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与制作标准教程(全彩微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2 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序安排教学各要素,确定合适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微课虽然有别于传统课堂,但在制作时也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以使制作出的微课更加合理。

1.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微课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决定着微课制作的方向。在确立教学目标时,需要结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2.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分别从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角度考虑,选择适合教学的内容。在创作时可从下面几种角度选择。

· 选题较小,可以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完整讲述。

· 从学习者实际出发,教学内容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 聚焦重点要点,突出关键内容,帮助学习者加深记忆。

· 提炼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增加微课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3.构建教学模式

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教与学的问题了。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是微课设计环节的一个核心问题。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在构建教学模式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

(1)情境化教学

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各种情境,引导学习者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从而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力,实现教学目标。

(2)问题化教学

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转换为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积极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以提问解惑的方式串联教学内容。

(3)任务化教学

在微课中搭配学习任务,让学习者在看完教学视频后,能主动去探究与之拓展的知识内容,引导学习者举一反三,这才是学以致用、深度学习的关键。带着任务去学习,其效率会更高。

4.教学设计的三环节

前面介绍了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要将一个知识点在短短的10min内讲明白、讲透彻,就需在教学的导入、讲授和小结这三个环节进行合理设计与安排。

(1)导入

导入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讲授新知识点时需要通过某种方式介绍给学习者,其中包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这些内容在什么情况下能用到等。精彩的导入方式有助于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微课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 情境导入法:该导入方式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文字、动画、图像等内容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发学习者情感上的共鸣,使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 复习导入法:该导入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回顾、提问、小结等方式帮助学习者回顾旧知识点,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 问题导入法:该导入方法重在悬念。一般由教师提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习者产生疑惑并进行思考,进而产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索欲。

· 实验导入法:该导入方法通过直观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帮助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度。

· 案例导入法:该导入方法以典型的案例引出教学主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教学内容,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 经验导入法:该导入方法以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加深学习者的共鸣,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在实际制作中,需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导入方式。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遵循时间短、简明扼要、流畅衔接、目标明确的特点,以符合微课小而精的要求。

注意事项 实际教学活动中还包括很多种导入方式,读者可以自行搜集、比较不同导入方式的优劣特点,再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讲授

导入教学内容后,接下来就需要以流畅的衔接方式进入讲授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融入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个性化教学风格,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展示。

· 在语言方面尽量用精炼、准确的词语进行表达。当然,语言能够风趣幽默,效果会更好。

· 在讲解内容时,思路要清晰明了。简单的内容点到为止,复杂的内容可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学手段来展示。例如运用文字、表格、图表、动画、实验、截取视频直播现场等。

· 对于启发性教学,还需要设计恰当的交互环节。

总之,在讲授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但要做好内容的提炼,以重点难点内容为主,一定要把控好时间。

(3)小结

在视频结尾预留出1min或0.5min的时间,对整节课的知识点做一个简短的小结,包括重点、难点、易错点的总结,步骤思路的梳理,课后思考或内容引申等,起到点睛或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该过程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实现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表现,如图2-1所示。

图2-1

常见的思维导图包括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括号图及桥状图8种固定的思维图示,如图2-2所示。这8种思维图示分别有其特殊作用。

图2-2

(1)圆圈图

圆圈图可展开一个主题,对其相关事物进行联想与描述,如图2-3所示。小圆为主题,大圆用于放置与主题相关联的事物。该图示多用于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全局观。

(2)树状图

树状图主要用于分类或分组,一个主题对应若干个类别,这些类别可再细分为对应各具体事物的罗列,如图2-4所示。利用该图示可将凌乱无序的事物有序地串联起来。

图2-3

图2-4

(3)气泡图

气泡图主要用于描述一个概念的特征,如图2-5所示。与圆圈图不同的是,气泡图重在对主题的特征进行描述。通过描述可加深对主题的认知。而圆圈图重在思维扩散,所有能想到与主题相关联的事物都可以归纳进去。

(4)双气泡图

双气泡图用于比较或对照两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二者的共同之处和差别,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个相似的事物间的区别,如图2-6所示。

图2-5

图2-6

(5)流程图

流程图常用于表达事物的逻辑顺序或步骤顺序,如图2-7所示。

(6)复流程图

复流程图注重因果关系,常用于分析一起事件所产生的起因及其造成的结果,中间放置主事件,左侧放置事件的起因,右侧放置事件导致的结果。起因与结果可以不是对应的关系,如图2-8所示。

图2-7

图2-8

(7)括号图

括号图可以帮助学习者分析、理解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如图2-9所示。

(8)桥状图

桥状图主要用于类比、类推,如图2-10所示。在桥形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写下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然后根据这种相关性,列出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形成类比或类推的关系。

图2-9

图2-10

6.教案编写要点

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课前准备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微课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是应该在学科基本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应体现教师对该学科领域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与研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