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教育书:孩子归爱所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从关注成绩这些结果性的东西转换到关注心情内心感受上来

从关注成绩这些结果性的东西转换到关注心情内心感受上来

陈文俊

小S同学是我任课班级的一个学生,新初一暑假我与班主任一同家访了他家。没有见到他本人,他妈妈很能说,对他不满意的地方集中在假期作业拖拉,平时作业速度慢。他有一个小弟弟,家里略显拥挤。

小S到学校上学后,发现性格偏内向,对事情的看法容不得“沙子”。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家里与父母的沟通缺陷问题越来越严重。原因有随着年龄增长对物质追求有一定的“虚荣心”,嫌弃家里房子小,没有装修,觉得这样子带同学回家没面子,所以心理有疙瘩;还有是因为家里有弟弟,父母关注度一定程度上偏向弟弟,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她的心理变化,或者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当发现不对时,已较难纠正。父母教育方法可能有点简单,觉得自己给孩子已经足够好,没有把他当作“大人”看待。他假期作业拖延,随着假期临近,对作业未完成的担忧日益加重,自己没有办法脱离这种拖延症,但又不想放弃的的恐惧心理长期盘旋在他心里。他只好通过在家发脾气,摔东西转移内心的不安情绪;还有,小弟弟和外婆都同住一个屋檐下,他觉得有点拥挤,学习环境不够安静。

上课时,他问问题有点钻牛角尖,但能一遍遍问,说明他对学习是有热情的。

看到他趴在桌子上,我去关心询问他心里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他诉说自己,和我说出家访时访不到的内容。他家里的经济实力有些差,父母的专制式教育方式亟待改进。父母决定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上晚自修,帮助其在学习上解决问题。校外机构,因为是初一初二初三混在一起的,他又感觉到不够安静,且不喜欢学校作业完成后再额外做机构布置的,第一天,就中途出走。然而之前他已介绍另外一个孩子和他一起晚自修,再一次表明他想学好。

换了一家机构,总算有所安定,但家长非常焦虑,觉得没办法,最近孩子是家里的工作重心。我约家长与心理辅导室的谢联平老师沟通,家长觉得收获颇多。

我与家长微信、电话及时沟通,让他们关注孩子的心情,从关注成绩这些结果性的东西转换到关注心情内心感受上来。我在学校关注他言行举止,发现他数学课堂上不懂的问题,让同桌帮助他解决。他比较上进。

出现转机后,他回家与父母主动说学校课堂段子了,还说自己语文课睡觉,数学课认真听讲,英语课积极回答问题,科学课放空自己,觉得科学老师从未表扬过自己。虽然孩子的说法有失偏颇的,但能说出来,可以说前进了一大步。家长说:“难啊难教育。你真是他的恩师,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