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红楼,无限词条合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扬名

这首诗自然不是林瑾自己写的。

诗词与八股、策论不同,对个人天赋的要求极高,而他于此道却只能算是小有天赋。

尽管这几年来他仔细研读学习了前人作品,并且勤加练习,但所写之诗依旧摆脱不了匠气,只能算是中上水平。

应付科举自是已经足够,但要想于诗会扬名,还是要借鉴一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瑰宝才行。

方才林瑾所写之诗名为《苔》,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全诗借苔自喻,表达了对底层如苔一般的普通人的赞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在两位好友赞叹、佩服的目光中,林瑾上交了作品,然后很快便传到了慎之先生手中。

见到这首诗的一刹那,苏慎之先是被其书法所吸引。全篇虽只二十一个字,但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兼具了颜柳的雄浑遒劲与二王的神骏妍美,可见作者书法造诣之深。

“原来是他啊。”不用看下方署名,苏慎之便已猜到了作者是谁。

作为国子监祭酒,他自然是知道监内出了一位未来的书法大师的。说是未来,也只是因为这位大师现在年龄尚幼,还未来得及扬名,但单论笔力之深厚,他绝对是整个神京城中的第一人。

却见林瑾此诗单以一“苔”字命名。

“用角落处不起眼之苔,喻平凡之人,瑾哥儿此番破题倒是巧妙。”他嘴里不自觉念叨着。

然后目光下移至诗作内容,内心深处因“苔”字对这首诗的期待更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这两句先是点明了苔的生长环境,然后笔锋一转,虽青苔被太阳“厌弃”,无缘得见阳光,却依旧昂扬生长,独自青春。

“瑾哥儿倒是将苔的生活习性人格化了,把它对阴湿环境的偏爱,描写成虽无太阳厚爱、却顽强生长,从而赋予了它淡泊宁静、坚毅执着的品格。”苏慎之心中暗赞,然后他的目光继续下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见到这两句,苏慎之不禁手中一颤。

苔花虽微小如米,无馥郁的芬香,无绚烂的色调,但作为跃动的生命,它与得天独厚的花王一样,从容自若,沉稳持重,竞放于大自然中。

看似是在嘲笑苔花与牡丹相比的不自量力,但实为夸赞其不自怜、不自弃的优秀品质。

“将渺小的青苔与高贵的牡丹相比,着实是妙。”他情不自禁地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此诗读起来极平淡,但意味却极深远,把物的人格化做得了无痕迹,实为佳作!”

听到祭酒大人这般评价一首诗,他身旁的两位五经博士也将目光移了过来。

通读一遍,两位博士先是觉得不错,但未到可称之为佳作的地步。

再读第二遍,却又暗赞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心中对其的评价不自觉拔高了几分。

等读到第三遍时,方才完全体会其中真意,对作者和祭酒大人的毒辣眼光感到惊叹。

三人目光对视一下,然后苏慎之亲自站了起来,准备为大家诵读这首诗。殿内学生见此番是由祭酒大人来读,遂都聚精会神。

“《苔》,由国子监学子林瑾所作。

……”

听完全诗,众人品味一番,各自体会到了其中妙处,口中赞叹不绝。

“不知林瑾是何人?”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学子感到疑惑,遂向身边之人发问。

“他啊,他是四年前曾担任两淮巡盐御史的林如海林大人之子,如今年仅十三岁,是国子监有名的神童。”

“原来是林探花之子,怪不得有此才情。”那人恍然,随即又深深叹了口气,“只是林大人几年前为国诛贼,却遭贬官,如今已经蹉跎四年,实在是不应该啊!”

听到这话,他身边之人赶忙示意他闭嘴,然后小声说到:“林大人当年之事引得浙党大批官员落马,次辅如今对其恨之入骨,他又如何右迁?此事不是我等小小秀才可以讨论的,还需慎言才是。”

“是极是极,多谢兄台提醒,方才是我孟浪了。”

另一边,林瑾所在位置。

“瑾哥儿,我的直觉果然没错,原来你之前在国子监真的一直在藏拙,可瞒得我们好苦啊。”林瑾身旁的韩景行苦着脸说道,手中捏着方才绞尽脑汁作出的诗作,但珠玉在前,他却不打算再交上去了。

另一侧的李璋也一脸赞同地点了点头。

见他们这般仿佛被打击到了的样子,林瑾心中好笑,但面上仍是谦虚,“妙手偶得罢了,韩兄、李兄不必妄自菲薄。”

之后诗会上又陆陆续续出了几首上乘之作,但都不如那首《苔》惊艳,于是林瑾自然摘得了此次诗会的桂冠。随后,诗会之事开始慢慢向外扩散开来。

……

林瑾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亥初了(晚上九点),但府内依旧灯火通明,父母和黛玉显然还没睡。

看到林瑾平安回来,林如海夫妇也就放了心,询问林瑾一番诗会情况后就回房休息了。

林瑾也打算休息,但黛玉却依旧精力充沛,跟着他来到了东厢房,屋内雨莺和晴雯也在。

“瑾儿,你在诗会上有没有写什么诗词呀?”她眼中有些好奇。

在黛玉心里,能写出那么多精彩话本故事的林瑾,在诗词上自然也会同样优秀。如今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因为他还没开窍,总有一天他会惊艳所有人的。

林瑾却是不知他在黛玉心里如此厉害,但也没有隐瞒自己今晚于诗会上夺魁的打算。

“有啊,我写了一首诗,还夺魁了,这张纸上的那首就是。”说着,他把誊写有《苔》的一张宣纸递给了黛玉。

这是诗会即将结束时,韩景行、李璋、以及两位博士特意让他写的真迹,方便他们带回家收藏,林瑾顺手多写了一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看着手中的诗,黛玉情不自禁读了出来,眼中有着惊喜。

这首诗是能让绝大多数人引起共鸣的,毕竟世界之大,就算苏子都会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时候,黛玉自然也会如此。

“果然,瑾儿终于开窍了。”她于心里想着,然后就有些蠢蠢欲动。

“瑾儿,你能不能给我也写一首诗?”她脸色微红地看向林瑾,眼中带有期冀。

见黛玉如此模样,林瑾心里一颤,开始在脑海里搜索起来,他向来是不会拒绝黛玉的。

“自然可以,阿姐想要什么样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