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欢心
原先,黄卫英的炸串摊是一辆简易的手推车,改装后能放置炉灶和油锅,底下多余的空间还可以用来存放炸串和杂物。
灵活度极高,方便即停即走。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一个炉子明显不大够用,黄卫英只好挑了块热闹的往来之处,开始固定摆摊。
让她没想的是,炸串摊的口碑,随着众多食客的广而告之,小本生意竟成了金字招牌,在周边极其走俏。
黄卫英整理着顾客遗留的竹签,为了防止二次利用,她都是直接强行销毁。
还吩咐顾思泽将用作冷藏炸串的冰块,倒在路边的窨井上,任其自行融化。
黄卫英没有重复使用的习惯,她连常用的油,都会比其他人换得勤快。
其他效仿的人几乎都是等到颜色变深,出现串味和明显的杂质,才会不得不更换处理。
黄卫英始终认为,做生意还是讲究点为好。
钱,是永远挣不完的。
……
老城区除了很多国营单位的分配住宅楼,基本都是自建房居多。
这一现象要到千禧年之后才会大拆大建,旧貌换新颜。
这时期人们的日常相处,讲究一个将心比心,待人真诚。没有那么多钻营,互相算计。
黄卫英摆摊的很多家当,大部分如桌椅板凳炉子之类的物件,都是存放在附近的一户人家院子里。
她还堆了少量的煤球,方便急用拿取。
房子主人姓赵,与摊位的距离隔着没几步远。
近年的相处,与黄卫英很是投缘,经过顾思泽外公的同意,年初正式拜了干亲。
顾思泽也是顺势依从黄卫英,直接以爷爷奶奶敬称,乐得老人逢人就夸,欢喜得很。
说实在的,要不是黄卫英还要回去做饭,她完全可以随便对付一顿,无非就是多双筷子多只碗的事。
对比顾思泽亲生的爷爷奶奶,实在有些一言难尽……
正因为这样的邻里和谐关系,黄卫英在生意不错的情况下,并没有胡乱涨价。
这样的结果,使得仿照生意的一些人,除了怄气,也是无可奈何。
只好一筹莫展,眼睁睁瞧着黄卫英的生意蒸蒸日上。
……
“卫英啊,你们还回去做什么,就在我这吃了再走,乖孙子快来!奶奶给你蒸鸡蛋吃。”
赵奶奶的腿脚不是很便利,说话的嗓门很大,话里夹杂的苏北口音很重。
她看黄卫英不同意,于是拽过顾思泽的手,非要强行留人,让吃完饭再走。
老人有三个儿子,都在城区的国营厂上班,加上老两口的福利待遇,日子过得很舒坦。
两层楼的自建房,占地面积很大,还在院子的副房平顶上,养了十来只鸡。
老两口心疼人,没少偷偷给顾思泽塞煮鸡蛋。
“哎呀,干妈你这是……家里还有个小的,一会还要去接的。
“思泽,赶紧扶奶奶回去。”
黄卫英借口还要接女儿放学,婉拒了留下吃饭的邀请。
只是在顾思泽看来,这样的推脱理由,让他憋着笑,差点没忍住。
自从他妹妹顾思贤上学以来,黄卫英就没有接送过一天。
今年都已经高一,早就骑着自行车满大街飞奔。
接送?
不挨揍,就算是黄卫英心情好,不想计较。
“我的奶奶诶,今天就算了吧,我一会还有事,过两天我带上妹妹一起,我弄几个菜,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顾思泽和老人说话的时候,为了让她听着亲切,一贯用着苏北口音。
在曲杨,有码头的地方,就有苏北人的身影。
30年代的时候,苏北一带受到战乱的影响。
乘船逃难而来的苏北人,会在大运河的两边空地上,黄泥砌墙,芦席做顶,搭建起茅草屋。
辛苦挣到钱之后,再一砖一瓦建起瓦房和小楼,就此安家落户。
在解放之后,随着户籍改革,更是成了农村人眼里,令人羡慕的城里人。
子女后代根正苗红,不仅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还享有入学、工作等多方面的优待。
顾思泽的父亲就是苏北人的后代。
所以,他也是。
只是半边户政策,只能随着母亲落了农村户口。
“你妈妈不吃,那你就留下来,让她一个人回去。”
“我的好奶奶诶,我也想啊……你还是快点回去吃饭,我下次一定拉着妹妹过来。”
顾思泽好说歹说,终于是劝退了老人强留吃饭的想法。
他转头发现,自家母亲却不大高兴。
碍于场面,黄卫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跨上自行车,也没管顾思泽有没有跟上,头也不回,走得干脆。
糟了!
顾思泽倒是忘了,黄卫英非常不喜欢他说苏北话。
于是乎,顾思泽赶紧设法补救,扯着嗓子说着曲杨本地话卖起乖。
“妈,我可是为了哄奶奶——诶,你等等我啊,谁不知道我长得随你,要是像老爸可就完了啊……”
每当这个时候,不需要其他,拍马屁讨好就对了。
只是今天,显然没有奏效,黄卫英一点搭理的意思也没有。
顾思泽很少说曲杨本地话,他的普通话里,几乎没有任何曲杨的乡土口音。
有时和人打交道做生意,他的板正口音都会被质疑究竟是不是本地人。
偶尔还会被当成肥羊宰一顿。
此时正在大街上,黄卫英也不好发作,只是踩脚踏的时候多用了几分力气。
她刚想按着回家线路拐弯,却被顾思泽追上拦截,拽着后座叫停。
“妈,你等一下,我有件事要你说。”
“回家讲一样,快点,回去还要做饭……”
黄卫英其实也没有太过计较。
如今儿子这么优秀,家中也渐渐富裕,她早就不再怄气。
只是孩子再好,终究还是姓顾,这个不争的事实,最后还是他顾家占得大便宜。
想到这,黄卫英撇开心中的不忿,也是觉得有点蹊跷。
依着平时,顾思泽应该不停喊着肚子饿,不是去买吃的就是催着赶紧回家。
怎么今天还有闲工夫,走得好好的居然在半道停下来。
她溺爱儿子,只好无奈下车,听一听究竟玩什么花样。
“妈,你一会跟着我走,提前说好,到了地方再说。”
顾思泽说的模棱两可,黄卫英也只听了个含含糊糊。
她拗不过,只好在顾思泽身后跟着。
骑了大约不到三分钟,拐了两个路口,在一个不算宽的巷子口,顾思泽放慢车速,停下不走了。
“你这孩子,到这来做什么!”
黄卫英对老城区很熟悉,眼前的这条弄堂,瞬间勾起她的回忆。
二十多年前,她还在这住过。
只是,比较起往年,周边建起的宿舍楼和福利房,让黄卫英感到很陌生。
她远远打量着东西向的巷道,左边第三个岔路口,应该有一口井。
井栏很光滑,有许多道深浅不一的绳索沟槽。
至于其他的,变化有些大,有些记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