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验不灵了
有人说,股市是一个上半场用金钱换经验,下半场用经验换金钱的地方。不可否认,很多老股民的业绩比新股民要好很多,但还是有不少老股民,在市场里也花了一二十年的时间,积累了很多经验,投资效果还是不佳。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经验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异于这些经验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现在很多媒体上都有各大指数的PE(市盈率)估值,包括对应的百分位估值。按照这个理论,如果PE的百分位处于历史最低点,那么将来会价值回归。我们先看看沪深300截至2010年底的情况(见图2-1),2007—2010这4年中,沪深300的PE最高是51.62,最低是12.41。那么,按照低估理论,从2011年起沪深300的PE大概率会在12.41以上运行。
我们再看下去,如图2-2所示,2011—2022年的11年里,沪深300的PE并没有像我们认为的在12.41以上运行,绝大部分时间反而是在12.41以下运行,并创出了8.02的历史最低。而且这11年中PE的中位数是12.30,比2010年前的最低值还要低。2022年4月15日的PE是12.11,也低于2010年前的最低值。这就像2010年前,你以为沪深300的PE到12.41已经见底,结果下面还弄出了“违章建筑”。
图2-1 2007—2011年的沪深300加权PE
图2-2 2011—2021年的沪深300加权PE
就事论事,究其原因,是2010年中国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出现了股指期货。过去市场只能靠做多赚钱,有了股指期货后,做空也能赚钱,这对整个市场的估值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市场容量越来越大,股票的稀缺性也越来越小,整个市场的估值下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2011年后的10多年中,除了2015年上半年的疯牛行情里PE接近20倍,大部分时间PE都是在10倍多一点的水平运行,直到现在也只是在12倍左右。
还有一个反面例子就是2020年4月20日发生的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原油价格跌成负数,也是我们过去的经验里所没有的。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历史上大概率发生的事情,将来不一定发生;历史上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将来也有可能发生。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靠谱,需要我们具体分析。
那么别人的经验,特别是名人的经验可不可信呢?同样我们也不能照搬。笔者经常举的例子就是巴菲特十年用标普500战胜主动基金,他通过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诫大众说持有普通的指数基金要比主动型基金好。很多人照搬到中国,但多次回测数据表明,在中国基金历史上,作为主动型的混合型基金是能战胜沪深300指数甚至全收益指数的。那么问题又来了,过去中国的主动型基金能战胜指数,将来会不会继续长期战胜指数呢?如果将来散户慢慢退出市场,随着市场变得越来越有效,主动型基金整体上是很难跑赢指数的,但这个过程会经历多长时间,我们也很难预测。
所以,过去的经验也好,数据也好,模型也好,都会受到周围环境、地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刻舟求剑。
说了那么多反面例子,那是不是经验就没用了呢?应该说,过去的经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有用的,只不过我们不能神化特别是不能神化名人的经验。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我们才能在市场上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