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欲生香:朕乃大昏君](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96/52823996/b_52823996.jpg)
第73章 取士新办法
因为宁威六亲不认,所以晋阳权贵都很怕他,不敢做违法的事。
一时之间,晋阳风气大好,路不拾遗,权贵都夹着尾巴做人。
萧绍想到了宁威,在别人看来,宁威是个酷吏,但在萧绍看来,这宁威当官刚正不阿,可是难得的好官啊。
如果用他来治理京师,一定可以扭转京师的风气,让那些达官贵人和他们的家人夹着尾巴做人!
此时的宁威刚刚由晋阳调到刑部,只是一个五品的刑部主簿,甚至没有上朝的权力。
不一会儿,一个身材削弱,但却一脸戾气的男子走入了萧绍的寝宫。
“臣宁威参见帝君!”
萧绍一点头。
“你就是宁威?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宁威抬头,萧绍一看害威的面相,一看就是狠辣的角色。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治得住京师那些官吏。
当下萧绍就说:“宁威,朕任命你为京师令,负责京师民事与刑事,你可要好好努力,不要让朕失望。”
一听萧绍的话,宁威大喜。
京师令乃是从二品的官员,宁威原本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小吏,一下子成为了从二品的大员,这一下子就升了五级啊!
堪称平步青云。
更重要的是,京师乃是朝廷重地,十分重要,帝君能将京师的治安与法度都将到他的手里,可见帝君对他是何等的信任啊!
宁威一正色,朗声说道:“宁威谢帝君隆恩,有臣在,定叫京师那些违法乱纪之徒无处遁形!”
萧绍很是满意的一点头。
“嗯,你放手去做吧!如果遇到权贵犯罪,你无法处置,可直接来找朕,朕为你做主!”
“谢帝君!”
宁威领命而去,看到宁威走路雄纠纠的样子,张元和孙思文不由缩了缩头,只觉后颈生风,他们都知道,这宁威可是刚正不阿的主,真让他抓到自己的小辫子,定要受到处罚,看来,日后定要管教家人,不让家人为非作歹。
随着宁威上任京师令,整个京师的治安面貌为之一新,宁威三日之中就处置了二十几个贵族子弟,或是棒刑,或是关入大牢,以至于那些达官贵人和他们的家眷听到宁威的名字而色变,再也不敢惹事生非,一个个夹着尾巴做人,一时之间,京师治安大好。
转眼间,京师的会试开始了,经过数日的考试,会试一共选出了一百多个进士,而会试的第一名,正是唐宇。
唐宇真的成为会元了!
下一步,怕是要成为状元,负责科举的官员将唐宇的试卷郑重推荐给萧绍,认为唐宇有状元之才。
萧绍看了唐宇的试卷,这唐宇写的确实不错。
萧绍就想点唐宇为状元。
然而就此时,孙思文却站了出来,劝萧绍不要点唐宇为状元。
萧绍很是纳闷,为什么不点唐宇为状元?难道唐宇得罪了孙思文吗?
孙思文就说:“老臣于坊间听闻,唐宇曾在酒后夸下海口,说他必中本次科考的状元。”
萧绍就问:“这又有什么不妥?唐宇虽然狂了点,但确实有真才实学。”
孙思文摇了摇头。
“帝君知道这唐宇有才华,但百姓不知道,唐宇未考就说必中状元,百姓会以为唐宇定是舞弊,否则状元之争如此激烈,他怎么敢夸下此海口呢?”
孙思文这话一出,萧绍也是心头一动。
还别说,孙思文说的还真是这个理儿,老百姓不知唐宇才学高于众人,唐宇先说出自己必中状元,谁都会以为唐宇是舞弊。
但要就此革去唐宇的功名,又有些不妥。
就在萧绍犹豫时,考官又献上一份考卷。
“帝君,此考卷乃是唐宇之弟唐云所写,以臣观之,此卷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其才华绝不逊于唐宇,不如以唐云为状元,唐宇为榜眼,如此一来,也可堵住天下众人之口。”
萧绍一想,这也是个办法。
唐宇虽才华出众,但行事太过狂妄,不点他为状元,让他得到点教训,未来才能促进他百尺竿头,成为一个好官。
想到这儿,萧绍接过了唐云的试卷,这一看,萧绍不由一愣。
心说这唐云之才不输其兄啊,有些地方甚至还超过唐宇,点唐云为状元也是可以的。
就在萧绍要宣布唐云为状元之时,一旁的张元却站了出来。
“帝君,老臣得到消息,江南唐家有一子一女,长子为唐宇,女儿则唤作唐云,从未听说过唐家有两个儿子,这唐云,十有八。九是女儿身,封一个女儿身为状元,怕是被天下人议论啊。”
萧绍心头一跳。
“唐云是女人?”
再一想,唐云长相俊美,可不就是个女人的模样吗?
定是唐云女扮男妆,前来应考。
这时杨同和站了出来。
“臣以为,就算唐云是女子,成为状元也无不可。”
“帝君已下旨,天下女子也可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女子与男子拥有同等的权力,既然如此,那女人做状元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这……女子为状元,千年未来,怕是天下人不服啊。”
萧绍打断了张元的话。
“这世间由男人和女人组成,没有女人哪有男人?就算是女人当了状元,那又有什么不妥?大商以才取仕,而不是以性别取仕!”
“可是……”
张元还想说什么,一旁的孙思文也走了出来。
“臣也以为,女人做状元叶千古未有,但这样一来,也可彰显我大商的开明,也可以让全天下的女子都看到,只要有才华,她们一样可以成为状元,可以当官,如此,必引发我大商女子学习的热情。”
萧绍见孙思文也开口支持自己,顿时脸上带着笑意。
“孙爱卿说的不错,女人当状元,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朕就亲点唐云为状元,昭告天下!”
这时主考官又站了出来。
“帝君,这次科举出现了很多问题,若是不处理好,怕是引发国内的矛盾。”
萧绍就问:“有什么问题但讲无妨!”
主考官就说:“臣看过这次科考的试卷,朕君也做了批阅,帝君可曾发现,本次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一百多名举子中,北方只有两人,其余皆来自于南方。”
“什么?”
一听这话,萧绍吓了一跳。
萧绍又问:“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主考官一叹气。
“自古以来,我大商各省,北方尚武,南方尚文,南方的教育氛围要比北方强上许多,以至于南方才子比比皆是,而北方罕有人才出现,之前的科考,也是南方人中进士者远多于北方人,但从未如本次科举这么严重,前一百名进士只有两名北方人,余者皆为南方,帝君若不信,可与众大臣调阅试卷就知道了。”
萧绍一点头,当即让人取来中进士之人的试卷,然后与内阁成员还有主考官一同阅卷。
结果看了一遍,大家意见一致,主考官还是很有眼光的,他挑选出来的进士确实是实至名归,这前一百人中,也只有两名北方士子的文章还算过得去,其余皆属下品。
这样一来,众人都发愁了。
若是照实公布成绩吧,北方人一定会心中不服,甚至会大闹一场,这对于朝廷统治北方十分不利。
但若偏袒北方士子吧,对南方士子又不公平。
萧绍见众人都有些上火,不由哈哈一笑。
“这有何难?朕有办法解决此事。”
孙思文就问:“帝君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南北士子差异过大之事?”
萧绍就说:“既然南北士子考试成绩差异过大,而又要照顾北方人的情绪,我们可以设立南北双榜。”
“南北双榜?”
众人齐齐心中一动。
萧绍又道:“对,南北双榜,将南方士子入围的和北方士子入围的单列出来,而且按照各省的人口数分配进士名额。
比如江南省为人口大省,那就按江南省在大商总人口中的比例分配进士名额。
这样一来,人口多的省中进士的人数也多,自然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而人口少的省因为这个方案分配合理,也不会有怨言,可以完美解决士子南北差异大的问题。”
一听萧绍的话,众人如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帝君这个办法妙啊,如此一来,各方利益都可以得到保障。”
“是啊,这样北方的士子也不会埋怨朝廷处事不公。”
萧绍一笑,心说这招都是后世用过的,老子当年参加高考,各省都是按人数分配名额的,这样谁也不会有意见,这个办法用在这个时代正好,也使科举取士更趋于合理。
这时萧绍又说:“你们立即将各省要录取多少进士计算出来,当然,江南一带的士子成绩好,可以适当多给一些名额,我想这个不会有人反对,而至状元、榜眼和探花也不受名额限制,以才高之得之。”
“帝君英明!”
众人皆是大喜,心中对萧绍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人都在想,早知道帝君英明神武,却不想在治国理政上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