力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故事来理解这句话。

一个专横的男人决定改变他对手下厨师的态度。于是,他将厨师喊了进来说道:“从现在开始,我会对你态度好些的。”

“如果午餐晚了一点,你不会冲我大喊大叫了?”厨师问。

“不会,”老板回答。

“如果咖啡有点凉了,你不会泼到我的脸上了?”厨师问。

“不会,”老板回答。

“如果牛排煎老了,你不会从我的工资里扣掉牛排的钱了?”厨师接着问。

“绝对不会,”老板保证道。

“好的,”厨师说,“那么我也不会再往你的汤里吐口水了。”

孩子们有太多的机会往我们的教育之汤里吐口水了。减少他们报复的欲望,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没人否认改变学校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必要性。但是,正如本章中所说的那样,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都源自于师生关系。学校改革若想取得效果,这些情况必须做出改变。

注释

[1]又名马钱子碱,服用过量后有毒,微量则可作药用。常见于鼠药中。——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