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关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目前,针对如何评价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尽管诸多学者专家贡献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由于指标和体系的设定具有主观性,评价层面各异,且在评价中缺乏核心指标,所以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至今未能统一。相关的代表性观点有:
王艳辉和郭晓明(2005)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识别方法,即借用平衡记分卡的思想以及波特价值链原理,建立一套“企业财务绩效—财务能力—能力元件”的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再用AHP量化评价结果。虽然他们提出了评价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尚未在后续的研究中提出合理、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运用方面的研究,缺乏实用性。
佟如意(2007)将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评价体系分成了4个层次,依次是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该评价体系重点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运营能力。其中,子准则层是衡量准则层的具体指标,笔者选择了10个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方案层也就是所要评价的3家上市公司。由此形成了“备选方案—财务绩效(具体指标)—财务能力—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四层次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只是从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表现结果进行衡量,并未涉及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其他基础评价体系以及转换机制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完善。当然,采用这一评价体系的优点在于指标数据易于获取,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轻松。
王小朋等(2004)提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评价的三个维度,包括企业财务活动能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财务表现能力。该评价体系设计了3个一级指标、12个评价要素、65个评价指标。虽然该指标体系全面、完整,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定性的评价指标不易判断,所以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较差。
秦月(2018)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和发展能力6个维度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来评价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然后以45家环保行业类上市公司为例验证上述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刘权锋(2018)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行业特征5个维度设置了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但是并未对非财务指标进行计算评价,忽略了一些宏观环境和政策扶持等因素。
王立东(2018)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确定评价因素与因素权重—建立层次分析法结构模型—构造比较矩阵—特征向量一致性检验等步骤构建了财务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尽管层次分析法能够将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但层次分析法仅能够分析核心竞争力各个相关指标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水平,并不能反映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平新飞(2018)从财务执行力、财务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资源配置能力、财务战略管理能力4个维度构建了11个财务核心竞争力定量评价指标,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财务竞争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但是,该文由于缺乏财务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定性分析,并未全面、系统地考察财务核心竞争力带来的经济后果。
当前,学术界对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较多,分析层次和角度各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DEA数据分析法和平衡记分卡等。财务核心竞争力是起到价值增殖作用的一种整合性能力,是企业在财务管理竞争中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点,是一种结合多因素优势而成的合力。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由于不同学者对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评价层面、评价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差异,学术界关于如何评价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采用什么样的指标、运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等并不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因此,要先确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并围绕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设定核心的评价指标,才能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