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本教材是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中的精品教材培育项目,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本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中国化的非营利组织管理入门教材。本教材概述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与相关学术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最新特征和实践案例,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述。

本教材博采众长,在梳理了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非营利组织经典与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践,尝试向读者展现活跃的本土化的非营利组织的新发展、新现象。

本教材拟面向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已有相关教材,本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与内容。①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旨在构建成体系的非营利组织认知框架。涵盖从理论、法律法规、内部治理、领导与决策、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评估、问责与公信力建设的知识体系。②具有中国化与本土化特色,立足中国后疫情时代的现实需要,结合党和国家对第三次分配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组布局与近年来我国在法律法规与政策实践领域的新动向。③具有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教材中的案例和文献均为近几年的非营利组织领域前沿、最新数据和探索经验的总结。

本教材特色与创新可以归纳为“三新”。第一,知识方面的新的增量呈现。对非营利组织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结合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与改革的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其法律框架、运转机制和管理内容;帮助读者认识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应用方面的新的经验加工。结合非营利组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引用参与中国社会治理的优秀社会组织案例,用专业术语讲述中国社会治理实践经验;关注近年来非营利组织领域的法规建设与创新实践,在中国社会治理实践经验中介绍与分析中国问题。第三,价值层面的新的审视再出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全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立意和价值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作用作出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次使用了“社会组织”一词,对社会组织建设及其作用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处提到了与公益慈善相关的内容,报告还明确了很多公益慈善力量可以且应该积极参与的具体领域和事项。

就在本书交付出版社之际,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的决定,修订后的《慈善法》将于2024年9月5日实施。修订《慈善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根据实践发展情况对相关法律制度作出的修改完善,体现了慈善立法修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在未来,公益慈善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会拥有大机遇、大空间、大舞台,也将大有作为,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在此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大环境中,编者时常因慈善公益领域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学人学术思考火花、公益前辈开荒拓土、公益伙伴实践创新而感动与赞叹,为教材文字的容量有限而取舍艰难。可以说,作为结合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现实与实践素材,本教材的中国化、本土化的努力只是一个开始。

感谢邓莹莹、黄璐蓉、刘岩、欧阳珺、俏丽盼·叶尔兰、唐凡懿、杨静逸、禹鸽、周杨、张敏、赵嘉莹等同学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编者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