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22:平顶山
大司寇不敢置信,他只是希望能给祈新一二建议,可大司徒如此,好似自己是什么佞臣一般,与祈新不走一路。
却是听大司徒高声,在这颍水之畔歌昂《祈战》!
岂曰悲歌?我曰有国……
今我国殇!我心昭昭……
岂曰悲歌?我曰有国……
今我英魂!祈战昂昂……
大司寇一愣。
他当时被俘虏,却也听见了城内的《祈祖》《祈战》之声。
也在看守他的甲兵手中,强行睁眼去看先祖带着祭器逃离的模样……
唯有那些国人们,高歌《祈战》,不畏生死。
即使是死后,也要化作英魂,保卫社稷。
大司寇踉跄一瞬,撑着车架栏杆,面红羞赧。
他一礼道:“臣……臣羞愧。”
“叔新要建立国殇塚、英魂碑,臣可暂为大司空之职,不失国人所望!”
划一块地简单,此时的田地都是国君的,这没有太多议论。
但祈国地处平原,少大石,需前往西边的有山之国去收购大石,运来祈国,其中沟通他国,一路行程,劳工,等等,还需要一番操心劳力。
祈新扶起大司寇。
“此事我也晓得为难,但是连死亡都不怕,岂能顾及东西,而丢了根本……此时祈国唯有民心可用。”
“不过我也不是张扬之人。”
“先安排墓地,让战亡之人入土为安,待祭祀,先祖同意改国名后,我再依照《周礼》,上表天子,望天子能允之。”
大司寇还是忍不住。
“下放祈祝之事,天子尚且能看着为天下太平,山河依旧,而允之。”
“但这国殇塚、英魂碑之事,天子如何能允?”
祈新闻言一笑。
道:“咱们宗庙没了,总得再建一个,就建在这吧。”
“所谓先祖守国土,国君守国人。”
“之后国土有多大,咱们就用多‘大’的供品祭祀先祖罢。”
又是一个不合《周礼》的命令,不过修建宗庙之事,倒是不用特别请令天子。
耳目通明,大司寇懂了!
能通过的就请令天子,不能通过的就先遮掩着,做好了再说。
难道规规矩矩,就能保证安然无恙吗?
那些诸侯国也不规矩!
不管有没有罪,都打着天子的旗号来攻打祈国。
那不如就有罪吧,还能为国人谋些福泽,壮大自己的国家。
这或许就是祈新说的——我并不是不守规矩,只是想守利于许人的‘好规矩’!
不过,一切都得遮掩着,面上需过得去。
史伯也适时,从怀中拿出一物。
一卷帛书。
还未打开,就感觉其上有一股浓郁的道韵!
祈新诧异。
大司徒与大司寇也惊疑不定。
“传承之物!”
何为传承之物,那就是摆放在传承之地,能够供给子弟学习的器物。
或是竹简、帛书、兽皮古卷。
或是金器铭文,蕴含道韵的各类东西。
不朽不坏,是为一国修行的底蕴!
此刻史伯拿出的,正是一卷传承帛书。
他缓缓打开——
八气冲天,环绕化作一头鹿蜀,高鸣之中,隐隐能听见浩浩荡荡的《祈战》之声!
看见上面的文字,原来是当日史伯为许国记录的最后一段历史。
史伯扶须。
“此为史修之术法,记文为史,可供后人观之,领悟历史中的奥秘。”
“老夫不才,写下此帛卷,内含一种上位之法,三种中位之法,一种下位之法,二道极位之术,六道上位之术,九道中位之术,十二道下位之术。”
如史伯之言。
天空中,当日郑、齐、鲁三国君主施展的图腾战兽,皆飞腾在上,而一朵茶花中也有一只蛊虫潜伏,之后是祈战之中的国殇与英魂,然后就是大司徒与对面战将们施展的各类术法……”
大司徒与大司寇看得入迷。
史伯却是一挥手,收了神异,全全存入帛卷当中。
“记录的史料,始终不如亲自经历,重点之处,浓墨重彩,术法就更为真实,而轻描之处,简单几笔,术法也缺少道韵。”
“正如那三国之君,其召唤之图腾战兽,当是上位大能之力,”
“可入了史料,我也只能凝聚中位大能之势。”
只是势,能从这卷帛书中学到多少,又是另一回事了。
史伯将帛书交给祈新。
目光郑重道:“许国末代之史,还望妥善处置。”
“之后若祈国还有可记之史,老夫也全力而为。”
祈新诚恳接过。
见到众人愿意助他,欣喜一笑。
众人笑着。
而拿着帛书,祈新又不由遥遥远望,所望之处,海阔天空。
噹!
这中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处,有一座山势,矗立在上。
祈新看得眼熟。
这正是他游历黄泉,最终登上归来的山势。
平顶山!
看着这座不在自己国土内的山势,祈新好似又听到了编钟青翠的响声,指引着他。
“那是不羹国?”
祈新抬手指去,正指着那座平顶山。
众人神色变换。
还以为祈新盯上了那块土地。
确实,平原一座山,谁都想争!
史伯先一步,笑道:“让老夫来言吧。”
史伯,管理史料,这些事情,最是清楚。
“那座山,是不羹国的国土,他们最初还不是国,只是一处大夫之家,而且不在那,而是位于陈国境内,是陈国的同姓小宗,只是一处食邑。”
史伯感叹一声:“这也是不尊《周礼》而成的小国。”
“九命之仪中,诸侯上卿,托孤之臣,可四命受器,得祭器而建家庙!”
“而上公之孤,五命赐则,得了规矩,即可为国中世家……在两百年,陈国君主出任周王三公之时,这不羹就是这样的一个世家,是陈公的托孤之臣。”
“三公之上有大牧,牧守一方,其托之孤之臣,可六命赐国,是为国中小国。”
“当然,周至今,除却周公外,再无大牧。”
“这不羹在当时,依旧是一个世家。”
“不过陈国上公薨逝,其子夺位,嫡长与母无德,本被上公废黜,求得周天子新立一个,但嫡幼子年幼,只能托孤不羹,却不想嫡长与母联合母族,夺了陈国权柄,追杀嫡幼。”
“无奈之下,嫡幼子只能在不羹的带领下,离开陈国,去与山胡联合,争夺这处地界,上禀周天子,特例赐国。”
史伯微微摇首。
“天子都不尊《周礼》行事,底下的人又如何会尊呢?”
“只是有情换无情,这不羹为了自保,与山胡联合到了一处,一国二治,混杂了血脉,丢了天子的面子咯。”
这些都是史伯在大周典籍宫中的典籍所见。
若是让大司寇与大司徒来说,恐怕就只能说是不羹,其余细节甚少了解。
而史伯又向许国与不羹的中间那颍水与对面汝水之间的肥沃野地。
“汝阳之地,数十年前,也是许国的。”
“当然,现在,是郑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