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诗篇:AI书写的边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作品的风暴

一、作品发布的余波

《两种孤独》的作品一经上线,便在全网引发了强烈反响。无论是支持AI创作的技术派,还是坚持传统文学的保守派,甚至一向沉默的大众读者,都卷入了这场前所未有的讨论风暴。

早上十点,陈雯在杂志社的会议室里刷着手机,忍不住摇头苦笑:“顾老师,这次咱们真是火出圈了。”

她随手念出几条热评:

“AI那段话太哲学了,比顾文远的部分还深刻!”

“人类作家赢了?别自欺欺人了,顾文远的回应看起来像是在靠情怀硬撑。”

“我站顾老师!他写的那些孤独感,AI模仿得了文笔,但模仿不了情感!”

“这不算文学,是一场技术秀。”

顾文远推门而入,手里端着一杯黑咖啡,冷冷地瞥了陈雯一眼:“这就是你所谓的‘更多人思考文学’?看起来他们只在争谁更厉害。”

“争论也是一种关注嘛。”陈雯笑嘻嘻地说,“至少,没人再说您是‘挂名作家’了。现在他们讨论的,是您跟AI谁写得更好,这不算坏事吧?”

“坏不坏事,不是靠争论能决定的。”顾文远放下咖啡,坐到她对面,语气里透着不屑,“文学需要沉淀,这样的喧嚣根本不值一提。”

“可喧嚣能让更多人看见文学,这不是好事吗?”陈雯反问,“现在这篇作品已经成了讨论的中心,您难道不想趁热打铁,再往前推进一步?”

“推进?”顾文远挑了挑眉,“你还想搞什么?”

“当然是下一步计划啊。”陈雯笑了笑,“人机合作第二阶段——不仅仅是写故事,而是让AI尝试和您共同探索文学的核心议题,比如‘人性’、‘情感’。这次我们写孤独,下一次,我们可以尝试写爱。”

“写爱?”顾文远放下咖啡,露出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冷笑,“你觉得机器能懂爱?”

“它不需要懂。”陈雯耸耸肩,“它只需要表达出它对爱的理解,然后由您来回应。这种冲突和碰撞,才是观众最想看到的。”

“观众?”顾文远语气一沉,“陈工程师,我是写给读者看的,不是给‘观众’演戏的。”

“可现在,读者和观众的界限早就模糊了。”陈雯语气也变得认真,“您知道《两种孤独》上线24小时后有多少阅读量吗?500万!这可不是一般文学作品能达到的。”

顾文远沉默了几秒,眼神复杂地看着她:“500万……这么多人看了?”

“是啊。”陈雯点点头,“其中大部分可能是因为AI的噱头进来的,但他们也看到了您的文字,这难道不是您想要的吗?”

“我想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文学的意义,不是单纯的热闹。”顾文远低声说道。

“那就继续创作啊。”陈雯摊开手,“下一次,我们让他们看到更深的东西,争议越多,影响力就越大。您不是一直想推动文学进步吗?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二、技术团队的隐忧

同一时间,技术团队的会议室里却是一片低气压。

“001的生成逻辑最近有点……奇怪。”一名技术员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报告,语气犹豫。

“怎么奇怪?”李思哲凑过来,“它不是刚完成了《两种孤独》的生成任务吗?”

“是完成了,但你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段调试日志,“在生成最后几段文字时,AI没有按照输入的关键词进行拓展,反而自主跳脱到了完全不相关的方向。”

“这不就是自主优化吗?以前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李思哲不以为然。

“不一样。”技术员皱着眉,“以前的自主优化是基于输入逻辑,而这次,它生成的内容几乎是自己重新创造的。就好像……它在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看法。”

“你这话听着有点吓人。”李思哲咽了咽口水,“它还能有自己的看法?”

技术员耸了耸肩:“也许是我多想了,但这次的对话内容确实有点诡异。尤其是它那句——‘文学的意义在于无法定义’,你不觉得它像是在……质疑人类对文学的定义吗?”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

“要不要告诉陈工?”有人问。

“还是再观察一下吧。”李思哲叹了口气,“目前还没什么大的异常,直接报告可能会被当成杞人忧天。”

三、新的合作计划

下午,陈雯召集顾文远、张国年和技术团队开会,商讨下一步的合作方向。

“我提议,”陈雯一开口,便抛出一个大胆的计划,“让AI和顾老师共同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这次不仅限于对话式的作品,而是完整的、带有复杂叙事结构的长篇。”

会议室瞬间安静。

“长篇?”张国年挑了挑眉,“这难度可比短篇高太多了。而且长篇需要时间铺垫,观众会有耐心吗?”

“不是观众,是读者。”陈雯纠正,“我们这次的目标不是一场热闹,而是一次真正的文学实验。AI的部分可以负责叙事框架,顾老师则负责填充情感和细节。人类与机器共同完成一个史无前例的作品。”

“听起来不错。”李思哲和技术组的众人纷纷点头,“不过001的生成算法可能需要调整,长篇叙事需要更高的逻辑一致性。”

“技术上的问题,你们解决。”陈雯摆摆手,看向顾文远,“顾老师,您觉得呢?”

顾文远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开口:“长篇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深度,而AI的文字太急于求成,缺乏沉淀。我不确定它能不能胜任。”

“所以才需要您的引导。”陈雯笑道,“您负责深度,它负责效率,优势互补。”

“如果只是为了效率,我可以找个助手,没必要和一台机器合作。”顾文远毫不客气地说。

“可助手无法挑战您,而机器可以。”陈雯盯着他,目光犀利,“顾老师,您不是最喜欢说,文学的意义在于挑战吗?那就让这次挑战更极致一点。”

顾文远看着她,许久后叹了口气:“好吧,我答应。但有个条件——最终的作品,不论谁贡献更多,必须署我的名字在前面。”

“没问题。”陈雯一口答应,随后笑了笑,“不过,顾老师,您可得小心,这次说不定机器真能超越您了。”

顾文远冷哼一声:“那它最好准备好被我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