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人人羡慕的“珍珠女”
许春梅是在珍珠场兴盛的时候进到场里工作的。
第一次到东山村,我们就认识了许春梅。那天中午,洪福娣带着我们去找林冬娣奶奶聊天,见到了正在洗菜的林奶奶的女儿许春梅。她站起来,笑了笑,边擦手上的水,边和我们打招呼。春梅个子高挑,马尾辫随意扎着,穿着件灰色的衣服,很朴素。之前,洪福娣已经和春梅说了我们一行人的目的,所以她早早就把竹躺椅搬到了门口,给妈妈梳洗打扮,穿戴整齐,在屋里坐着等。见我们到了,春梅把躺椅搬到太阳能照到的地方,进去把妈妈搀出来,扶她在躺椅上坐下。担心太阳刺眼,春梅蹲在妈妈旁边,抬头望了望天,感觉还好,这才放心。
洪福娣(左)引见我们认识了许春梅(右)和林冬娣奶奶
当年东山珍珠场生产线上的女工,她们曾经是村 里人羡慕的“珍珠女”(资料图片)
后来,我们在了解东山珍珠养殖场情况的时候,偶然从洪福娣那里听说,春梅是东山珍珠养殖场的退休职工。那可是正儿八经国有企业的员工,“吃商品粮”的。
在大鹏半岛绮丽的田园景致里,机器轰鸣的东山珍珠养殖场是现代化的标记。在村里一群群赤脚耕渔的农民和渔民中,偶尔走过的打扮洋气的养殖场工人是时尚的、令人羡慕的。珍珠养殖场的工人自豪地称自己是“珍珠人”,像春梅这样的女职工被称为“珍珠女”。
回忆起在珍珠养殖场的日子,春梅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她23岁进养殖场,40岁时离开,在珍珠场工作了17年。这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珍珠场的那段经历,在春梅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东山珍珠养殖场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创办后,经过十多年艰苦努力,到70年代,企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随着事业的发展,员工也不断增加,珍珠场开始在当地村民中招工,东山村也有人进了珍珠场。
到了80年代,珍珠养殖事业迅速发展,取珠后被丢弃的珍珠母贝壳堆积如山。珍珠场根据市场变化,积极扩大经营,拓展新业务,就地取材加工珍珠粉、珍珠润肤产品以及装饰品等,同时招收了不少技术人员和工人。春梅说,她是1986年被招进珍珠场工作的,当时场里组织招工考试,她还在读高中,听到消息后就去参加考试,一考就考上了。“当知道被场里录用的消息后,我兴奋得几天睡不好觉,想着从此告别又脏又累的农活,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在干干净净的车间上班,既新奇又开心。”
20世纪90年代,许春梅在珍珠场员 工宿舍留影,时尚漂亮(资料图片)
上班后,春梅被分配到插珠班,主要工作是在珍珠贝里插入珠核。春梅说,插珠的工作就像在珍珠母贝体上动手术,选出完好的珠母贝放在插珠台上,用开口刀切一小口,插入一颗像塑料做成的珠子。之后把母贝放回海里养殖6—8个月,之后就可以收获珍珠了。插珠工种需要工人非常细心,工序要求严格,春梅工作十分用心,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每年4—10月份,是插珠的最佳时期,也是春梅他们班最忙的时候。
其实,因为珍珠场的生产季节性比较强,员工又少,所以很多人都身兼数职,春梅在各个岗位轮流干,成为场里的多面手。过了插珠期以后,其他时间里春梅会被安排到别的工作更忙碌的岗位,有时候去孵化班,负责从优质的母贝里分别采集成熟的精子和卵子,进行授精,孵化出贝苗;有时候会被安排到养殖班,把贝苗装进网笼,运到龙岐澳养殖海域,吊到浮珠缆上养殖。有一阵子,珍珠贝壳的生意火爆,供不应求,春梅又被调到工艺班帮忙,包装珍珠粉、珍珠润肤乳等。各个工序都忙完了,场里会组织女工织网笼。到了收获的季节,春梅还要出海吊贝、挑贝,回来再取珠。春梅说:“珍珠场一年四季都有事情做,工作很紧张,但姐妹们一起干活,天天都觉得开心。再说,场里的活儿再累,也没有下地、出海辛苦啊,况且我们是拿工资的人,比过去当农民时不知道好了多少。”
春梅刚进珍珠场的时候,先当了一段时间的学徒,一个月工资只有20多块钱,但场里有饭堂,也有集体宿舍,包吃包住,她很少有花钱的地方。珍珠场离家近,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所以她和附近村里的员工很少在场里住。珍珠场规定一周上6天班,周日休息,场里还统一给工人买了社保。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珍珠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养殖的是来自海南岛的白蝶贝贝苗,品种优良,市场反应很好。随着珍珠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地来参观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于是场里又增加了餐饮、住宿、产品展示等旅游项目。最多的时候,珍珠场有100多名员工。那些年,珍珠场效益好,员工收入也高。春梅学徒出来后,工资就涨了,到90年代后期,她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春梅回忆,“当时珍珠场的员工生活水平比较高,穿的用的都挺时髦,有的员工给孩子买了电子琴、电子游戏机、芭比娃娃,孩子上学的时候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与周围农村忙着放牛、割水稻的孩子明显不同。”
但是,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冲击着地处偏远的珍珠场。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许多国有企业都面临转型,从过去的计划生产转向与市场接轨。东山珍珠场也同样需要从“旱涝保收”,转向实行自负盈亏,这对于几十年来习惯于指令性生产的珍珠场领导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结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珍珠场的经营状况日渐惨淡。到了2000年左右,珍珠场运营难以为继,大批员工下岗,兄弟姐妹们分道扬镳,各奔前程,留在场里的人员越来越少。
春梅也下岗了,回到村里,但她仍想办法帮助场里推销产品。机缘巧合,有一天,春梅听水根叔说,他所在的农电总公司需要300条珍珠项链作为年终奖品。于是积极与水根叔沟通,在他的引荐下,农电总公司人员找到了当时珍珠场的王场长,促成了这单生意,帮了珍珠场一个大忙,王场长感激不尽。
2019年,许春梅(前排右三)和当年珍珠场的工友在东山村聚会, 大家虽然身处四面八方,但对珍珠场的生活有着共同记忆(资料图片)
虽然几经努力,最后珍珠场还是没能摆脱解散的命运。2003年,星河集团成功参与重组珍珠场。养殖场解散的时候,给老员工一次性发放了遣散费,春梅领到了一万多块钱。
在珍珠场的17年,春梅结交了很多朋友,大家有了很深的感情。珍珠场解散后,员工虽然分散在各地,有的人甚至到了国外,但工友之间还经常联系。
2019年4月13日,适逢东山珍珠养殖场创办60周年,距离珍珠场解散已经16年了。珍珠场的老工友们从四面八方回来,在大鹏湾畔欢聚一堂,200多个工友久别重逢,相聚甚欢,又唱又跳,还有人专门录像。春梅也高兴地参加了场庆活动,当年数百个工友,现在留在东山村的只有她一个人了,作为东道主,她当然要参加,而且要尽地主之谊。有热情的工友后来还专门做了这次聚会活动的视频,留下了聚会的珍贵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