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质生活把人留下来
讲完对创新的理解以及创新和城市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关于城市的话题对于我们的公共政策又具有什么启示呢?这里我主要想谈以下两点个人的思考。
第一点思考,我们应该客观冷静地看待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作用。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人能忽视政府的作用。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这时,政府的作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在产业政策方面,中国曾处于后发者的地位,有太多国际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需要学习。这时,政府可以定向定点地鼓励一些重点产业的发展,并且为这些产业提供税收优惠、补贴以及资金支持。在空间上,可以提供产业园的建设等来推进创新的集聚。在人才储备上,可以加大对大学的建设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大对科研院所的激励创新,加强创新成果向实体经济的转化。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我们将在本书第五章中进行详细的阐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很多领域的发展水平已经越来越接近于国际前沿,甚至在有些领域(如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已经处于国际前沿,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强,此时我们必须要更多地激发民间和市场的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的重点更应该聚焦在需要国家大量投资且尚无市场回报的那些领域,如军工领域。同时,政府应该在一般的创新领域有所不为,转而为更广泛的市场主体打造创新的环境,例如,应该在提供资源(例如数据)、保护产权(包括知识产权)、强化政策稳定性和稳定市场预期这些方向发力。
第二点思考,我们应该客观冷静地看待地方政府在推动创新中的作用。
正如前文所说,创新具有高度的集聚性。尤其是代表一个国家产业前沿的创新,更加高度集中在少数科技力量集聚、企业集聚的中心城市及周围。因此,中小城市的地方政府要摆脱盲目推动创新的行为习惯,避免不当的重复建设。
希望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推动创新在空间上的分散化,表面上看有利于中小城市的发展,却可能不太利于整个国家在空间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当然,对于一些并不需要集聚在中心城市的创新活动(如军工)和依赖特定地区资源(如中国西南地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西北地区的太阳能和风能)的创新则另当别论。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地方政府推动创新的话题,“合肥模式”成为一个热点。合肥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无须否认,但合肥的成功是不是等同于“合肥模式”呢?是不是等同于地方政府推动创新的模式是成功的呢?对此我们需要进行客观冷静的思考。
合肥的成功有历史方面的因素,因为合肥在历史上曾经偶然地“接纳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今天合肥的一些产业发展正得益于这个几十年前的决策。同时,合肥的成功也有地理方面的因素,合肥地处长三角城市群,能够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产生良好的互动,享受接近长三角人口规模巨大的市场的优势。基于以上两点,合肥的招商引资和高科技产业的成长就有了保证。
但是,如果离开合肥的历史和地理条件,简单地把合肥的成功一般化为地方政府推动创新模式的成功,可能就有失偏颇了。在中国,通过地方政府推动创新的例子比比皆是,通过优惠税率和土地价格来招商引资的城市也并不少见,但像合肥这样成功的却寥寥无几。由此可见,我们很难将合肥这个城市的经验一般化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推动创新的成功模式。
在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对产业的推动作用应越来越转向普惠式的政策。
由于创新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政府通过前置的产业政策来推动创新似乎越来越难,尤其是有特定行业和企业指向的产业政策可能实施起来更加困难。有的时候还容易产生产业政策事后没有回报,甚至出现个别企业骗取补助的现象,因此各地政府要转变以往的行为习惯,日益转向普惠式的政策。除了对创新者进行事后的奖励这一容易想到的普惠式政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普惠式政策就是要改善城市的生活品质,以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的质量和多样性来吸引人留下来。
劳动者在不同地区之间选择居住地的时候,会综合考虑收益和成本,因此一个地方如果将生活成本(特别是服务价格和住房价格)保持在一个可负担的水平,服务的质量更好、多样性更强,那么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此居住。如果一个地方的综合生活质量更高,那么流动到这里来居住的人可能会愿意为较高的生活质量而放弃一部分收入,这实际上就构成了对所有在当地生产经营的企业(包括创业者)的补贴,而这又会进一步通过经济发展产生劳动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在这个地方集聚。这就是我在《向心城市:迈向未来的活力、宜居与和谐》(后称《向心城市》)中所谈到的“用生活留人”的道理。而“用生活留人”实际上就是一种普惠式的产业政策(陆铭,2022)。
2023年8月,就在我们写作《创新之城:谁在引领强城时代》的过程中,佛山市的桂城街道联系到我,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一个活动,进行一场现场分享。一开始,我很疑惑,不知道我能就街道经济[5]谈些什么,而联系我的工作人员对我说:“陆老师您一定要来,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情就是您在《向心城市》那本书中写的内容。”
后来,我实地进行调研后才了解到,桂城街道提出要打造“好看、好吃、好玩、好安心、好赚钱”的“五好”活力城市生活。
桂城街道通过发挥佛山DRG电子竞技俱乐部等电竞企业的集聚效应,打造专属年轻人的电竞之城。它们建设新演艺空间,培育新演艺业态,打造青年新演艺集聚区。桂城街道通过龙船漂移等提升城市的休闲文化产业品位,加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些看上去似乎与创新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桂城街道应该是真正地悟透了一个城市在新的发展阶段应该如何推进创新。
再次重提那个重要的观点:改善城市生活品质,把人留下来,尤其是年轻人。至于创新究竟应该怎么做?可能企业自身有时候有更为清晰的思路。
以上,就是我对“创新之城”的理解。
[1] 斯坦利,雷曼.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对创意、创新和创造的自由探索[M].彭相珍,译.北京:中译出版社,2023.
[2] 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
[3]内容改写自马文方的文章《石墨烯:透明胶带成就的诺贝尔奖》,《中国计算机报》,2010-10-25(030)。
[4] 需要解释一下的是,虽然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讲授中国宏观经济学的课程,但每一年,我只教4个班,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每年的各种学历课程班至少有几十个,这里面还不包括非学历课程班。由此可见,即使是师生之间,相遇、相识到合作,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5] 需要解释一下,佛山市的街道如果在其他城市,其体量相当于一个区。以桂城街道为例,它的辖区总面积84.16平方千米,桂城街道常住人口约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