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消费社会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菲茨杰拉德创作背景介绍》:菲茨杰拉德生平及作品概述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早期的小说家,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奢侈生活和派对文化、财富和社会地位、消费的象征物品、道德的堕落及空虚感、“美国梦”的扭曲等元素,揭示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提出了对传统价值观和“美国梦”的反思。消费主义和贵族主义成为其作品里主要的符号与主题,作品中的派对场景,也是对当时社会浮华生活的描绘。这种奢华和虚荣的消费主义反映了上流阶层的强烈攀比心态。“在消费品生产的投资规模和消费者的欲望之间,一些大企业既不任由消费品的生产碰运气,也不任由消费者有想买多少或想买什么的自由。他们认为,必须不断地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必须操纵、控制消费者的爱好,并使其欲望、爱好具有可预测性。人被改变成了‘消费者’,改变成了其愿望是消费更多、‘更好的’产品的永远无知的孩子。”[1]消费在菲茨杰拉德作品中不只是单纯的购买行为,而是反映了上流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奢侈的消费不仅带来了诱人的物质享受,也让人们意识到内心的空虚和虚荣,并进一步反映了美国文化与社会的情感困境和精神分裂。上层社会通过财富和地位以及奢侈的消费来表现身份,却看不到人性、情感和真实生活的价值。菲茨杰拉德认为,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是虚假和空洞的,它只是一种奢侈和虚荣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对于人类的内心价值和现实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贡献。“人是贪婪的、被动的,且企图通过不间断的、日益增多的消费来填补他内心的空虚……他好像是积极的、‘激动的’,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却是焦虑的、孤独的、压抑的、厌烦的(厌烦可以定义为延续性的压抑,这种压抑可以由消费来弥补)。”[2]菲茨杰拉德的观点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有着一定的共性,均认为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是一种虚假的表现形式,他们都针对当时社会的消费主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并认为这种奢侈浪费和盲目追求物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平等和道德价值。他们的作品和理论都关注了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价值,强调人的本质和情感不应该被物质追求取代,而应该寻找自我,追寻真正的价值。他们的作品和理论都强调了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认为物质追求和消费主义不应该成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唯一驱动力,应该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菲茨杰拉德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都对当代社会消费主义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批判,并提出了寻找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建议,他们共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希望为今后的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通过对消费主义、物质文化等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物和现象与当代社会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从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菲茨杰拉德作品的视角,并以此理解当代社会消费主义的问题。通过深入探讨这些作品中所呈现的消费文化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与文化问题,为营造可持续和更加公正的社会与文化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小说家。他的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文化和社会状况,揭示了人类欲望与理智之间的斗争。作为一名多产的作家,菲茨杰拉德总共写作了5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在他去世时尚未完成),以及160部短篇小说。其代表作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崩溃》《夜色温柔》等。他的小说普遍反映了美国社会的荒诞和虚荣,对人类欲望和情感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除了文学创作以外,菲茨杰拉德还涉足音乐、电影、剧本等领域,其作品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他的生活并不幸福,他的婚姻多次出现裂痕,他经常热衷于夜间的社交场合和酒精的消遣。这导致了他英年早逝的悲剧结局。1940年12月,他因心脏病发作在好莱坞的公寓中去世。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美国文学和文化。20世纪20年代被认为是“爵士时代”。菲茨杰拉德成了这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切入了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心态。“爵士时代”以狂欢、充满活力的音乐、时尚等为特点。菲茨杰拉德也被誉为“失落的一代”的代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文学奖获得者和杰出的编年史家。他是一位杰出的艺人、一位冷静的旁观者,也是一位严肃的观察者。菲茨杰拉德表现得像一位爵士时代的摄影师,记录了当时年轻一代的沮丧、失落以及他们在转型时代对社会愤世嫉俗但又无可奈何。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以其生动的描述和对社会的真实记录而闻名,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揭露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表面虚荣和喧嚣下的空虚与虚伪,分析了一代人对美国名利梦想的追求,审视了他们依赖虚假价值观的可悲后果。他的作品描绘了“咆哮的20世纪20年代”的真实历史,展现了豪华宴会、通宵派对的全景,以及一群现代时尚、叛逆的时髦女郎和富有、享乐主义的男孩的奢华生活方式。尽管“爵士时代”已经深深地埋藏在历史中,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但菲茨杰拉德作品的读者仍然可以由此感受到爵士乐的节奏,看到那个时代的奢华场景。吴建国说过,只有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作家才是真正伟大的作家,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伟大作品。

菲茨杰拉德的个人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曾生活在上流社会,深刻地认识到了财富、名誉和权力的虚假。同时,他的家庭生活也影响了他的创作。他的母亲是一位精神病患者,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与她虚荣、空虚的生活。此外,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恐慌时期,这些都对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态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作品反映出他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与探讨,塑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也影响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菲茨杰拉德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财务上的影响,这些经历可能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对社会阶层、金钱和社会价值观的敏感性。他的小说中经常探讨财富、社会地位和人性的问题,这可能与他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有关。他成长于一个具有文化氛围但财政紧张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有着歌唱的天赋但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菲茨杰拉德小时候就表现出对文学和艺术的浓厚兴趣。他就读于一所名为圣保罗学院(Saint Paul Academy)的学校,早期的教育让他受到了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影响。1913年,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就读,这段时间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完成学业。之后,菲茨杰拉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未上战场而是加入了当时的防空部队。他在这段时间开始写作,撰写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锻炼了自己的创作能力。菲茨杰拉德在1918年结婚,他和妻子经历了数次短暂的离婚,但最终还是维持了婚姻直到菲茨杰拉德去世。菲茨杰拉德热衷于夜间的社交和消遣,他经常参加酒会和派对并喜欢喝酒,这对他的创作和健康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他的小说普遍描写了美国社会的荒诞和虚荣,反映了人类欲望与理智之间的斗争。中年时期的菲茨杰拉德经济拮据,经常辗转于欧洲和美国之间且身体状况不佳,仅44岁就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总体而言,菲茨杰拉德的成长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早年教育让他受到了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他的参战经历和“爵士时代”的生活使他充满了创作灵感,而他的家庭背景和持续的经济困境也给他的作品注入了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主要有《人间天堂》(1920年)、《美丽与毁灭》(1922年)、《爵士时代的故事》(1922年)、《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所有悲伤的年轻人》(1926年)、《夜色温柔》(1934年)、《最后一个大亨》(1941年)、《崩溃》(1945年)等。这些作品大都是反映美国社会虚荣、欲望和堕落的经典小说,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道德的质疑,至今仍被世人推崇。

《人间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是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小说,于1920年出版。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阿莫利成长、爱情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经历。《人间天堂》展现了20世纪初美国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人间天堂》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流畅的语言和青春洋溢的气息让读者喜爱。同时,《人间天堂》对于当时的年轻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读者因此开始对菲茨杰拉德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美丽与毁灭》(The Beautiful and Damned)是菲茨杰拉德于1922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美丽与毁灭》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的婚姻矛盾和背叛的故事,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精英阶层的虚荣、堕落和道德沦丧。同时,《美丽与毁灭》对美国社会的道德缺失和物质崇拜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批判了当时精英阶层的虚伪和无知。《美丽与毁灭》虽然不如《了不起的盖茨比》有名,但同样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爵士时代的故事》(Tales of the Jazz Age)是菲茨杰拉德于1922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中包括了11个短篇故事。这部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氛围。在这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描写了一群热情、冲动、自由的年轻人,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同时也遭受着现实的打击和痛苦。在这些故事中,许多场景和角色都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当时美国社会和人性的一些弱点与缺陷。《爵士时代的故事》中的许多故事都成了文学经典,如《橡皮糖》《啊,赤褐色的女巫》《返老还童》等。这部小说既展现了菲茨杰拉德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写作功力,也彰显了他对美国年轻一代的理解和关注。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25年。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被称为“美国精神的象征”和“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以富豪盖茨比和他的邻居尼克·卡拉威为核心人物,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风貌,包含了爱情、道德、成就和失败等主题。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用精妙而亲切的语言,深入地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中的荒诞,反映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象。这部小说的语言精练,节奏感强,情节紧凑,被誉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所有悲伤的年轻人》(All the Sad Young Men)是菲茨杰拉德在1926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中包含了9个短篇故事。这部小说包括了挫折、爱情、背叛、年轻人的追求与失落等主题。这些故事的主角有的是前方一片茫然的人,有的是从幸福中摔下来的人,有的是渴望生命新高度的人。这些主角的命运交汇,宛如一段悲剧的乐章。这部小说以其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与黯然沉痛的气息打动了众多读者,使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在当时广受好评。

《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于1934年出版,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生涯中期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夜色温柔》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主人公迪克·戴弗和他的妻子妮珂儿展开。迪克是一位精神病医生,而妮珂儿则是一位妒忌心极强的年轻女子。这部小说以他们的婚姻生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关于爱情、婚姻、友谊和崩溃的群像画,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生命中的追求、妥协和放弃等问题。《夜色温柔》以其复杂的叙事结构、深邃而缓慢的情感描写和细腻而现实的人物塑造著称,是菲茨杰拉德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思想变革的历程,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小说。

《最后一个大亨》(The Last Tycoon)是菲茨杰拉德的遗作,他在去世时没能完成这部小说,1941年由马修·布鲁奈斯编辑出版。这部小说以影业巨子门罗·斯蒂尔(Monroe Stahr)为主角,讲述了他在对抗人生各种挑战中的故事。这部小说中对电影行业、金钱、爱情与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对情感复杂性的描写,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描写了一个光辉而短暂的时代和其中追求理想的年轻人。

《崩溃》(The Crack-Up)并非小说,而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生涯中的一篇自传式随笔,在1936年发表于《纽约客》杂志上。这篇随笔是菲茨杰拉德自述其精神崩溃经历的文学作品,描写了菲茨杰拉德在创作生涯晚期患上精神疾病,人生失意,以及他对自我、生命、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反思。在《崩溃》这部随笔中,菲茨杰拉德开诚布公地探讨了内心的苦闷和希望,在对精神崩溃和心灵拷问的讨论中,本篇作品从个人的经历扩展到了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探究。这篇随笔被认为是现代文学中深刻的关于精神健康与疾病的探讨之一,也被推崇为20世纪的杰作之一。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幻象,以及其背后的经济真相。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由于人们认为会长久的经济繁荣,已经开始形成一种空前的消费文化,在物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精神上却十分贫困。“生产设备和它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出卖’或欺骗着整个社会体系。大众运输和传播手段,住房、食物和衣物等商品,娱乐和信息工业不可抵抗的输出,都带有规定了的态度和习惯,都带有某些思想和情感的反应,这些反应或多或少愉快地把消费者同生产者,并通过生产者同整体结合起来。产品有灌输和操纵的作用;它们助长了一种虚假意识,而这种虚假意识又回避自己的虚假性。随着这些有益的产品在更多的社会阶级中为更多的个人所使用,它们所具有的灌输作用就不再是宣传,而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比以前的要好得多,而且作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这阻碍着质变。”[3]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主要揭露了上层社会生活的虚荣和堕落,常常描述美国精英阶层中的富人和名流,描写他们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道德堕落,同时也探讨了美国梦的破灭和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揭示了上层社会背后的虚幻和孤独。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注重细节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和情感共鸣。其作品对当时消费文化中表面上闪耀的幻影和真实面的冲突进行了深刻探讨,强调了贫富不均的严重问题,并就消费文化对人们精神生活的破坏发出了警告。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在揭示当时社会真相的同时,也具有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的精神基础,是体现20世纪20年代西方消费文化状况的象征。

注释

[1]埃里希·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M].王泽应,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84.

[2]埃里希·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M].王泽应,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105-106.

[3]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