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鼎大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4章 筹备报社

冯校长点头赞同,又问:“那这个小说连载又是怎么个连载方法?”

周显庸道:“我已经属意一本非常有趣味的长篇小说,每期报纸都拿出四个版面连载这部小说,什么时候连载完再找下一本书。这本小说叫《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陈寿编撰的《三国志》,《三国志》里的故事已经有很多手抄片段在民间流传,说书人也经常说,你肯定听说过,但是从头至尾的小说连载还没有,我计划每期报纸四个版面最多登载一章,五千字。”

冯校长道:“我是听过好些三国志故事,这些故事还又出来小说了吗?那侯爷想要在报纸上刊登这个小说,必然得给作者润笔费,这笔支出怕不少吧?”

周显庸点头道:“不错,得找到作者,和他拿到稿子,谈妥润笔费,这笔支出估计不会少,都得我先垫付,但是后期广告收入会慢慢把这个窟窿补回来。”

他继续说:“上次给学堂里的学生去印课本时候,我和一个印刷行负责人聊过天,初步估计,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印这么上千份报纸不在话下,我们按一期一万份来计算,成本差不多一期在二百五十两银子,一个月两期,五百两。

“这一万份报纸分三部分发行,一部分书肆代售,一部分报童批发了去卖,最后一部分随商队分售到全国各地。”

冯校长大致算了一下道:“一年出二十四期,光成本就不止六千两,加上前期的投入,侯爷恐怕得花费过万两,大手笔!”

冯校长不禁佩服这位侯爷的魄力:“咱们这份报纸是不是得商谈一个合作印刷厂,每期固定去那里印刷。”

周显庸道:“要想长期不间断发行,从外面找印刷厂恐怕不行,成本会增加很多,而且受制于人家印刷商所接的活,不一定每一期都能按时印刷出来,我想先收购一个雕版印刷厂,专门印我们的报纸,也可以抽空印我们的教科书。”

“每期这个雕刻版面也是一个不轻松的活,一个人不知道能雕刻出来不,印刷是不是得两个人更好操作?打杂、运输也得一个人,再搬运到书肆,人手少了忙不过来。”冯校长有点发愁。

周显庸点头认同:“确实,没有六七个人是忙不过来,我打算用现在最流行的铜活字印刷,不用雕版印刷。铜活字虽然前期买字需要花费不少,但是后期也就时常填补一些用坏磨损的个别字即可,而且原来雕版印刷的工人,稍微培训一下,应该可以很快上手能学会活字印刷术。”

周显庸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冻得发麻的手脚道:

“等招聘齐人员,先去活字印刷厂去学习几天,大不了开头印废一些,等操作熟练了就没问题了。”

冯校长点头,周显庸看他并不抵触,接着说:“这次我准备在招聘老师时候再多招聘几人,给你配备一个校长助理,帮助你完成学校内日常杂事处理,这样你才能腾出时间担任报纸总编辑。其他等等看,收购一个印刷厂后原有工人有多少,再根据实际情况增补添加人员。”

冯校长捋了捋胡须松了口气笑道:“幸好侯爷想得周到,否则我还正私下盘算,学校内的杂事真是很多,再兼任报纸总编辑,我怕忙不过来耽误侯爷事,没想到侯爷先想到头里了。”

周显庸也笑了:“可不是,别看今年咱们也就再增加一百个学生,各方面工作量和工作范围都随之加大,恐怕比预想还得多招聘几个人。我想着趁现在新校舍还在动工程,在学校里另辟出一部分,再加盖个报社,包括排版、印刷车间,仓储、资料室,还有接待广告商户的待客室。之所以把报社一块设置在新学校里,主要考虑到你不用来回跑,省事一些。”

两人这一商量直接过去半个多时辰,早饭都耽误了,学生们都去上课了,周显庸才和冯校长两人一块到饭厅凑合吃了点剩下的馒头米粥加小咸菜。

吃过早饭后,冯校长又去处理一些学校的零碎问题,周显庸才在自己办公室里生起火盆,又拿出纸笔,详细列举需要用到的人员规划,以及筹备流程。

一个突发主意可能是一刹那的事,想要实现这个主意恐怕得筹划好几个月。

接下来几天周显庸自己亲自去考察了两个肯出让的印刷厂,最后以五百五十两银子的价位,买下一个小印刷厂,厂里自带三个工人,有一个是雕版工,一个印刷工,还有一个打杂的。

这三人周显庸一块接收过来,原来雕版的,改活字印刷后,成排字工,打杂那个和原来印刷的两人一块被送到京城最大的印刷厂当学徒,

周显庸又通过这个京城最大印刷厂老板介绍,购置了全套活字印刷设备,还谈妥了棉连纸供货商和墨汁供货商。

在周显庸为他的报社筹备这一个月的时间,冯校长也带着学校的其他四名老师,又招聘了一名校长助理,一名报社编辑,三名授课教师,还增加了两名后厨工作人员。

冯校长把所有教职员工做了部分调整,学校经过这一年的运行,已经有更成熟也更合理的员工安排。邵家三姨娘专门负责后勤衣物、鞋袜、工具的发放和保管,邵家二姨娘则具体到食堂采买。这样调整过后,职责分明了,效率马上得到改观。

因为租来这个学校太小,容纳不下新生,所以招聘新生的工作只能推迟到下半年搬到新校舍以后进行。新招聘来的老师统一由原来的四位老师带着培训基础教学内容,统一要求学会拼音、阿拉伯数字运算,以及新增加的标点符号使用。

到三月中旬,周显庸看到新招聘来的校长助理已经基本可以单独处理学校正常事务,他又找冯校长谈了一次话,让他跟着船队直接去杭州慈溪寻找一位写《三国演义》的小说家叫罗贯中,并从江如海的保镖队里调派两个保镖一路护送他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