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宋朝那些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战略指南:如何迎战敌人的“黑科技”

如果你觉得宋朝是个文弱书生,那你可能小瞧了赵匡胤的智慧。这个“懒得亲自上战场”的皇帝,面对敌人的“黑科技”——比如辽国的重骑兵、金国的连弩、西夏的快马冲击战术——硬是用一套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滴水不漏的战略,把对手耍得团团转。

“别怕敌人有黑科技,怕的是自己没脑子。”赵匡胤深谙此道。毕竟,在“装备碾压”面前,硬碰硬就是找死,而智取,才是宋朝的看家本领。

别慌,先摸清楚“黑科技”有多黑

辽国的重骑兵简直是“肉盾+重炮”的结合体,披甲战马冲起来,那是真正的“地震级冲击”。普通的步兵阵型在他们面前,就是纸片,分分钟被撕个粉碎。

但赵匡胤呢?他一点不慌。他派出间谍、俘虏甚至是“偷学技术”的假商人,花样百出,摸清了辽国骑兵的两个硬伤:“体力是他们的命门,陷马是他们的死局。”

于是,赵匡胤在边境大搞“陷马坑”工程,还美其名曰“防洪沟建设”。辽军每次冲锋,战马踏进泥泞或壕沟,连脚都拔不出来,那场面就像战场版的“拔河比赛”。结果,辽军骑兵被摔得四脚朝天,宋军后方的人连瓜子都准备好了看笑话。

赵匡胤由此总结:“黑科技再黑,终归得落地跑,跑不了就成了笑话。”

不拼硬件,拼智慧,用场地反杀

金国的连弩那可真是当时的“重机枪”,一箭一箭射得飞快,宋军的步兵方阵被打得鸡飞狗跳。赵匡胤看了一次战报后,只淡淡说了一句:“这玩意儿好是好,就是地形选错了,分分钟打不动。”

于是,他让将领们撤退到山地和树林深处——弓弩手们一进山,那就成了“盲打”,弩箭全射在树上,成了大自然的无偿装饰品。

“想在树林里射箭?那得问问树同不同意。”等到金军还没搞明白咋回事,宋军已经从山间“土匪式”冲杀下来,金军弩手瞬间成了“移动靶子”,被拍得满地找牙。

赵匡胤从不迷信硬实力。他常说:“你技术再牛,选错了场地,也得跪。”

黑科技是好东西?不如拿来主义

赵匡胤有个特别可爱的习惯:对新奇玩意儿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听说辽国有一种超级厚的马甲铠甲,可以让骑兵变成移动堡垒,当即拍板:“给我也造!”然后还特地嘱咐工匠:“别抄得太死板,加点我们宋军的花纹。”

于是,一批批“宋朝版骑兵铠甲”问世了,既保留了辽甲的防护力,又减轻了重量。结果就是,宋军的骑兵终于不用羡慕对面的“豪华马装”了,直接开战,还能花式炫甲。

再比如火药武器的雏形——赵匡胤听说金国有用火药做的炸弹,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恐慌,而是激动:“原来还能这么玩?”然后命令军工部门搞研究,把火药改装成大宋自己的版本。这些早期的“黑火药武器”,虽然不如后来的大炮,但在战场上也让敌人尝到了被“烟花轰炸”的滋味。

“敌人的黑科技,就是我们研发的灵感来源。”赵匡胤用自己的方式,把敌人的优势硬生生变成了宋军的杀手锏。

打不过就挑拨,搞点“黑科技外交”

赵匡胤不仅是个军事天才,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外交高手。他明白,敌人的黑科技从来不是无根而生的,背后总有资源供应链——比如辽国的骑兵离不开西夏的优质战马供应,金国的弩箭需要大量的铁矿支撑。

于是,赵匡胤通过外交手段,偷偷切断这些“科技供应链”。他用贸易协定拉拢西夏,让他们限制向辽国出口战马;同时,用经济手段挑拨金国与邻近部落的关系,迫使他们把更多资源消耗在内部矛盾上。

西夏有一次本想把一批上好的战马卖给辽国,结果被赵匡胤的“马市特使”拦下,直接加钱买走,弄得辽国直接傻眼:“宋朝人都开始抢马了?”

赵匡胤用事实证明:“打不赢技术,就先打断你的供应链。”

黑科技再黑,也怕时间流逝

赵匡胤深知,任何黑科技都不会永远保持优势。技术这东西,一旦时间拉长了,大家都能学会。于是,他选择用“时间换空间”的战略,边拖延边提升宋军的技术水平。

辽国刚崛起时,骑兵的冲击力让人闻风丧胆,但几十年后,宋军的盾墙技术和弩箭精准度大幅提高,重骑兵冲阵的成功率逐年下降。赵匡胤用时间证明,“风口上的猪也有掉下来的那天,何况是风口上的黑科技?”

他甚至有点得意地说过:“他们的黑科技,只有今天;我们的智慧,可以用到明天。”

总结:黑科技的本质,是一场智力竞赛

赵匡胤用他的幽默、智慧和果断,为宋朝设计了一套应对敌人“黑科技”的战略。总结起来有三点:

摸清楚,再动手:敌人的技术再厉害,都会有弱点。找到它,然后针对性破解,别慌,慢慢来。借用,再改进:别羞于模仿,敌人的武器,也是我们学习的教材。学会了,还能造出自己的版本。拖住,再进化:技术是会过时的,但智慧不会。只要熬得够久,对方的黑科技总会变成笑话。

“黑科技算什么?只有脑子不转弯才是真绝境。”赵匡胤的这套战略,不仅守住了大宋的边疆,也让后世明白了一个道理:武器可以是黑科技,但真正的胜利,永远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