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田野工作(田野调查)被看作现代民族学人类学的基石,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最常用、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它不仅推动了民族学人类学学科自身的创新发展,也推动了其他相近人文社会科学的积极发展。民族志是民族学人类学者通过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后结合相关概念和理论,思考和认识等撰写出来的文本。撰写民族志被认为是民族学人类学者的成年礼。在前期众多的出版物中,要么就是专门针对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描述和介绍的书,要么就是单独地阐释和梳理民族学人类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的书。本书想让读者明白,民族学人类学经典理论概念与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书写是相互契合的,是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参考书。本书认为如果没有丰富的概念理论储备是无法做好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书写的;相反,如果没有扎实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书写,也是无法真正深刻地理解概念理论。正所谓,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本书重点阐述了对民族学人类学这一学科来说,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与民族志,这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互为犄角、相互契合,并非孰轻孰重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关系。“紧密相连”是指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三者是一个环环相扣、十分紧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互为犄角”是指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三者是一种互相支持、相互照应、同频共振、相互支撑的关系体。“相互契合”是指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三者具有相互吻合、完美匹配、高度符合的一致性特征。“并非孰轻孰重”是指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之间并没有哪个重要、哪个次要之意思。没有丰富的理论储备,就无法做好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也就无法写好民族志;没有扎实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也就无法对理论深度把握,也就无法写出有深度的民族志;没有深度的民族志,也就没有丰富的理论和扎实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
从既有的前期成果综述来看,国内众多的出版物,要么单独讲田野工作(田野调查),这类著作主要偏重对田野工作(田野调查)的工具、方法、操作和运用等技术手段进行论述,但对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的价值和意义或者民族志对于田野工作(田野调查)的启示或启发的认识关注不足;要么单独讲民族志,这类著作主要偏重从民族志的书写、类型、新范式、价值、成果、案例等角度进行论述,但对理论如何作用和体现在民族志,以及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对于民族志的价值和意义这两方面都缺乏应用的关注;要么单独讲理论,这类著作主要偏重从理论的来源、背景、概念、建构等角度进行论述,但对理论如何实践和作用于田野工作(田野调查)或者如何指导民族志书写的关注不足。诸如此类,导致了一大批的学者和初学者在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三个方面上,存在着科研、教学和实践三者长期“偏离”的倾向,实际上这也影响了学科进一步发展。
本书从民族学人类学经典理论出发,重点选取民族学人类学的经典理论如传统理论、仪式理论、深描理论以及全球化、文化权力网络、中国式现代化等核心理论和概念,集中呈现和凝练出这些经典理论和概念视角下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新范式、新理论和新方法。本书为我们呈现出理论是如何指导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观察的,以及在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书写中如何领悟到经典概念理论。本书可供民族学、人类学、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历史学等人文社科类的研究者和对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书写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阅读和参考。本书既是一本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与民族志撰写的入门书籍,又是跨学科专业背景的读者快速地掌握和理解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主旨的指南,还能为具有民族学人类学学科背景的读者提供可借鉴的丰厚理论、典型的田野案例以及丰富的民族志文本。
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民族学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重点展示什么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何为等;第二章民族学人类学传统理论与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新范式,其中对“论传统”理论、“大小传统”理论和“传统的发明”理论的概念进行学术性的讨论以及对于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追溯;第三章民族学人类学仪式、符号和象征理论与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新范式,对仪式的阈限理论、结构与反结构理论、“仪式习俗”理论以及象征性工具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对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重点论述;第四章民族学人类学经典“文化、权力与‘国家’”理论与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新范式,其中对“权力的文化网络”“国家”与个体的生活机遇,以及文化与权力的互动进行重点分析和把握;第五章民族学人类学经典“全球化、世界体系和现代性”理论与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新范式,重点关注什么是“全球化”理论,什么是“世界体系”理论,什么是“现代性”理论,全球化、世界体系与现代性对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何为等;第六章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新范式,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指导着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实践;第七章对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与民族志进行总结。
本书是笔者近二十年来的学习、思考与阅读的成果,也是笔者进行田野工作(田野调查)、体验、教学、研究民族学人类学以来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想法。笔者在写作本书时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才疏学浅,有几次想中途放弃,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本书文责自负,书中的不足与欠缺敬请专家及读者指正,将在本书修订时一并修改。衷心期望本书能对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中国化时代化蓬勃发展和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望能给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从业者、兴趣爱好者和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拉马文才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