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变:大清帝国风云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最无情是帝王家

吴应熊夫妇在北京有两座府邸,分别是额驸府与公主府。

由于吴家不是旗人,无大功不予高爵,在承嗣平西亲王位前,他吴应熊就只算是一个小小的三等子爵。

因此额驸府级别很低,仅等同于辅国公,整体房屋构造呈青砖灰瓦构造。

而毗邻的建宁公主府,则是郡王级别的殿宇式建筑,更有皇族才能用的红砖黄瓦。

(注:今北京市蒙藏学校旧址。韩国王族就是用青瓦,例如景福宫、青瓦台,实际上是严格遵循了附属国礼数)

刚进额驸府,吴应熊对前来迎接的一个瘸腿老奴当头问道“鲁虾走了没?”

鲁虾是藩下人,吴三桂决议起兵之前,特意派遣藩下人鲁虾连夜奔赴北京,接应世子离京,被拒。

得知鲁虾尚未离京回滇,吴应熊大喜过望,随即遣散诸卫,着人召回鲁虾,于书房会见。

一身商贾装扮,正在整理行囊、准备出发回滇复命的鲁虾听闻吴应熊召见,急急来谒,刚踏入房门,就被人拉了进去。

“咔哒。”房门立即被关上。

鲁虾还没反应过来,回过头就看见吴应熊眼中的炽热。

“我想清楚了,我们现在就走!”

鲁虾愣了片刻,随即满脸通红,激动不已。

少爷终于愿意跟随自己逃离北京了!

这才对嘛,男人办大事,怎能听女人话,把生命寄托在清廷皇帝念及公主旧情,不会痛下杀手。

最无情是帝王家,为了皇位和权力,连生父和同胞兄弟都下得了手,更别说你只是一个驸马了。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你吴应熊安全,他清狗就没有王爷的任何把柄,咱们能跟清狗干下去,安全才是第一!

“少爷,家里一早就在准备这一天了,你放心,奴才保证万无一失。”

鲁虾激动之余,连忙展开地形图,向吴应熊解释起三条逃跑路线。

第一条是先跑到通州,扮成商人从通州出发,沿着大运河南下扬州,从扬州那里转乘商船,再沿着大江北上湖广,再从湖广下船换乘马匹返回云贵。;

第二条是先西行至甘陕,找到平凉的马鹞子,再从甘陕南下入蜀。

第三条是直接从北京绕过大城,一路南下至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市),再南下郧阳,由陨阳府西行,入巫山至蜀地,再从蜀地返滇。

“少爷,如今乘王爷起兵的消息尚未传到京师,并且运河尚未完全冰封,我们完全可以从运河顺游南下,速度最快。”

鲁虾的建议非常具有可行性。

自从清军入关之后,倚靠大屠杀鼎定中原,震慑天下,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经济也在快速恢复。

特别经历了江南奴乱、江南大屠杀之后,江南缙绅打得焦头烂额,不得不跪求清廷,向清廷妥协。

人口少了,在耕地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人均资源多了,百姓也勉强能活了。

既然能活,人心自然就不容易浮动,经济也活跃了,管理也就容易松懈。

特别是在山东境内,几乎可以完全放心通行。山东提督马宁是吴三桂麾下的云南援剿前镇总兵官,康熙十二年十月刚从湖广调任山东提督。

此时吴应熊一行人如果抢先追兵一步,沿着运河南下,凭借一路撒钱贿赂和护卫在身,安全脱身没什么问题。

“马帅刚到山东,未必能掌控鲁地……第三条路呢?对了,要把公主和世霖几人带上。”

对于鲁虾的建议,吴应熊不置可否,直接跳过了第二条线路。

去甘陕,吴应熊想都不想就否决了,此时平凉的王辅臣还不愿意反清,他可不想自投罗网。

“第三条路,并不好走。”

鲁虾听到吴应熊要把建宁公主跟几个孩子带走时,整个脸都垮了。

这个世子真是多情,都什么时候了,还顾着家眷!

他暗暗摇了摇头,但没有出言反对,只是指着地形图上的红线摆出难题。

从京师南逃至昆明几千里路,需要逃离京师、直隶,再穿过河南、湖广、四川,其中最凶险的,就是京师和直隶。

京师就不说了,直隶驻扎着大量的满洲马军,倘若消息泄露,满洲骑兵能立刻纵马追踪,这几千里都在敌境,我们根本逃不了。

就算是不被发现,最多也只能争取几天的时间优势,为了不被清军追到,必须每天保持长时间奔跑,才有可能拉开追兵。

而这几千里距离就只能倚仗马力,这也意味着无法日夜兼程,必须边休边停,而且还没法在驿站和城里休息,仅是到怀庆府,就有2000里距离。

一匹上好军马,在驮人的前提下,每日最高的马程也只能是二百余力里地,而且这还是有两三匹军马轮替的理想状态。

二百余里跑上一天得三四个时辰,就算马能撑得住,马车也绝对撑不住。

马车跑得不快不说,而且还必须上官道,马车不上官道还不如坐牛车,这也意味着行踪极易暴露,再加上连续马车跑二百里地不修缮,必坏!

我们为了安全,必然是饶开城池,山野之外,又哪来的官道?哪来的地方可以修缮?

就算不坐马车,人在马背上颠簸了一天,骨架子都得散;就算一天能撑下来,第二天呢,第三天呢?

路上遇到追兵怎办?山贼盗匪怎办?

要是这样跑上几天,侍卫们别说拿刀拼命了,就是连马背也跨不上去。

而且连续几天纵马,不管多好的军马都耐不住这样折腾,不用几天就得废掉!

鲁虾摆事实,讲道理,并没明确反对吴应熊提到带家眷的事,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意思很明显:

带不了。

除非建宁公主和几个世孙能跟其他人一样,在马背上风餐露宿。

吴应熊闻言,并无鲁虾意料中大为恼怒,而是久久无言以对。

建宁公主虽然是皇太极的女儿,但其实并不受宠,她母亲是谔勒济图固英塞桑之女奇垒·德恩。

奇垒氏与建宁公主母女二人,都是政治联姻下的可怜人,毫无自主可言。

建宁公主嫁给吴应熊十余年中,感情颇深,更是为吴应熊育下几子,如今舍她而走,吴应熊心中颇有不忍。

“少爷,公主不能走。”

不仅建宁不能走,而且吴应熊的逃离,最好还得有建宁来帮忙掩护。

关于营救吴应熊方案,平西藩下文武反复推演了好几次,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建宁公主必须留下!

公主府里有着大量内务府派来的下人,谁都知道他们是朝廷眼线,一旦公主消失不在,或者下人们没及时回复,军队立即就会出现。

唯独额驸府里的下人都是辽东老人,信得过,这也是鲁虾敢以做生意名义过来额驸府的原因。

“少爷。”

鲁虾一脸认真地解释。

只要吴应熊还在,那他的妻儿就能安全,因为吴应熊能带着吴军跟清军打下去。

清军为了要挟吴应熊,必定不敢杀害他们;

反之,要是吴应熊和妻儿一起落网,那清军就敢跟吴军打持久战,可以肆无忌惮将已经62岁的吴三桂生生熬死。

若是吴三桂死了,吴应熊又不在,能即位的还有谁?

只有远在昆明的小世孙,而他一个小娃娃又怎能带领吴军这群虎狼抵挡住清军呢?

“汉太祖高皇帝危急时舍弃妻儿,而后创立大汉,不失一代雄主;季汉昭烈皇帝为了逃命,更是抛妻弃子,亦不妨三分天下有其一。”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况妻子乎!

“昭烈皇帝更是说过‘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鲁虾直接把刘邦和刘备拿出来比喻,甚至连刘备的名言都摆出来了。

在他心目中,只要赢了,将来总会有人站出来圆话。

所以,吴应熊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