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全媒体的发展过程
全媒体(Omnimedia)是Omni和Media的合成词,意味着全部的、联合的、全能的媒体。
全媒体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全媒体的背后,是一个个独立的媒体平台,是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共同推动了全媒体的发展。所以,全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不同阶段的媒体演变和融合,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传统媒体阶段
传统媒体阶段主要指印刷媒体(报纸和杂志)、电视以及广播盛行的时代,大致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个阶段信息的传播速度较慢,以一对多的方式传播,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但能够提供深度报道,权威性强。
最早使用全媒体的,是美国一家家政公司,其创始人玛莎·斯图尔特非常有媒体营销思维,公司旗下拥有多种媒体。它们存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宣传推广自家旗下的家政服务和产品。1999年10月,玛莎·斯图尔特把旗下所有媒体整合,成立了“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开始对自家家政服务和产品进行集中传播。
但当时互联网正处于起步阶段,媒介内容更多依靠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受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限制,“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并没有真正将各媒体融合并发展起来,尽管如此,这已然是媒体行业的一次大胆尝试。
2. 数字媒体阶段
1995年1月,主要面向海外留学人员的《神州学人》杂志进入国际互联网。后来的十几年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不断发展。
这个阶段,门户网站、博客、在线新闻和社交媒体开始涌现,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大众从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逐渐转变为从门户网站等新媒体获取信息。但大众的主动性不强,仍以被动地获取信息为主,而且内容创作者本质上也是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和编辑。
这个阶段后期开始出现“新媒体”“媒介融合”“融媒体”等概念,但大多是针对传统媒体的转型,例如电视台的网站运营、报纸的电子版优化等。
2008年7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吃螃蟹”的集团,其整合集团所有媒体记者,组建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开始了从“传统报业”到“全媒体”的运作方式、生产流程以及各种运营平台的探索。一方面,集团把原来单一的印刷报纸打造成多种产品形态,例如手机报纸、数字报纸等;另一方面,媒介生产流程也更加细化和专业化。
3. 移动媒体阶段
2011年后,智能手机出现。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大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进行娱乐,这催生了移动媒体时代。移动应用程序、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视频服务成为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来源。
这个阶段,更强调信息的个性化、即时性和多媒体性质。大众需求发生转变,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搜索信息。信息库变丰富,可获取的信息量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网页上的营销信息也逐渐变多。
之后的十年间,许多研究学者和媒体先驱开启了对“新媒体时代”的积极探索,许多意想不到的传播形态丰富了大众的媒体体验,“全媒体”成为媒介形态大变革中崭新的传播形态。与此同时,融媒体和全媒体被很多地方媒体、高校以及政企纳入实践,开始了全媒体方向的探索。
4. 全媒体阶段
全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数字媒体和移动媒体,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地是人民日报社。此次集体学习,先后考察了人民日报社的电子阅报栏、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新闻采编发流程再造和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指挥中枢)、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等。
随着全媒体不断的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四全”媒体分别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主体维度、效能维度来总结全媒体,是对全媒体内容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全媒体时代,更加强调跨平台、多渠道的信息传播,强调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的整合,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体验。跨平台整合下,内容可以同时发布到网站、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和电视等不同媒体平台,以增加受众。
现如今,大众对全媒体的概念、技术、实践都形成了较为成熟且系统的认知,且主体早已不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更多针对的是企业及品牌。企业如何利用全媒体进行品牌营销和宣传,如何分析和收集数据以了解受众的喜好和行为,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等成为新的研究和实践点。
总的来说,全媒体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对信息和媒体需求的不断演进,同时也受到了技术快速发展和媒体产业竞争的影响。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媒体公司和内容创作者都在不断调整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