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战马鞍
涼山村。
在赵实提供了《水泥路修建指导书》之后,涼山村便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水泥路修建工程。
“赵实先生在指导书中提到,修路之前需要先将杂草、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负责督办修路工程的将作少府工匠正在指挥村民们清除路面上的杂草、石块等杂物。
涼山村的村民们分工合作,有的手持锄头,有的挥动铁锹,还有的推着小车,现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工匠的指导下,他们认真地清理着路面上的障碍物。
“大家再加把劲,把杂物清理干净,我们就可以开始铺设水泥了!”工匠的号召声在施工现场回荡,激励着每一位村民。
王铁柱作为村里的年轻力壮之人,带头辛勤劳作,表现得尤为卖力。
他一边挥汗如雨,一边鼓励身边的村民:“大家看,赵实先生的指导书上说,水泥路一旦修建完成,我们的出行就会更加便利,村子的发展也会加速。我们现在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村民们听后,干劲更加十足。不久,原本杂草丛生、石块遍布的路面变得平整而干净。
工匠仔细检查后,满意地点头:“很好,杂物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挖掘路基、进行填筑和压实,然后才能开始铺设水泥。”
随着工匠的一声令下,村民们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他们依照《水泥路修建指导书》的要求,挖出了合适深度的路基,然后填入碎石、沙土,并一层层压实。
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有序,确保了工程的质量。
就在村民们忙于压实路基的时候,一辆马车缓缓驶入了村子,车帘掀开,走下来的正是来涼山村找赵实的“村长”嬴政。
村民们瞧见嬴政来了,赶紧停下手中的活,跪拜道:“拜见村长!”
“免礼!”嬴政大手一挥,示意众人免礼。
将作少府的工匠走上前,向嬴政汇报了工程的最新进展:“村长,我们已经按照赵实先生的指导书完成了路基的挖掘和压实,接下来就准备铺设水泥了。”
嬴政听后,微微点头:“很好,严格按照先生的指导书来修路便可!”
简单交待几句,嬴政便唤来守卫村子的蒙毅,与蒙毅一起去找赵实了。
……
涼山村学堂。
教室里,赵实站在黑板前,手持炭笔,正在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解数学问题。
“同学们,看黑板,如果我们有三个苹果,再拿来两个,我们总共有几个苹果?”赵实用温和的声音问道。
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胆大的孩子站起来回答:“先生,是五个苹果!”
赵实微笑着点头:“非常正确!那么,如果我们从五个苹果中拿走两个,还剩下几个呢?”
孩子们再次踊跃回答,学堂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教室外,嬴政和蒙毅静静地站在窗边,透过窗户观察赵实耐心地教导孩子们。
他们没有打扰赵实,而是站在教室外聆听他的讲解。
赵实感受到了窗外的目光,但他并没有因此分心,依旧专注地讲解着数学问题,直到下课的钟声响起。
“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记得回家后复习今天学到的内容,明天我会检查你们的掌握情况。”赵实对孩子们说道。
孩子们收拾好各自的物品,纷纷向赵实鞠躬道谢后,欢快地离开了学堂。
赵实整理好教案,这时站在教室外的嬴政和蒙毅也走了进来。
赵实看着走进教室的嬴政和蒙毅,放下手中的教案,微笑着迎了上去:“村长,您来了。”
嬴政环视了一下空旷的教室,赞赏地说:“先生,您不仅在教学上有一套,还能带领村民们修建水泥路,真是我们涼山村的宝贵人才啊。”
赵实谦虚地回答:“村长过奖了,我只是尽我所能为村子做点贡献。”
“先生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嬴政微微一笑,紧接着又开口道:“有一段时间没听先生讲秦史,想听先生谈论秦史,不知先生可否有空?”
“有空,有空!”赵实闻言,微笑着点头。
嬴政因为忙政务,有一段时间没来找赵实聊天了,赵实怪想念嬴政的。
如今听到嬴政又想听自己谈论秦史了,赵实自然是欣喜的。
随即,赵实开口问:“村长,这次您想听秦史的哪些内容?”
“对于匈奴骑兵,不知先生有何看法?”嬴政虚心地询问道:“先生熟读秦史,应该知晓大秦边疆时常遭受匈奴侵扰,而始皇帝为了抵御匈奴便修建了长城。
若是匈奴在始皇帝修建长城期间,使用游击战术,频繁来骚扰,此种局面,先生认为应该何解?”
赵实听罢,微微一挑眉,笑着道:“又是指点江山吗!好,那我就来跟村长您说说......”
“若是匈奴采取游击战术来骚扰长城的修建,始皇帝可以加强边境的侦察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匈奴的动向。
其次,始皇帝还可以将长城的修建分段进行,每段设立专门的守军,这样一来,即便匈奴采取游击战术,也无法对整个长城的修建造成太大影响……”
赵实给嬴政讲述了两种应对办法,嬴政闻言暗暗记下。
接着,他又问了一句:“若是始皇帝想以骑兵反击匈奴的游击骚扰,又该如何做?”
“骑兵反击的话......”赵实低头思索,片刻后回答:“那就需要组建多支骑兵部队,形成联合包围圈才行。”
“组建多支骑兵部队......”嬴政闻言,眉宇微微褶皱,忧愁地道:“此法确实可行,可惜秦朝战马稀缺,根本组建不了多支骑兵部队。”
“秦朝战马虽然稀缺,”赵实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但并非完全不足以应对。关键在于,培养骑兵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而且,秦朝时期的马鞍相对简陋,缺乏有效的战马鞍,这无疑延长了骑兵的培养周期。”
“如果能够改良马鞍,使其更适合战斗,那么骑兵的培养将会更加高效。
此外,若能进一步研发出马掌,为战马配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战马的耐用性,还能降低维护成本。
如此一来,大秦要组建一支十万铁骑的雄师,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大秦要是有十万铁骑,匈奴还敢随意来侵扰大秦边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