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十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强调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问题给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考验。为此,我国政府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在综合考量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抉择。但是,“双碳”目标的实现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一,我国尚未实现碳达峰,并且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的时间短,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任务繁重。第二,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是绿色技术创新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1],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其他技术创新产生挤出效应[2],导致部分企业由于技术成本压力绿色创新积极性不高;二是绿色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同类型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机制还有待完善;三是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公众对环境和绿色发展问题的关注[3-4]。然而,目前我国公众常常扮演着环境公共物品数量接受者的角色,环保意识以及参与环保活动的水平较低,整体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5],这也给“双碳”目标的实现增加了难度。综上所述,“双碳”目标的实现面临一定的考验,但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能源结构的调整,都离不开技术底座的支撑,技术创新是碳减排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而且“碳达峰十大行动”强调“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公众作为环境问题最直接的承受者,其减排努力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也提到要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的开发研制及推广速度,倡导公众秉持绿色消费理念,不断深化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因此,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经济从理论与实际操作上,有可能为碳减排的实现赋能。在理论层面,数据爆发式增长与海量集聚的优势为智能化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实际操作层面,数字经济可能通过信息化、互联化的技术方式,与工业、能源等重点碳排放领域实现融合式发展,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与减少碳排放。《数字碳中和白皮书(2021)》提到数字赋能碳减排的发展潜力巨大,其为改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注入了新动力。因此,我们极有可能借助于数字经济发展之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那么,数字经济能否以及怎样影响碳减排呢?技术作为关键性要素,数字经济是否可以为其赋能进而助推碳减排?公众能否成为数字经济赋能碳减排的重要抓手?深入探究上述议题,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