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流系统及物流基本职能
系统的介绍
一、物流系统
(一)物流系统概述
1.物流系统的概念
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物流系统的“输入”项就是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销售、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劳务、设备、材料、资源等,由外部环境向系统提供。这种系统由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组成,如图1-3所示。
图1-3 物流系统的构成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各要素组成的,它是物流各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的综合体。物流系统主要受内部环境要素及外部环境要素的影响,其构成十分复杂,外部存在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内部存在着相互依赖的物流功能因素。
2.物流系统的要素
(1)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①人的要素。人是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也是物流系统的第一要素。
②资金要素。资金是物流系统的动力。
③物的要素。物包括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即各种实物。
④信息要素。信息包括物流系统所需要处理的信息,即物流信息。
(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这些基本功能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物流系统的总功能,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的。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
(3)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①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决定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管理方式。国家对物流系统进行控制、指挥和管理,是物流系统的重要保障。有了这个支撑条件,现代物流系统才能确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才能得到快速、协调发展。
②行政命令。行政命令是决定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要素。
③标准化系统。标准化系统保证了物流环节的协调运行,同时也是保证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
④商业习惯。商业习惯是整个物流系统为了提供使客户满意的服务而遵循的基本要求。了解商业习惯,将使物流系统始终以客户为主进行运营,达到企业的目的。
(4)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①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场站、物流中心、仓库、公路、铁路、港口等。
②物流装备。物流装备是保证物流系统开动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③物流工具。物流工具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修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④信息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手段,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⑤组织及管理。组织及管理是物流系统的“软件”,起着连接、调运、协调、指挥其他各要素以保障物流系统目的实现的作用。
3.物流系统的特征
(1)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
大跨度系统主要体现在系统的时空跨度大。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提供大时空跨度的大物流服务将成为物流企业的主要任务。
(2)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
物流系统和生产系统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生产系统按照固定的产品、固定的生产方式,连续或不连续地生产,少有变化,系统稳定的时间较长。而一般的物流系统,总是联结多个生产企业和用户,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随着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经常发生变化,难以长期稳定。稳定性差、动态性强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要求物流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性,这自然会增加管理和运行的难度。
(3)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畴。
物流系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同时,它又是流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必然受更大的系统如流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制约。
(4)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物流系统要素本身就十分复杂。如物流系统运行的对象——“物”遍及全部社会,将全部国民经济产品的复杂性集于一身,这不可能不造成物流系统的复杂性。此外,物流系统要素间的关系也不如某些生产系统那样简单明了,这就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5)物流系统的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常常存在非常强的“效益背反”现象。例如,从储存的角度看,库存要尽量少,甚至“零库存”,宁愿紧急订货,也不提前大批量订货,以节约库存成本,这就是“效益背反”现象。在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系统总体恶化。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物流系统的“后生性”。物流系统中的许多要素,在按新观念建立物流系统前,早就是其他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往往较多受原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而不能完全按物流系统的要求运行。
(二)建立物流系统的目的
建立物流系统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物流系统管理,实现物流系统合理化,获得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效益。
物流系统的宏观经济效益是指宏观经济在物流系统建立后所获得的效益。物流系统的微观经济效益是指物流系统本身在运行后所获得的企业效益。
(三)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依相存,而转换则是这个系统最具特色的系统功能。
物流系统的输入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设施、设备)、人、财务和信息资源。物流系统的处理过程就是通过管理主体对物流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执行、控制,最终高效完成物流任务。物流系统输出就是物流服务,包括组织竞争优势、时间和空间价值以及物资(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向客户的有效移动。物流系统处理过程中的物流活动,既是增值性经济活动,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处理过程的物流活动,因此,对物流活动的认识,应当是研究物流管理的一个基本点。
物流系统运行模式如图1-4所示。
图1-4 物流系统运行模式
(四)物流系统的目标
1.客户服务目标(Service)
物流业是事关后勤、供应的行业,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联结着生产与消费,有着很强的服务性。无论是运输、储存,还是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都必须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发新技术,开发新的服务项目,随着顾客需求的不断升级而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2.快速及时目标(Speed)
快速及时目标不仅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商品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整个社会再生产循环的效率,取决于每个环节。社会再生产循环的速度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快速及时不仅是顾客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物流领域采取的直达物流等,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3.节约目标(Save)
物流系统的各个作业环节都要产生成本,其中主要是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所有的物流业务活动都必须注意节约费用。物流活动中采取的节支、省力、降耗等措施都是为了实现节约这一目标。
4.规模优化目标(Scale optimization)
生产领域的规模化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在流通领域同样也要追求规模效益。因此,在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其规模的大小,对市场的物流量、服务对象等因素进行分析,使系统的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因为物流系统的规模过小,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规模过大则会浪费资源,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等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的集约化程度,就是追求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5.库存调节目标(Stock control)
物流系统是通过本身的库存来实现各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的。但如果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还会因库存积压而浪费资金。因此,在物流过程中,必须合理确定库存的方式、数量、结构及地区分布等。
上述物流系统的目标简称为“5S”。在实践中,如果依照以上5个目标来设立物流系统,且其全部达到了这5个目标,就可以说该物流系统实现了合理化。
二、物流的基本职能
(一)包装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之前,包装被看作生产的终点,因而一直是生产领域的活动。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包装的设计主要从生产终点的要求出发,常常不能满足流通的要求。物流研究者认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包装与生产的关系要密切得多。所以,包装不但是生产的终点,更是物流的起点。
为使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被完好地运送到用户手中,并满足用户和服务对象的要求,需要对大多数商品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包装。包装分工业包装和商品包装两种。工业包装的作用是按单位分开产品,使产品便于运输,并保护在途货物。商品包装的目的是促进销售。因此,包装的功能体现在保护商品、单位化商品、便利化运输商品和商品推广等几个方面。前三项属物流功能,最后一项属营销功能。
(二)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是随运输和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物流活动,是对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包括在保管等活动中为检验、维护、保养所进行的装卸活动,通常指货物的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等。装卸作业的代表形式是集装箱化和托盘化,使用的装卸机械设备有吊车、叉车、传送带和各种台车等。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是频繁发生的,因而这也是发生产品损坏的主要环节之一。对装卸搬运的管理,主要是对装卸搬运方式的选择,即对装卸搬运机械设备的选择、合理配置与使用,其目的是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应尽可能地减少装卸搬运次数,以节约物流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仓储保管
在物流系统中,仓储和运输是同样重要的构成要素。仓储包括了对进入物流系统的货物进行堆存、管理、保管、保养、维护等的一系列活动。仓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证货物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是为将货物配送给用户,在物流中心进行必要的加工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由少品种、大批量时代进入多品种、小批量时代或多批次、小批量时代,仓储职能从重视保管效率逐渐变为重视发货和配送作业。流通仓库作为物流仓储职能的服务据点,在流通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将不再以储存保管为其主要目的。流通仓库是拣选、配货、检验、分类等作业的场所,并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和多批次、小批量的收货配送功能及附加标签、重新包装等流通加工功能。
根据使用目的,仓库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配送中心型仓库:具有发货、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②存储中心型仓库:具有存储的功能。
③物流中心型仓库:具有存储、发货、配送、流通加工的功能。
物流系统现代化仓储功能的设置,以生产支持仓库的形式,为有关企业提供稳定的零部件和材料,将企业独自承担的安全储备逐步转为社会承担的公共储备,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降低物流成本,促使企业逐步形成零库存的生产物资管理模式。
(四)运输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职能。运输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使用一定的运输工具,将货物从生产地移动到消费地,或者使货物在物流据点之间流动。
运输解决了物资生产与消费在地域方面不同步的矛盾,创造了商品的空间价值,具有扩大市场、稳定价格、促进社会生产分工等经济功能,对拉动生产与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运输体系根据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各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运输方式的选择对物流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决定运输方式时,必须权衡运输系统要求的运输服务和运输成本,可以从运输机具的服务特性角度做判断,如考虑运费、运输时间、频率、运输能力、货物的安全性、时间的准确性等。
(五)配送
配送职能的设置,可采取物流中心集中库存、共同配货的形式,使用户或服务对象实现零库存,依靠物流中心的准时配送,而无须保持自己的库存或只需保持少量的保险储备,从而减少物流成本的投入。配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职能。
(六)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职能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产品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处理,使物品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变化的职能。这种在流通过程中对商品进行的进一步辅助性加工,可以弥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工商品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衔接生产和需求环节,使流通过程更加合理化。流通加工是物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增值服务,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流通加工的工作内容有装袋、拴牌子、贴标签、配货、挑选、混装、刷标记等。流通加工职能的主要作用表现在:进行初级加工,方便消费者;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手段的最高效率;改变品质,提高收益。
(七)信息服务
现代物流是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保证物流体系的正常运作的。物流系统的信息服务职能,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职能有关的计划、预测活动以及收集动态(运量和收、发、存数)信息、费用信息、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活动。收集物流信息活动的管理,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和传送渠道,正确选定收集、汇总、统计、使用信息的方式,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及时性。
从信息的载体及服务对象来看,该职能还可分成物流信息服务职能和商流信息服务职能。商流信息主要包括交易的有关信息,如货源信息、物价信息、市场信息、资金信息、合同信息、付款结算信息等。商流中的交易、合同等信息,不但提供了交易的结果,而且提供了物流的依据,是两种信息流主要的交汇处。物流信息主要指物流数量、物流地区、物流费用等信息。物流信息中的库存量信息,不但是物流的结果,也是商流的依据。
物流系统的信息服务职能必须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才能高效地实现物流活动一系列环节的准确对接,真正创造场所价值及时间价值。可以说,信息服务是物流活动的中枢神经,该职能在物流系统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