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利率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凯恩斯说:“货币是刺激经济制度活跃起来的酒,那么,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在酒杯和嘴唇之间还有几个易于滑脱的环节。”[1]凯恩斯同时强调,“把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因素单独提出来,都和利率有一定的关系”。利率成为一个经济体中最重要的价格变量,影响其他任何一个价格要素,利率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2]邓小平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利率是决定现代金融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利率管理的历史变迁过程。经济史学科的研究是经济学科建设的基础,有关中国利率管理思想变迁的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经济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利率的管理作用和历史变迁过程。
(1)中国利率管理作用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和动态性。随着微观主体运营体制的改变、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从民国时期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率管理思想在不断变化。因此,有必要从两个时期对两种不同的经济运行环境分别进行研究,充实并完善中国利率管理思想。
(2)中国利率管理机制和效果是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民国时期,不少学者认为利率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投机,还对公债发行及市场流通价格产生影响。国民政府后期将治理通货膨胀与利率联系起来,在当时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率的调控效果极为有限,不少地方回到了物物交换状态。改革开放后重建中央银行并逐步恢复其功能,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围绕如何增强利率的弹性、治理通货膨胀及打破通货紧缩等展开,都涉及如何发挥利率在其中的作用的问题。
(3)金融产品创新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中国利率管理作用,在关注国内因素的同时,还应关注国外经济运行状况,即中国利率管理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全新的环境下研究中国利率管理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4)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中国利率管理作用不仅涉及宏观经济政策,而且与微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在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时期,利率对经济几乎不具有调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利率改革以及货币政策执行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货币供应量难以控制、金融市场不健全等均阻碍了利率调控作用的发挥。
利率管理改革需要相应的利率管理思想进行指导。中国利率管理思想中无论是管制型利率管理思想,还是市场化利率管理思想,都可以从中发现相关理论支持。这对于未来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二、研究利率管理思想以完善市场资源配置
利率如一国金融市场的敏感神经,稍有触动即传导全身,给实体经济带来影响。利率成为其他市场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关键决定因素,因为利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市场价格。在合理形成机制下,利率水平能正确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引导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有效的利率传导货币政策,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中国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价格着手,价格的调节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实现市场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内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利率就是最重要的价格因素,对其他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因此,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和发挥市场作用,应重视利率在其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