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战略概述
近年来,创新管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1]相应地,对新兴经济体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也有了迅猛发展,[2]将创新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来研究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发展也引起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3]。我们对近30年涉及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的英文论文进行检索,简要梳理出现有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管理领域涌现的“一个争论”与“四个视角”(见图1-1)。
图1-1 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研究总体框架
一个争论:是否需要新概念和新理论来揭示新兴经济体企业的技术赶超?自Kim与Utterback提出“在发达国家构建和发展的组织与管理理论是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以来,[4]许多研究学者在新兴经济体背景下检验现有理论,试图发现并拓展这些理论的适用边界。例如,Li和Atuahene-Gima发现,与发达经济体的小企业相似,执行产品创新战略的中国新创企业在动荡环境中更加成功,同时发现了一些不一致的结论。[5]Zhao等人在新兴经济体背景下检验了资源基础观视角下的新产品开发过程。[6]Shinkle和McCann提出,对新兴经济体企业而言,创新活动往往是基于模仿的,制度水平、资源条件、竞争程度对这些“基于模仿的企业”的正向影响效应,在转型经济背景下被削弱了。[7]
另外一个流派强调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情境的差异性,认为创新行为也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新兴经济体往往缺乏完好定义的正式制度环境和相对稳定的政策,使得身处其中的企业的创新存在较多的机会主义行为。例如,缺乏完好定义的知识产权制度将显著影响从创新中获利的过程。[8]其次,新兴经济体企业往往缺乏关键技术资源(如世界领先的技术),[9]致使技术升级变得异常重要但困难。最后,新兴经济体中存在大量对价格敏感的低收入群体(金字塔底端(BOP)市场),他们的可负担性会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特别是金字塔底端市场的特征,这一流派的文献认为现有基于发达经济体的创新概念和理论可能不能解释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创新行为,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并试图构建对应的理论。例如,Zeschky等综述了节约式创新、成本性创新、反向创新等相关概念的研究进展。[10]基于上述“是否需要新概念和新理论?”的争论,现有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研究的文献可分为四个主要视角。
视角一:现有理论拓展的视角。这一研究流派主要基于发达经济体企业构建创新理论,以新兴经济体企业为样本进行理论拓展和理论检验,是现有文献的主要流派。例如,Zhang和Li基于创新搜索理论提出与服务中介机构的连带对于新创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并用中国技术集群的样本进行检验。[11]类似地,Zhou等基于制度理论和代理理论的整合,采用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和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详细检验了国有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12]
视角二:技术升级的视角。基于前面提及的新兴经济体企业往往缺乏世界领先的技术等关键技术资源,技术升级和实现创新追赶对新兴经济体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且有独特意义。例如,Radosevic和Yoruk详细阐述了技术升级相关的文献,试图构建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技术升级理论。[13]这一流派的文献大都从“创新追赶”角度切入,探究促使技术能力不断累积的各种因素(涉及制度、市场、组织等)。
视角三:制度缺位的视角。基于新兴经济体存在部分制度缺位、制度不稳定等特征,部分学者试图探究这种情境下的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创新行为。例如,Lamin和Ramos以2003~2010年印度3475个研发实验室的投资决策为样本,试图去解构弱独占性体制(appropriability regimes)下研发投资的动态性和搭便车行为。[14]
视角四:金字塔底端市场的视角。基于新兴经济体存在大量对价格敏感的低收入群体,这一流派的文献提出了节约式创新、反向创新、金字塔底端创新、可负担价值创新等概念。这些概念刻画了一定的新现象和新行为,但是内涵较为混乱,缺乏测量量表等,这使这一流派的研究十分分散。[15]
总之,通过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研究文献中“一个争论”与“四个视角”的简要梳理,我们发现:第一,新兴经济体企业与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创新行为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这受到新兴经济体企业独有特征的影响;第二,新兴经济体的独有特征可以主要从技术、制度和市场三个方面刻画,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将会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