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积极因子赋能:杰出企业的答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2015年起,我已经出版了两部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著作,一部是2015年和张建启将军合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易智慧与战略思维》,另一部是2018年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谋道:打造一流企业的十堂国学课》。两部著作中,《周易智慧与战略思维》集中讨论《易经》与战略思维的关系,《谋道:打造一流企业的十堂国学课》则全面讨论了传统文化主要思想流派的主张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对百年来的现代管理,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谋道:打造一流企业的十堂国学课》于2020年12月荣获第一届中央财经大学优秀著作奖。这几年我不断收到各方反馈,很多读者都认同这两部著作的核心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思想宝库,应当以现实问题、真实境遇为砥砺,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力,发展出具有中国气质的现代管理思想。得到这样积极的反馈,我颇感欣慰。

作为前两部著作的接续,本书在简要讨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后,把重点放在如何在当下情境中将这些核心理念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方略、措施、手段的问题上,放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融合的问题上。同时,考虑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目标是培养经世致用、治国安邦的社会精英,本书在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时,也着重从企业家的角度展开分析。本书通过十余个著名企业家的案例,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被中国企业家创造性地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理念、发展战略、管理制度与措施,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应用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已有经验和未来潜力。

在对这些企业家和他们领导的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企业家和他们领导的企业所承受的压力,以及这些企业家克服各种挑战锻造出来的勇气与力量。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严峻,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环保力度加强、消费升级等形势下,中国企业进入了全面转型升级进程,从本书分析的这十余家企业中,能够看到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的决心、行动与取得的业绩。

《国语》中有这样一段话:“沃土之民不才,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意思是:自然禀赋过于优越的地方的人们难以成为杰出人物,因为生活太安逸;自然禀赋差的地方的人们往往崇尚正直正义,因为辛勤劳作培养出了这种品格。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就是在资源相对匮乏、人口众多、灾祸频仍的环境中生存发展起来的,不利环境锻造出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忧患意识,使我们始终保持警醒、保持活力。本书第四章集中讨论了儒家自强不息思想与企业抗挫折能力的关系,而且整本书中都贯穿着这样一条中国企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线索。正是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中国企业在资源匮乏、竞争环境错综复杂的条件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度过劫难,最终脱颖而出,并将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的未来再创辉煌。

与自强不息精神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中庸”精神。“中庸”既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也是贯穿中华传统文化各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儒家所说的“中庸”不是平庸、庸碌、无所事事、和稀泥,而是使人或组织保持与各利益相关方和谐的状态,使内在机制充满活力,使各种新奇思想、新奇事物不断涌现。《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中和之道。本书第一章部分篇幅讨论了中庸之道与杰出企业家人格修炼的关系,其余各章也贯穿论述了中庸精神的影响。数千年的风雨历程,使中华民族的心态以成熟、理性、稳健、平和著称,在处理实际事务方面注重实效,注重长远利益,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利害得失。这都是中庸精神的具体表现,并且这种文化优势在近几十年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也将在未来的企业经营管理中被进一步发扬光大。

与我之前两部著作的不同之处是,本书所选择的企业几乎都是制造业企业,而且大多数与高新技术有关。因为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经济发展稳健的国家的制造业高度发展,而且大多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中高端位置。要使我国的制造业稳步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升级到中高端,实现低中高端全覆盖,需要科技原创实力与工匠精神的共同支撑。本书对华为、大疆、吉利、长城汽车、OPPO、安踏、SHEIN等企业的研究表明,我们的优秀企业有信心、有能力打好转型升级这场大仗。

本书也选择了劳动力比较密集的纺织业和木结构建筑制造业的两个代表企业申洲国际和德胜洋楼。这两家企业的经营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是如何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并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的。

中华优秀传统既包括以儒道墨法兵佛等为代表的,主要由知识精英继承传播的文化传统,也包括民间广泛认同并传承至今的,主要由劳动民众发扬光大的传统,如勤劳、节俭、劳动致富的观念。中国企业能够经营管理得出类拔萃,一定是同时传承了这两个传统并将之做了有机融合。本书很多案例中用了相当篇幅来讨论这一主题,就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劳动传统,为塑造中国工匠精神提供传统文化的养分。

本书还专设一章讨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程度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企业实实在在的努力。浙江华立集团、宁波均胜电子、深圳传音和福耀玻璃四家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不同模式和路径,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出去的,这样的企业未来还会有更多。

在这部著作的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企业财务报告、新闻报道、有关企业和企业家的传记、相关研究专著和论文,也和一些企业界人士进行了充分交流。我很欣喜地看到,中国企业家已经开始新老交替的自我更新,一些40后、50后、60后,甚至70后和少数80后企业家退居二线,年轻一代开始走上前台,让人感受到了坚实的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毕竟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环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其所关注的问题与古代社会的国家治理、社会控制、人际关系协调等相关联,主要应用于政府管理、军事斗争等领域。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以大工业生产为主要方式的活动,以专业性、规范性及精细化程度高等为特征。因此,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就必然要积极主动吸收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成熟的理论和工具,以促成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战略思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传统战略思想中缺乏可操作的战略管理工具、管理流程、管理方法,而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很多战略管理工具、方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又比如,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一方面高度重视道德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也重视必要的惩戒威慑,但在传统社会中的实际管理中,还是软约束为主,在刚性制度的制定、实施、完善上存在较大的缺失,这就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破窗效应频发的问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是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成熟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形成了一套崇尚规则、讲求法治的管理理念和较为完善的精细化、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我们必须将这些成功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制度有效吸收消化,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后推陈出新,创造出我们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次创新尝试,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有比较集中的体现,也希望得到读者朋友的反馈。

莫林虎

2022年6月于北京海淀上地一是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