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守望爱的微光
上帝说“你要想得到生活和爱,那你就得流泪!”
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他恨偷走他心的人···”,我惊愕,难道我们除了用恨来表达我们的情绪,就没留下点其他的吗?
我说“别恨,恨会把你的一生都偷走,我们需要把恨的时间用来爱”。
生活本身似乎不太垂青年轻人,总是设置一个个无以言说的彷徨和忧伤,给我们以狰狞的面孔。
当我们发现生活并没有像梦寐以求的那样给予我们馈赠时,我们就会陷入极端的忧郁中。
我们揣怀着梦想背井离乡时,总难免触及心底那最后的绝望,或许是故乡的那条回家的路承载不了我们的梦想,而我们却又无时无刻不盼望踏上那归乡的路,离去却是为了守候,可我们到底在守住什么啦?
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敏感性是最能被痛苦感觉到的。
有人说,我们需要成熟,可成熟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那必然会被生活禁锢,我唾弃那些,就像那些在我嘴里的浓痰一样让我厌恶。
我们的勇气在一次次讥笑中沉默消亡。这些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学会了以低姿态去接受这社会赋予的意志,并用那社会强加的意志来说服自己,以一种犬儒式生活着,抗拒和接受着···
我理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各种逃离,却终是不能接受那种失去了任何牵挂的冷漠。
爱情,这个似乎奢侈的词语不太适合出现在现在,我们太多的人实在消费不起了,背叛和决绝这些看似理性而传统的词语,现在我们都能为它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弗洛伊德说过“原欲是一种或大或小的力量,可以用它来测定性兴奋领域内的不同过程及这些过程的变态行为。”
而当我们的原欲性遭到恣意的破坏时,那变态的行为就变得难以寻觅了,直使我们终日惶惶,对爱望而却步。让我们孤独于渴望和质疑的悖论之中,这完全是一种“弑父”的泯灭。
在我们摇摇欲坠时,上帝不能伸出那慈爱的手给予挽救,而遗忘和悲愤的填补总能忘却那撕裂的伤痛,挤压式的挣扎使得我们的面目不那么清晰,不那么让自己在乎,以惯性思维去否定和排挤一切我们质疑的事物,即使那绚丽缤纷的花朵儿朝着我们微笑了,报以回报的恐怕也只能是唏嘘与恐慌,逃亡与飘渺的眼神吧!
其实我们想要得到如此简单卑微,可以惦记好久不见的人儿,可以诉谈寥寥无几的知己,可以不容易的在一起,可以彼此心灵相互呼吸,可以留住岁月的痕迹,可以永不分离那些最简单的美丽。
可我们总是在以芸芸众生的迷惘和失去在苦行,我试图来解答这种无谓的狂奔和迷离,大概就是没有信仰才牵扯出我们这么多的,野蛮的追随,粗鲁而麻木的前行。把压抑的情绪用以毁灭灵魂深处最后的防线,模糊掉我们踏上这条道路的宏伟的理想,蹂躏自己在这荒芜嘈杂的声音里,唯一警醒的孤寂的盼望,从而变得逃无可逃。
有一天,我们背对自己渐行渐远时,已失去回头观望的时机,那时终是一句“我们到底在守候些什么?”以惊醒自己,续而拖着残陋不堪的身影悲鸣踉跄。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失去了牵挂,变得冷漠。爱情这一奢侈的词语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因为太多人无法承受它的代价。
个人倾诉:
现代社会中,背叛和决绝被合理化,人们用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弗洛伊德的“原欲”理论被用来解释变态行为,而当原欲被破坏时,人们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在渴望与质疑的悖论中,人们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是一种“弑父”的泯灭,意味着对传统和信仰的抛弃。
本人认为,正是因为缺乏信仰,人们才会陷入野蛮的追随和麻木的前行。压抑的情绪摧毁了灵魂的防线,模糊了最初的理想。孤独与渴望的悖论、信仰的缺失,致使我们在精神上的迷失。
在社会的压迫下,人们试图逃离,但最终发现自己无处可逃。遗忘和悲愤成为填补伤痛的方式,但这种填补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当人们背对自己渐行渐远时,已经失去了回头观望的时机。最终,一句“我们到底在守候些什么?”成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逃离的无力感和守候的虚无感,导致我们在面对生命意义时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