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的主流媒体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习惯。从口口相传到纸媒,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网络新媒体应运而生李璐.网络新媒体时代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13.。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

一、互联网对大众的影响

(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自媒体之路,变成内容的分发者、信息的输出者。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权开始分化,信息传播进入了全民传播时代。

1.传播时间碎片化

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人们也愿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信息的阅览。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优势,信息的传播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信息传播时间展现了碎片化的特征;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固定的时间,而是进入全时传播时代,即时性变强。

2.传播内容个性化

传统媒体由于定位限制,传播内容也会受到相应限制。进入新媒体时代,分众趋势不断加强,大众化的内容已经很难再满足受众需求。新媒体时代,由于传受双方的不断博弈探索,传播内容的个性化倾向不断增强,每一个Vlog创作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3.传播渠道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两微一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播渠道,它们有着更快的传播速度和庞大的粉丝群体,能够全方位地推送信息。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并存,信息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特点。

4.传播互动性增强

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可以自主发表言论,对信息内容进行评论转发,新媒体平台为大众提供了互动的空间,在信息发布之后,大众可以即时接收到信息,并进行意见的表达,而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收到反馈。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互动性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二)受众地位的变化

1.由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根据新闻工作的规律以及媒介的立场和原则来选择材料、生成新闻,主要考虑的是输出的问题。新媒体时代,为了获取良好的传播效果、争取更多的“粉丝”,传统媒体在新闻选题、版面编排、新闻话语的使用上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受众。新闻标题采取悬念式,以获得更高的点击量,话语表达使用网络流行语、表情包,以获得更高的阅读量。

2.由信息的接受者到传播者

UGC即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的模式,泛指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受众不再单是信息的阅读者、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生产者。很多重要的社会新闻都是先由用户发布到网络上去,引起一定的关注之后,传统媒体再进行跟进。

(三)信息接收方式的变化

1.由被动到主动

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不再是单向、被动地接收来自大众传媒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参与消息的传播。受众可以在各大传播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Vlog制作者,主动参与互动传播,还可以自己设定平台的推送,对信息内容进行过滤。

2.从“精阅读”到“泛阅读”

新媒体时代,以碎片化、快餐式、图片化、跳跃性为特征的“泛阅读”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精阅读”。互联网技术引发了信息爆炸,人类的感官可以依托互联网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为了有效把握环境变化的信息,人们阅读信息的速度更快,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逐渐成为人们浏览信息的主要方式,相较于文字阅读,人们更喜欢读图、听音频、看短视频,人类已然进入“读图时代”。

3.从大众需求到分众需求

互联网技术为网民在舆论场中赋能赋权,让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快速提高。大众传播逐渐向分众传播转化,每个受众的爱好和独特品味都能在网络中迅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专属个人的媒体,相同爱好者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快速聚集成群,“网络圈层”现象就是受众社交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具体表现曾振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10-13.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作为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大学生的言行受网络影响程度显著加深。《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21》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长在三小时以上的人数比例为68.7%沈壮海,刘晓亮,司文超.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79.。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新渠道,同时又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新挑战。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1.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

网络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凡是有志于获得知识的人,都能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互联网的全球性打破了国籍与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构想。大学生不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何时何地学习。

2.有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网络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大学生的获知观念由被动接受教育的灌输转为主动获取。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使文化作为无形的资产扩散到各地,使每个网民受益好奇,起到“文化增值”的作用,也显示了文化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大学生探究未知的信心。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摆脱了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李燕,袁逸佳,陈艺贞.“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多维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6(3):83-84.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型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完成学业;挤占课余体育锻炼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健康体魄与实践能力;长时间上网,易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影响身心健康。另外,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接收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常“泡”网络和玩手机的大学生,其写字作文、分析综合、评论欣赏的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习的学生差一些苟铃珠.网络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防范[N].兰州大学报.2020-07-10(04).

2.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内心渴望被他人看见和认可,同时比较敏感,需要外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网络能够跨越时空,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结交大量网友,满足其社交需求。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网络交往往往只限于网络信息传输,脱离了现实环境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网络人际交往的信息互动并不是立体完整的。大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甚至使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不再愿意与他人交往,产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孤独与自卑。

3.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形成

由于网络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几乎垄断全球的信息传播体系,将资本主义腐朽的价值观渗入网络,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汹涌而来。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思想道德观还未成熟,尚未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在网络世界里以开放、好奇的心态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难以对不良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势必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趋向,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