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要新妇不
稻草棚虽简陋,却也是新家。
罗三特意教李逸一些仪式,
先拜四角,这是向土地神明打招呼,入屋叫人,入庙拜神。
接着提来一桶水,放在草棚里,山管人丁水管财,这叫风生水起。
再把无极观取来的一捧旧土撒在新屋,谓可治水土不服。
仪式最后一步,就是生火起炉。
罗三交给李逸一段枣木,让他钻木取火。
李逸拿着那根枣木挺意外的,本以为罗三穷的连块打火的燧石都没有,谁知道并非如此。
这是传统习俗。
唐朝清明节前是寒食节,要把家里旧火熄灭,吃冷食。次日则是清明,这天则要钻燧改火,重新将火燃起。
而每当迁新家,也是要将旧居火种熄灭,然后在新家钻燧改火。
不同季节还要钻不同的木头取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世家大族,一年要改火五次。
每年清明后时,皇帝还会给大臣赐新火种,以示特别恩宠。
钻木取火挺难的,
北齐的后妃和宫女曾经将硫磺沾在木棒上,借助火石把阴火引发为阳火。
李逸没有这种火柴,又不能当众掏出打火机来,只能削尖一根木棒,老实的用手掌搓。
他的手掌都快搓冒烟了,
在罗三的指点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真的搓冒烟了。
枣木新火在稻草上燃起,
李逸松了口气,赶紧添稻草加树枝,等火稳定下来,架上瓦罐烧水开始做饭。
两条鲤鱼,一条炖,一条煎。
刮鳞去腮,抽掉鱼筋,然后开肚去内脏,打上花刀,一套动作很是熟练。黑陶罐里水浇开后,放入猪油,加入一把小葱,把鱼放进去炖。
转身把另一条鱼收拾好后切成块,用盐、葱先腌一下。
鱼炖了差不多二十分钟便熟了,李逸趁他们不注意,偷偷的往里加了点鸡精和细盐,又加了点醋和白糖,最后还加了点耗油,撒上把嫩绿的小葱花。
另起一个沙锅,舀上一勺猪油,把腌好的鲤鱼块小火慢煎。
“哇,好香啊。”
在外面白杨树下聊天的石头、狗剩兄弟鼻子狗灵狗灵的,顺着香味就凑到火塘边,也不怕热,
“这鱼怎么这么香啊。”
狗剩有点不可置信,罗家堡就在滈河边,河里有各种鱼,两岸稻田水渠里也有各种鱼泥鳅蛤蟆等,大家也经常会弄些鱼虾吃,可从大人到小孩没几个喜欢吃鱼虾的,
鱼虾刺多且腥,还不饱腹。
其实说白了就是鱼要好吃,得用油烹饪,不管是煎煮烹炸,都得有油有盐,放少了还不行,最好还得有葱姜蒜去腥三剑客。但鱼虾本身缺脂肪,所以不管饱。
可穷人家普遍缺油少盐,弄来的鱼虾就是一锅乱炖,连葱姜蒜也是不齐的,弄出来哪会好吃。
李逸今天这鱼,可是加了很多料,就说这煎鱼块,因为用的是沙锅煎的,就用了不少猪油,少了可是会粘锅,腌制的时候又偷偷加了秘制调料。
“放了猪油呢。”李逸笑着糊弄两小子。
煮了锅小米饭,再煮了个蕹菜,这玩意就是熟悉的空心菜,想不到唐朝就有了。
再来个野菜汤,三菜一汤。
李逸的新家桌子都没,于是就把菜摆在棚子外树荫下,大家弄了点树叶席地而坐。
郭二郎看着李逸招待他的这三菜一汤,也很是意外,看着挺简单的,怎么这么香呢。
“今天我借花献佛,希望二叔别嫌弃。”
罗三坐在一边坐陪,他家三个孩子则从自家拿了碗筷来,装了小米饭后夹了点菜,站在一边吃。
“小心鱼刺啊,慢点吃。”李逸提醒。
鲤鱼刺多且土腥味重些,不过滈河潏河都是砾砂河底,这鱼不算太腥,经过李逸的秘制调料后,连拥有几百亩地的地主郭二郎,都吃的赞不绝口。
“想不到鲤鱼一炖一煎,都如此美味,绝了。”
那边三个孩子更是吃相都没了,狗剩都让鱼刺卡两回了。
野菜汤也相当美味,李逸偷偷的把昨天吃的方便面剩下的调味包撒进去了,这可是大骨汤调味包,那个味更鲜美。
村长他们的味蕾都被反复的冲击,前所未有。
李逸煮了四升小米,
一升米出两升饭,煮了满满一大陶罐。
李逸本以为自己吃两碗饭就够了,结果这一吃起来也有点停不下来,吃了五碗饭,还喝了两碗汤。
堪称饭桶。
郭村正这样的地主,居然也一样吃了五碗饭喝了两碗汤。
罗三也吃了五碗饭又喝了三碗汤,却明显是只吃了个半饱就放碗了,
三个娃,一人三碗饭两碗汤。
狗剩和石头甚至直说还没吃饱,结果一人挨了罗三几句骂。
真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李逸很快明白过来,主要还是这时代的人缺少油水,加上体力劳动多,这饭量也就大,平时一天两顿多是喝稀的,缺油少盐,更不会有什么副食水果。
朝廷规定,凡军人日支米二升,一月六斗,官户、番户、杂户的标准一样,都是日给米二升,中口一升五合,小口六合。
李逸这顿饭,三丁三小,标准就应当是三升九,可大家都只吃了七分饱。
“我再煮锅饭,”
“别麻烦了,”郭村长和罗三都笑着拦下李逸,“这菜油水多,管饱。”
罗三也满足的说得省着点吃。
说到饭量,郭村正说他弟郭三郎最能吃,曾经一顿饭就吃了三升米,不是三升饭,而是三升米。
罗三说他也能吃这么多,只是没的吃,现在粮价太贵了。
“咱们关中还算好的,你可知道关东三河地区是啥情况,尤其是河南,斗米千钱,亦无处得。洛阳城中更是饥荒,绢一匹才值粟三升,布一匹才值盐一升。王世充都用金银跟敌人李密换粮吃,也是天下一大奇事。”郭村长说道,洛阳的粮价比长安的高出五六倍。
李逸听了并没太惊讶,现在才武德元年,王世充这会还没称帝呢,后面唐军围洛阳,那时斗米直十匹绢,亦有价无市。
郭村长打量着李逸的草棚,
“等田请下来,日子就安稳了,你屋里现在就缺个女人了。”
“无逸啊,你要新妇子不,要新妇子的话,只要你开金口,我这就给你送一个过来。”
李逸愣了下,他也不是曹操啊。还是郭二郎解释了下他才明白,唐人说的新妇子,一般也说新妇,既有新娘,也有妻子或儿媳妇的意思,郭二郎的意思是问他想不想要娶个老婆。
罗三则道,“是哩,早点娶个媳妇好,屋里有个女人,洗衣做饭,知冷知热,村长哪有合适的?”
郭村长笑道:“如今河南、陇右、朔方到处都有饥民往关中逃荒,那长安城外,到处都是饥民,一斗小米就能换个孩子,三斗小米就能任挑个黄花大闺女呢。
好些没了丈夫又带着娃的妇人,甚至只要能管娘俩一口饭,她就愿意跟着过日子。”
“无逸人年轻,屋里有粮,马上又分地,在长安城外流民窝棚区里喊一嗓子,会有无数人扑上来。就是罗三你去转一圈,也能领回来个妇人。”
罗三以前两个妻子,还真都是在饥荒时领回来的灾民。
“谢二叔好意,不过我现在暂时没这心思。”李逸连忙拒绝。
“无逸你若是想娶个本地的小娘子,其实也不难,有个几贯钱就够娉礼了,”郭村长绕了一圈,说到正题,“你那个秘银小锅,叔是真心喜欢,你不如就割爱卖给叔,我也绝不亏你。
叔呢,也是实在喜欢,愿再给你十两黄金买下来,你先前典借的这一两黄金、一石半米加一匹绢,就不必还了。”
“你别急着拒绝,你现在还俗了,以后总不能一直住这稻草棚吧,等田地分下来,你要修屋,要置办农具,最好是能买头牛,趁年轻还得赶紧娶个媳妇,早点生孩子,这些都得要钱,”
李逸低头,一副为难的样子。
郭村长咬咬牙,“十两黄金,足够你盖上几间新房,再娶个媳妇,置办农具甚至再买头牛了。”
“叔,这是我师傅留下的,我······”
“我再给你加一头牸牛,三岁口的,能值十匹绢。”郭二郎见他有些动摇,便立马又加上一头牛。
罗三在旁边听的是心头火热啊,十两黄金,加一头母牛,前面借的钱粮还不用还了。
这锅一卖,家业马上就能立起来了。
“无逸啊,你这是没真心把我当叔啊。”郭二郎见他仍犹豫,一副痛心无比的样子。
“二叔,既然你如此喜欢,那就卖你吧,”李逸无奈的道。
郭二郎一听马上变的兴奋,满脸通红,生怕李逸会反悔,马上就要立契约。
十两黄金,加一头三岁的母黄牛,先前借的典借的一两黄金、一石半小米、一匹绢也不用还了。
一口小锅,等于总共卖了近十二两黄金。
郭村长还把罗家堡的几个保长叫了过来,一同见证。
立契,签字,按手印。
“一定以后,两不休悔。如先悔者,罚黄金二十两充不悔人,恐人无信,故勒此契各各亲自押署,用为后凭。
戊寅年四月二十一日立契。”
郭村长不仅把正式的契约立了,还特意定了个很高的违约金以防李逸反悔。
他不知道李逸其实心里乐开了花,99块买的雪平锅,卖了十多两黄金,还有一头牛,这真是赚翻了。虽然他之前说一两秘银二两金,但铝合金卖出了黄金价已经十分满意了。
郭村长看着契约上李逸的签名和一众人的红手印,满意的郑重收入怀中,“走,去我家拿钱牵牛。”
罗家堡几位保长一个个向李逸道着恭喜。
“无逸啊,你师父若是还留有什么好东西,以后也可以卖给二叔,绝对给你好价钱。”郭村长挽着他的手道。
李逸则在想,有了十两黄金,那他可以考虑请人把无极观修复一下,总比住这稻草棚强,他甚至想过,要不要趁现在长安房价便宜,直接落户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