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大明皇嫡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阴谋浮现

楚王府内,静谧的氛围笼罩着太子朱标的临时办公之所。

朱雄英轻轻抬手,在门上叩出几声沉稳的声响,而后迈着从容的步伐踏入屋内。

朱标闻声抬起头,目光匆匆扫过,手中批改奏章的动作却未停歇半分,口中说道。

“英儿,适才听闻你外出了,你身子才刚好,可千万不能再伤了自己。”

朱雄英快步走近,说道。

“父亲,孩儿这几日着实有些烦闷,便出去走动了一番。您瞧,孩儿如今身子已然健朗。”言罢,他稳稳地摆出一个马步的姿势,展示着自己的状态。

朱标微微苦笑,说道。

“呵呵,为父像你这般年纪时,还跟着你皇祖母四处躲避战乱。那时,你皇祖父正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唉,为父幼时整日都提心吊胆,不得安宁。等到年长一些,洪武十年,你皇祖父便命为父监国。你瞧瞧,这几日你皇祖父外出,朝中大大小小的政务便都压在了为父的肩头。”

朱雄英走到朱标身后,伸出双手,轻轻为他捶着后背,语气中满是心疼。

“父亲如此辛劳,只恨孩儿年纪尚小,还没有能力为父亲分担这些重担。”

朱标长叹一声,说道。

“身为朱家人,自当为大明江山奉献一切。为父不求英儿现在就为我分劳,只希望英儿能平平安安、顺顺遂遂地长大成人。”

朱雄英微微颔首,随后话锋一转。

“对了,父亲,您身边可有一位名叫王木的太监?”

“王木?有这个人吗?”朱标将目光投向门口的一名太监。

那小太监赶忙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回太子殿下!有的,这王木是洪武十四年从内官监选调出来,专门伺候太子您的。”

“哦?那他如今在何处?”朱雄英迫不及待地追问,语气中透着一丝急切。

小太监面露难色,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开口。

“回太孙,这个……这个王木已经死了。”

“什么!死了?”朱雄英听闻此言,不禁大惊失色,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快给本太孙详细说来!”

小太监吓得浑身一颤,战战兢兢地答道。

“回太孙,据小人所知,三天前的午时,王木前往巡司河打水,不知怎的,一个不小心失足落入水中,最终就被活活淹死了。”

“英儿为何打听此人?难道这个王木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一旁的朱标满脸狐疑,目光紧紧盯着朱雄英。

朱雄英心中猛地一紧,但他很快便镇定下来,急忙说道。

“父亲,没什么大事,只是服侍儿臣的那几个太监闲聊时说,好些日子没见到王木了,所以托儿臣帮忙打听一下。”

说完这番话,朱雄英暗自松了一口气,好在自己反应够快,临时编出的这个借口暂时糊弄过去了。然而此刻,他的内心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这个王木怎么会如此莫名其妙地死去?此事绝非寻常,背后必定有一只无形的黑手在暗中操控着一切。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展开调查呢?无数个念头在朱雄英的脑海中如闪电般飞速闪过。

朱雄英面色凝重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在榻上沉思良久。片刻之后,他决定叫来李景隆一同商议此事。

不多时,李景隆匆匆赶来,神色显得十分紧张。

“啊?竟然死了!这可如何是好?这件事真是越来越复杂,如同深不见底的渊潭一般!”李景隆满脸惊恐,声音都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朱雄英神色镇定,目光如炬地看着李景隆,缓缓说道。

“表哥莫要惊慌。既然此事如此反常,那必然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等待我们去探寻。表哥,在这世上,我最信得过的人便是你了,咱们可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所以,我也就不跟你说那些虚礼客套了。”

李景隆听着朱雄英这番话,不知为何,突然感觉脊背一阵发凉。他心中暗自思忖:“怎么回事?为何我总觉得又被他算计了呢?可是眼下这种情形,我又实在不敢拒绝……”

想到此处,李景隆强打起精神,挺直了身子,一脸大义凛然地回应道。

“英哥,只要您一声令下,我哪怕是赴汤蹈火,也绝无二话!您尽管吩咐,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朱雄英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

“如此,你今日便收拾行装,返回应天府。先去查探王木是由何人选入内官监的,又是受谁的指派到我父亲身边的。切记,行事要小心谨慎,切不可打草惊蛇。”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对了,把那几个小太监都放了,让余贵来见我。”

李景隆连忙点头称是,转身匆匆离去。

朱雄英独自在屋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担心幕后之人已经将所有线索都清理得干干净净,那调查可就难上加难了。

他暗自思索,自己可用之人都有谁呢?蓝玉、常茂、常升、常森,这些皆是母亲的娘家人。

他的舅爷蓝玉,此刻正与傅友德、沐英一同平定大理。而大舅常茂,早在洪武三年,便因父亲的功勋,被封为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郑国公,食禄三千石,此人十分可靠。

然而,这些都需要等回到应天府后再做打算,现在考虑这些还为时尚早。

用过午膳后,朱元璋不知去向,一整天都不见踪影。

朱雄英传召小太监余贵。

洗净后的余贵,看上去不过十一二岁的模样,面容清秀,唇红齿白,宛如一个俊俏的瓷娃娃。

“你是何时入宫的?又是因为什么缘故入宫?”朱雄英开口问道。

余贵惶恐地伏在地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回太孙,奴婢是洪武十一年入宫的。那时家里实在艰难,为了能有口饭吃,奴婢才自愿入宫的。”

“嗯,听你说话,似乎是上过学堂?”朱雄英微微皱眉,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

“回殿下,奴婢未入宫前,家境还算殷实。可洪武十年,土司董贴里聚众反叛,公然与朝廷为敌。”余贵抬起头,偷偷瞄了一眼朱雄英,见他并无恼怒之色,便继续说道,“董贴里率领手下士卒,大肆抄没那些不听从他号令的士绅家族,我家也未能逃过此劫。父亲更是因此惨遭杀害,叔父带着我从茂州卫一路逃到了应天府。”

余贵说着,忍不住伸手拭去眼角的泪水,声音也渐渐哽咽起来。

“我和叔父在江宁时,又遭遇了几名无赖的抢劫,财物被洗劫一空。等来到应天府,叔父为了给我积攒些银子,无奈之下与一位粮商签下了卖身契。奴婢得到了十五两银子,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入宫。我花了十两银子,打听清楚了入宫的条件。我想着,等生活安定下来,攒些银子好为叔父赎身。”

说到此处,余贵或许是回忆起了往昔那些艰难的岁月,竟一时忘记了规矩,放声大哭起来。

过了一会儿,朱雄英轻声宽慰道。

“历经这么多的坎坷磨难,你也该明白,这世道本就是弱肉强食。既然你选择了入宫,本太孙便给你一次机会!”

朱雄英微微垂首,目光注视着抬起头的余贵,缓缓说道。

“留在我身边,让我看看你的本事。若你是个可造之材,我定不会埋没了你。”

顿了顿,他语气稍冷地补充道。

“否则,你便只能做一辈子伺候人的差事了!”

余贵难以置信地望着朱雄英,眼中满是感动与惊喜。继而,他“扑通”一声跪地,不停地叩头,直至额头重重地触碰到地面,声音坚定而诚恳。

“承蒙太孙厚爱,奴婢愿一生追随太孙,哪怕是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奴婢必定勤勉恭谨,绝不负您的深厚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