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传播开来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火箭如何飞上天

作品选送:马丽丽 点评:白欣

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将火箭升空的原理以直观易懂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既是设计这堂课的初衷,也是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本节课,马老师凭借多年从事科技教育研究的经验,以玩导入、以做促思、以比激创、以写成家,通过简单的动手实验活动解析了相关力学知识,成功实现了教学目标。

活动教案

火箭如何飞上天

一、课程概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飞天的梦想,于是便有了“可上九天揽月”的动人诗句,有了一个个关于“飞天”的美丽神话故事:“嫦娥”奔月、“鹊桥”相连……纵观古今,世界上第一个尝试飞天的人是中国明朝的万户,他虽然失败了,但却为后世闯出了一条探索天空的道路。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探索和努力下,人们逐渐实现了对更高更远太空的探索,逐步解开宇宙的奥秘,将飞天的梦想变为现实。

本课程通过气火箭升空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火箭如何飞上天。课程结合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和实验探究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从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来看,他们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兴趣,乐于动手操作,教师应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将“玩”和“学”有效结合,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设计意图

本课程围绕“火箭如何飞上天”这一问题展开活动,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吸盘拔河赛、气球火箭、四掌相对推力比拼、火箭发射等多样化的互动游戏,构建沉浸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会乐趣,并在验证过程中收获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大气压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力学知识,知道气火箭是利用气瓶存储空气,高压空气驱动火箭运动。

2.科学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科学观察、游戏、实验,形成发现问题、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能使用恰当的工具,完成气火箭模型制作,并进行火箭发射比赛。

4.态度责任:对航空航天知识产生初步的兴趣,在小组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与同学共同解决问题。

五、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火箭升空的原理。

2.难点:气火箭模型的制作与比赛。

六、方法与策略

依据课程目标,提取课程的重难点,在符合学生学段特点的基础上,采取讲授法、演示法、游戏化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

气火箭模型套装、吸盘2个、气球每人1个。

八、教学过程

续表

作者分享

《火箭如何飞上天》创作说明

关于火箭,孩子们总会好奇地提出许多问题,例如,为什么叫火箭?火箭的翅膀在哪里?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火箭的动力源自何处?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将这些复杂的知识以直观易懂的方式传授给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是设计这堂课的初衷,也是教师平时在上课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火箭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依靠喷射火焰来升空。它能瞬间燃烧大量燃料,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当这些气体以极高的速度向后排放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从而使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帮助火箭升上天空。设想一下,如果将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换成日常生活中的水或空气,它们是否也能使火箭升空呢?在本堂课,我们将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气体介质,来探究气火箭的工作原理。

众所周知,飞机依靠机翼与气流的作用所产生的向上的升力,得以飞翔于蓝天之上。而火箭本身重量庞大,要让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冲破地心引力,飞向太空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火箭究竟是如何克服重力飞向太空的呢?本堂课正是基于学生对“火箭升空原理”的浓厚兴趣,设计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包括吸盘拔河赛、气球火箭、四掌相对推力比拼、火箭发射比赛等。向低年龄段的学生讲解知识,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极为重要,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热爱学习的重要性;而现代教育理论学家也普遍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还要在教学中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

专家点评

《火箭如何飞上天》点评

《火箭如何飞上天》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活动教案,旨在通过互动游戏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激发他们对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兴趣。以气球这种常见事物导入课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教案的学情分析体现了对低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的把控,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然吸收科学知识。课程的设计意图明确,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原理,有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目标设置全面,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探究能力。重点与难点的明确,有助于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方法与策略的多样化,如讲授法、演示法、游戏化任务驱动法的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教案中火箭发射比赛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的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拓展,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总体来说,这篇教案以其创新的教学设计、丰富的互动环节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体验,是一份高质量的科普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