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各方反应
心中虽如此想着,但表面上刘表仍不动声色。说实话,近日对着流民施恩,听着流民对他粗浅却真诚的赞赏,刘表乐在其中。
这突然让他离开,他还有几分不舍呢!
好在刘表没忘记自己的目的,答道:“既然贤侄打算去襄阳,我等明日便出发。过了这几日,相信荆州各地的名士贤良应该都听闻了贤侄的到来,届时更会是一番盛景……”
刘和闻言,遮掩住心中对即将失去黄忠的失落,拜道:“那就多谢叔父了。”
待到刘和回到樊城县寺,遇到了热情招呼他的魏延,心中情绪才得到好转。
而另一边,刘表所说的刘和的消息在短短数日之内传遍荆州名士耳中,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南郡周边,刘和的名字一下子成了热搜,当然啦,与刘和绑定的词条必然少不了刘表。
如庞德公、黄承彦等,皆闻刘和之名。
此外,众所周知,南阳是荆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鲁阳县,袁术出离地愤怒了——“竖子安敢欺我!”
看着被气得掀了桌子的袁术,在场的一众后将军属吏皆都噤声,不敢触怒袁术。
虽然事情的真相是刘和在离开时就是已经留书真诚的道明了自己的去处,只是袁术不信罢了!
但这话谁敢在现在当着袁术的面说呢?
沉默,是今日的后将军政事厅。
“阿父,我听说刘彦成真去南郡见刘表了……没想到他还真是个实诚君子!阿父的眼光真……好——”
见到暴怒的袁术,袁曜的声音戛然而止。
尤其是见到在场的一众属吏之后,袁曜更慌了,他还寻思里面没人呢!
“滚!”
“好咧!”
袁曜麻溜地离开了。
但他的到来终究打破了此处沉默的氛围,长史杨弘朝阎象使了半天的眼色,但阎象始终不肯站出来发言。
眼见着袁术就要将目光投向自己,没办法的杨弘只好主动说道:“刘表对明公一向恭顺有加,不如致信刘表,要求他将刘和送归南阳,如此,明公可不费一兵一卒。”
“若是刘表不愿与明公共襄盛举,那刘表便已经有了取死之道,来日讨伐可出师有名也!”
杨弘的发言充满了进攻性。
在杨弘的安排下,公孙越成功死于流矢。
在激化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矛盾的作用上,公孙越死的伟大,死的光荣——当然,这是杨弘的看法。
如今,在袁术的命令下掌握了三千多幽州突骑的杨弘很希望能够借着突骑建功。
要是能顺便让刘虞派来领军的尾敦也中一中流矢那就更好了。
杨弘不知道刘虞是怎么选人的,不论是张逸还是尾敦,都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袁术听完杨弘的建议,却没有第一时间接纳,而是继续问道:“长史之言,君等有何见解?”
几个呼吸之后,阎象起身道:“明公,窃以为不可!”
“一则阳城之围虽解,但此战尚未结束。就算周昂即刻撤兵,兵卒亦需加以休整。”
“二则自明公占南阳以来,多借助刘表得荆州南方六郡输送的的米粮。刘表并非无胆鼠辈,若是逼迫过甚,只怕会断绝粮草……如今大军正缺谷粮,一旦刘表断供而明公不能尽快领兵击破刘表,则鲁阳不可久居也。”
说到第二条原因,那就不得不夸一夸路中悍鬼的治理能力了——南阳人口是多,但架不住有人竭泽而渔啊。
杨弘原本就因为阎象不肯先站出来说话而有所不满,如今见阎象毫不客气地反驳他的意见,当即质问道:“既然我所言不可,那主簿可有良策?”
阎象说道:“以我之见,明公可修书两封,分别交予刘表刘和。”
“你这与我所言又有何异?难不成要明公托付刘表照拂刘和不成?”杨弘阴阳道。
“长史所言,正是我要说的。”阎象选的时机恰到好处,若是早一些,只怕袁术早就愤怒地让他闭嘴了,可经过他此前的一顿分析,袁术明显现在并非对刘表动手的最佳时机,反而能静下心来了。
“刘和自长安而来,虽然奉的是天子密诏,然此密诏,天下人皆知也,亦不会疑之为假。”
不然天子总不能在董卓手底下很快乐吧?这样,当初讨董的那帮人脸朝哪放?
“是以,明公更该公然支持刘和回到幽州发兵迎天子,同时斥责袁绍因为一己私利,毁了迎天子的良机。”
“如今刘表真正能控制的不过南郡一地,能影响的也不过江夏而已。只待刘和出了江夏,至扬州境内,以明公之家门生故吏,何愁不能再度接刘和来此?”
袁术到底不是全然的蠢材,能名动一时除了身份之外,他自己也是有几分能耐的。
听完阎象的建议,袁术拍手说道:“好,那吾便暂且示弱,让刘表刘和先得意一阵,待到明年,先攻刘表,以解我后顾之忧!至于刘和……他能离开荆州,还能离开扬州吗?”
“谁愿代我亲去扬州,筹谋邀请刘和来南阳与我共商盛举一事?”
袁术扫视着在场的属吏们。
他最先看到的是阎象,但最先放弃的也是阎象——倒不是因为离不开他,只是阎象的家世有些低了,办起事来未必方便。
这还真不是袁术搞歧视,阎象虽然家世低,但也没名声啊,放到外面,唯一引人注目的身份就是后将军主簿了。
最后,袁术将目光停在了曾经去接孙坚家眷的刘勋身上。
与此同时,远在北方的广阳郡蓟县,刘虞也得到了关于刘和的最新消息——“我儿去南郡了?”
循着桌案上的大汉舆图,刘虞很轻松地就发现了刘和的路线选择,他随即意识到,自己能想到,旁人也能想到。
他的手指划过大江以北的扬州庐江、九江两郡,这里,甚是关键!
他东海刘氏虽不及汝南袁氏昌盛,可到底是光武一脉,刘虞的父亲刘舒还担任过大江南面的丹阳太守。
你袁氏有故吏可用,难道我刘氏便没有吗?
这样想着,刘虞开始奋笔疾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