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二轮战

随着时间过去,先顶不住的是楚军。

眼看情况不妙,楚王也不托大,当即命战车兵出击!

这个兵种,其实已处于渐渐淘汰的边缘,接替它的是更灵活,机动性更强的骑兵。但在正面战场面对步卒,战车无疑更有优势。

毕竟战车可比血肉之躯要猛,它们没有痛楚,一旦冲锋起来,那就是一路碾压步卒,从步卒肉体上碾压过去,将步卒碾压的血肉崩碎!

但战车兵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当其冲的就是它只适合平原开阔地带,一旦进入山地沼泽丛林等复杂地形,基本上宣告战车兵下线。

其次,同骑兵相比,它的性价比不高。

骑兵只需一人一马,战车不仅需要马,还需要车,同时还需要好几个士兵一起操控,压根比不了骑兵。

同时,骑兵不仅可以发起冲锋,还能利用强大的机动性进行包抄、袭击、断后,乃至于一些精锐骑兵甚至可以骑射。

反观战车只有平原冲锋这一个大优势,其他时候的发挥其实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楚国战车两千乘,兵三千员。楚王之所以还保留战车兵,不是它真的不可替代,也不是它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而是没办法。

骑兵是战争机器发展的大势所趋兵种,这个道理,在秦末已经渐渐普及,后来项王的江东骑更是所向无敌。

楚王之所以保留这么多的战车,完全是因为楚国这边的战马大多是矮小的马,不构成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的基础条件。

此外,楚国到底身处江东,尽管也有不少养马场所,但是生产的战马完全无法和朝廷手中的陇西马、代地马等靠近草原的马种相比。

没有先天条件,自然限制楚国发展骑兵的可能。是以,楚国这才保留千乘战车。

毕竟,若是真的在正面和骑兵对冲,战车兵自然要比步卒更有优势一点。

眼下看着步卒顶不住,楚王自然不会继续令步卒补充,而是选择以战车兵破局。

他想的是,若继续用步卒抵抗,无非是加剧己方消耗,万一对方也继续用步卒对打,这边还是顶不住,那就会大大损耗军心。

士气在交战时非常重要,一支士气不足的部队,往往更容易崩溃,更容易失败。

因此,他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

随着楚军步卒开始有条不紊的后撤让出战场,战车兵轰隆隆咆哮冲锋。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大规模正面战场,不存在说双方主将直接把麾下部队一股脑拿出去梭哈的可能。

首先兵种就是大问题,不同兵种只有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战力,同时出击反而会形成掣肘。

比如说骑兵冲的过快,步卒跟不上脚步,很有可能在中间被敌军拦腰截断,进而分而歼灭。

此外,几十万人一股脑涌出去,主将还怎么指挥?

都裹挟在一起,分都分不开,只会形成大混乱。

因此,当战车兵开始发起冲锋时,楚军步卒就开始慢慢撤退,同时在楚王命令下,散开成方阵分布两翼戒备,防止朝廷兵马从两翼发起进攻,进而打断战车兵冲锋节奏。

殷军将台之上,符亚戊看着远方从第一线战场撤下,分成两个方阵,分别置于楚军两翼的步卒时,忍不住暗自点头。

楚王的确有几分将才。

不要以为区区‘撤回一线战场步卒分置两翼’这种事情不值一提。

要知道,这可是战场。如果主将没有绝对信心和牢靠的掌控力,压根无法如此顺遂的将军队重新聚合成方阵,又让他们顺利抵达目的地。

大部分的庸才,一旦第一线军队溃败就会直接放弃,让下一支军队出击。

毕竟,军队虽然是整体,但组成军队的士兵却是一个个心思各异的人。

能将数千人的思想行动统一,并让他们在‘不敌’的情况下还能如此井然有序的重新聚合调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治军才华。

什么是治军?

战场之上,指哪打哪,动军如动指,毫无掣肘,一切自然而然,这就是治军。

什么是谋略?

偷袭、欺诈、设陷、声东击西等等等,这是战前谋略。

似这种大规模正面会战,谋略稍次之,治军为主!

楚王能做成这样,足以说明他对楚军的掌控力。

而楚军的那些中下层军官,必然都是一些老卒悍兵,且对楚王忠心耿耿。

无他,主将命令虽然能下达,但执行命令的却是底下的校尉、百夫长等等中下层军官。若是他们没本事,楚王命令再正确,下达的再怎么及时,那也无法做到楚王要的布局。

什么是成建制的军队,这就是,完全和流寇不同的存在。

符亚戊深吸口气,拔出插在木架上的一面旗帜交给传令兵,命令:“步卒撤回,盾车长矛兵上前!”

“遵令!”

传令兵伸手接过旗帜,下将台,骑马举旗狂呼。

“大将军有令,步卒撤回,盾车长矛兵上前!”

“大将军有令,步卒撤回,盾车长矛兵上前!”

传令兵纵马在各个兵种方阵之间奔走呼号。

随着命令下达,先是擂鼓传讯,三震之后,节奏再度变化。

先是传讯步卒撤回,再是盾车长矛兵上前。

底下各个下层军官如同符亚戊的触手一般,各自执行各自命令。

统率步卒的偏将立即命人骑马冲向战场吹响号角,随着声音传出,第一线的步卒百夫长们纷纷明白这是大将军要他们撤军,于是立刻带着弟兄开始缓慢后撤。

而在另一边,统率盾车兵和长矛兵的偏将立刻带领兵马准备无缝衔接,阻拦敌军。

这一切都基于平时的训练,否则战场上又喧闹,声音又多,谁能分的清?

不说敌人的各种擂鼓声和号角声,自己这边也是各种战争命令混杂。如果偏将听不懂,那还打个屁。

比如眼下,虽然统率盾车兵的底层百夫长压根不知道敌军是什么兵种,但是听到命令,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推着车冲上前构筑防御阵线。

而长矛兵那边也是一样,非常自觉的站在那些排列好的盾车后面,举着长毛,准备干掉来犯之敌。

如果没有平时的各种军令辨析训练,底层士兵没有各种操练,眼下命令就算能传达,估计现场也会是一片混乱。

甚至有可能出现长矛兵冲在前,盾车抵挡在后的搞笑情况。

在这场战争之中,主将居高临下,纵览全局,犹如军队大脑。

军官就是四肢关节,等候大脑传讯,随时执行命令。

而底层士兵则是攻击的武器,在大脑的命令下,由军官统率,向敌军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