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包含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彼此扶持、荣辱与共,中国的发展根本上就是实现所有民族共同富裕。
攀西民族地区(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彝族主要聚居区,这里居住着彝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出于历史、交通、区位等多种原因,其较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攀西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攀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攀西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宽广的原始森林和湿地等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地区内拥有许多动物和植物的自然宝藏,其中包括大熊猫、金丝猴、金钱豹、黑熊等多种珍稀动物,以及茶叶、油茶、砂仁、桂花等多种珍贵植物。攀西民族地区还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地区内有多个民族,他们拥有独特的民族风俗、习俗和文化传统。他们的语言、音乐、舞蹈、建筑、民俗等都丰富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实现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对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攀西民族地区在实现精准脱贫后,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发展建设特色康养小镇,实现康养小镇与乡村振兴耦合协同发展,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起来,在国家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以及兄弟省份的帮扶下,攀西民族地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以及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因此,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攀西民族地区党和政府以及群众的重要任务,也是攀西民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民族共同进步并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关键所在。
攀西民族地区通过几年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辖区内绝对贫困得到彻底解决,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乡村产业单一,生产技术落后,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自然资源丰富,潜能未得到利用和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未能转化为经济资源。另一方面,攀西民族乡村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不充分,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多,造成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多、效率低,农村居民收入低,难以实现就地就业,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不牢,极易因自然或市场风险而再度大面积返贫。
攀西民族地区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推进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发展乡村旅游和其他乡村经济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攀西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有助于实现攀西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能改善乡村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乡村劳动力就业率,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首先,乡村振兴将推动攀西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乡村振兴有助于改善乡村的生活条件,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其他乡村经济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后,乡村振兴有助于提升攀西民族地区科技水平,加快攀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攀西民族地区投入资金,大力推动农村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科技投资,实施科技型农业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攀西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还有助于提高攀西民族地区科技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攀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振兴是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是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内的全面系统过程,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攀西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村产业。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农村人才的培养,鼓励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振兴是攀西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近年来,攀西民族地区在脱贫攻坚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此,有必要推动攀西民族地区农业产业振兴,巩固攀西脱贫成果。一方面,推动产业振兴可以保证贫困人口收入的稳定增长。政府要主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推动产业振兴可以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政府应主动发展农村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攀西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着力推动农业产业振兴,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攀西民族地区应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转变。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完整的政策措施,促进攀西民族地区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要健全和创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破解种地难题,构建新型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全面振兴。另外,还要发挥攀西民族地区资源和区位优势,健全产业支撑体系,注重旅游、文化、康养及其他特色产业与产品,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等。
生态振兴是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根本前提。生态宜居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乡村振兴应有的责任。攀西民族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广大农村的最大优势,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民族村社,突出了新时代对生态的重视、文明建设与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生态宜居的内涵包括自然、社会、人三个层面,外延则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的协调统一、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乡村生态宜居遵循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融入现代产业体系。生态宜居的核心是以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是生产场地、居住家园、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复合型“村社化”道路的实践和路径示范。要充分尊重和利用少数民族自然生态文化,引导少数民族融入现代生态文明。
人才是第一资源,攀西民族地区农村人才缺乏,推进攀西民族地区农村人才振兴是政府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要实现农村人才振兴,政府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育、吸引农村人才。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人才的工作条件和收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成才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农村担任重要的职责;政府要加强农村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担当起公共管理中的重要职责;政府还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落实农村人才保障制度,为农村人才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长期在农村扎根,能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政府还要注重对农村文化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人才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为此,攀西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要出台相关人才政策,做好农村人才振兴的工作,农村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农村人才的振兴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经济状况,而且可以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攀西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养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提升攀西民族地区居民的精神风貌,持续提升攀西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焕发乡村文明新风采。乡村文化振兴是攀西民族地区决胜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现攀西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就是要把攀西民族地区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
攀西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基石就是要以党建为统领,实现有效治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基层党的建设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实现组织振兴,有利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攀西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了顺利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攀西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不断强化与完善乡村治理与民族事务治理。攀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攀西民族地区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者,更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履行者、实践者。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治保障与组织基础,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振兴。
著者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