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人民文学》
京城朝内166号大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京城的二月末依旧寒意十足。
刚从北大毕业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陈瑾言跺了跺脚,把脚上的残雪跺掉后,才慢慢进入大楼。
上了楼梯,编辑部的过道上,堆满了全国各地寄来的稿件,稿件都由大麻袋装着,像是待宰的牲畜那样等着被编辑宰上那么一刀。
只是这一刀迟迟砍不下来,让这些稿件等得十分焦急。
有些等得久的,已经在这里待了小半个月了。
但好消息是,今天,就轮到它们挨宰了。
而宰它们的就是这位新编辑陈瑾言。
陈瑾言清瘦漂亮,戴着眼镜,出生于高知家庭的,又在北大中文系读了四年书的她书卷气十足,是个初看不那么惊艳,但越看就越耐看的那种美女。
她刚来,没有自己的作家资源,那些老作家资源都被那些老编辑握着,她这种新人就别想染指了。
主编刘百雨在她刚来的时候就告诉过她,每一个新编辑都是在那些自来稿中挖掘出了大作家,挖掘出了自己的资历,挖掘出了自己的金牌编辑,不要想着和那些老编辑抢,一是抢不过来,二是这样做太丢分。会成为圈内公敌的。
所以陈瑾言的编辑进击之路,就要从那一麻袋一麻袋的自来稿中挖出金子。
但是金子哪里那么好挖啊,她都挖了半年了,只挖出三篇勉强可以刊登的短篇。
她与其说是编辑,不如说是自来稿的过滤器。
这半年来,她已经被那些奇奇怪怪,甚至语句不通的稿件污了眼睛,坏了胃口,对文字都产生了心理阴影。
但没办法,这就是她的工作。
能分配到《人民文学》,可是她大学四年天天泡图书馆,拿到了全年级前十的成绩,才被《人民文学》挑中的。
陈瑾言给自己打了打气,然后走向那个已经放了半个月的麻袋。
她抱了一堆自来稿,然后堆放在她整理得干净整洁的办公桌上。
隔壁桌的朱锦来《人民文学》已经三年,是陈瑾言北大的学姐,她对自己这个学妹很关心。
“瑾言,不要气馁哦,一直挖就一定能挖到金子的。”
陈瑾言皱了皱眉道:“半年了,别说金子,银子都没挖到,就挖了三块铜疙瘩。”
朱锦一笑,“我当时运气好些,三个月就挖到了一块金子,然后运气就好起来了。对我们编辑来说,第一块金子相当于是我们的贵人,一旦挖到就能竹子开花节节高了。”
陈瑾言哭丧着脸道:“学姐,会不会好作家都被挖掘干净了,我再也遇不到了啊?”
朱锦安慰道:“那种超级大作家的确百年一见,但好作家是不缺的,每十年就能冒出一批,所以你要多注意。”
“嗯,我知道了,谢谢学姐,要是我挖到了我的金子,就请你吃饭。”
“好的,等着你的饭,我看你也快了。”
陈瑾言没再说话,而是开始专心看稿子。
寄来的稿子,有些直接裸露在外,都脏污了,像是后妈养的孩子,有些稿子被塑料袋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又像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娇女儿。正经的呢,就用一个牛皮袋子装着,在牛皮袋子外面写上姓名和联系方式。
陈瑾言一口气看了两个小时,结果还是一样,没有金子,甚至铜疙瘩也没有。
陈瑾言做事认真,看得也认真,看完后又要写退稿信,所以一份稿子平均要一二十分钟才能打理清楚。
幸好社里没有kpi考核,不然陈瑾言大概就要被扫地出门了。
见到陈瑾言的眉头皱得都能夹断筷子了,朱锦侧过身子问道:“这么多稿子里也没有好的?”
“没有。”
这时社里最让人讨厌的编辑秦汉俊抱着一堆稿件进来了。
砰的一声砸在陈瑾言的桌子上。
“刚来嘛,就勤快点,走廊都快放不下了。”
秦汉俊用像是开玩笑又像是责怪的语气对陈瑾言道:“退稿信不用写这么多,多浪费时间啊,就说稿子不行不就好了吗?”
陈瑾言不敢直接反驳,毕竟秦汉俊是老人,比朱锦还老。所以陈瑾言只能小声嘀咕:“有些作者文笔还行,就是方向或者方法错了,提点一下,也许下次就能写出好稿子了呢。”
秦汉俊轻嗤一声:“作家和别的家不同,不是能教的,能写就是能写,不能写就是不能写,再说你对一个庸常之人花费了太多时间,那你就可能发现不到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这也是对那些有才华的人的埋没吧?”
见到陈瑾言低着头嘟着嘴不敢回话,秦汉俊和缓了一下语气,“之后看每份稿子的时间不要超过三分钟,前三段行就行,不行就拉倒。”
秦汉俊一走,朱锦也点头低声道:“秦汉俊虽然讨厌,但他说的话不无道理,你以后把看每份稿子的时间压短一点,这样你就能多看几份稿子,也能早一点下班,多的时间去谈谈恋爱不好啊,真想守着这些稿子孤独终老啊?”
陈瑾言点了点头,心里有点委屈,自己太过于认真难道是错的吗?
陈瑾言从秦汉俊抱来的稿子里拿了一份出来,是个牛皮袋子装的。
在看之前,陈瑾言决定,试一试秦汉俊的方法,要是不行,再回头用自己的方法。
所以这份稿子只看前三段,不超过三分钟。
陈瑾言拿起牛皮袋子一看,外面写了一行字——如不中,烦请寄回,内附邮票。
陈瑾言心里闪过了一丝不详的阴影,这人对自己的稿子都不自信,那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这笔字倒是好,铁画银钩,有力却飘逸,严整却不呆板。
因为对这笔字有好感,陈瑾言决定还是打开看一看。
打开牛皮袋子,拿出厚厚的一叠稿子,好家伙,写的是长篇,难怪要寄回呢,这么多字,够写很久了吧。
陈瑾言盯着第一页上部。
小说名叫《泰坦尼克号》,作者叫午言。
泰坦尼克号?不就是那艘在处女航中就沉没大西洋的豪华游轮吗?竟然有人写这个内容?
须知道陈瑾言看的这半年的稿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农村题材,其他百分之五,就是各种乱七八糟的题材。
而这篇稿子竟然是外国题材,这午言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呢?
不过看这笔字,百分之百都是中国人。
只是中国人,为什么会写这个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