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调美利坚1982](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41/53162641/b_53162641.jpg)
第50章 恶灵注视着撒谎的你
陆南南说什么都不愿意把'如意'借给李旷用,对此李旷非常不满,甚至扬言有怀疑就是不忠诚,不忠诚就没资格留在这支乐队里,对此,惠特尼倒是能理解陆南南,因为李旷也在惦记她的那双手套。
但‘如意’的确很好用,这件圣髑用在编舞上的效果简直绝了,一挥指挥棒,史泰龙也能变身灵魂舞者,这让整个MV的拍摄进度异常顺利。
陆南南也获得了他在乐队内的第一份工作:领舞。
对此,惠特尼有点看不下去,一个乐队要什么领舞,如果接纳陆南南进入乐队,就正正经经给人家一个乐手的职位。
李旷则说陆南南还在考察期。
“30年考察期,过了就能转正。”
惠特尼震惊了:“多少?30年?!LI你是疯了么?”
李旷这已经不是欺负,而是在欺压了。
陆南南则领受的甘之如饴。
呵……李旷瞧着陆南南那抽动的嘴角,觉得有趣。
随着拍摄进度来到第4天,在‘如意’的加持下,MV特别是舞蹈动作部分拍摄很快,‘如意’这支圣髑该是所有编舞的梦想,只要设定好动作,所有舞者就会异常整齐划一的将其表达出来。
恩斯特·普奇已经证明过,在音乐上的整齐划一,并不会带来美好结果,观众会对过于齐整的音乐感到厌烦,很难形容这种感觉,也许是‘如意’剥夺了所有乐手的想像力,导致一场音乐会变得索然无味。
但舞蹈不同,舞蹈就是一种整体的节奏和群体性的艺术,在如意的指挥下,可以整齐划一,也可以另立新章,而众人则发现,李旷在编舞上也有独特的想法,他提出的几个动作充满一种想让人反复观看的魔性……
对,就是魔性。
有专业舞者问李旷那是什么。
李旷说那叫‘前倾’(迈克尔·杰克逊对不起!),那叫斧头舞(对不起星爷!),那叫鬼步舞(对不起万千鬼步少年!)……
李旷对舞蹈这事真不太熟,他就是看的多,干脆就把后世火过的所有舞蹈动作都集中到专业舞者的表演中,再经专业舞者润色与如意的指挥,效果只能说是炸裂……
一支MV大概13分钟左右,它是有剧情的,是四个海盗在大海上纵横驰骋的故事,到拍摄第四天的时候,剧情已经完成的差不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将音乐部分做完。
时间特别紧张,克里斯给李旷找的影视公司,至少需要两天时间,不眠不休的48小时来剪辑这部‘迷你电影’,尔后它会变成史上第一支音乐录影带,被寄到伯克利音乐学院,参与参考资格评审。
所以,到第五天,整个音乐部分必须完成,对此李旷也早有安排,前4天,他基本没怎么休息,吃喝睡都在片场,操心整体编舞、恶灵纠缠这些事,还要应付那些时不时溜进来盗拍的记者。
可以说,这4天,整个摄影棚就像是战场一样,还好大家都坚持过来了,等到了第4天晚上,李旷宣布舞蹈部分已经拍摄完毕,被‘如意’指挥着扭了大胯的史泰龙等硬汉,终于松了口气。
“他简直是个片场魔王。”有人叹着气这样评价李旷和刚刚结束的拍摄。
“……仔细说说?”一个声音响起。
《华尔街日报》的埃文又溜进了片场。
“埃文,你怎么又来了?”那个专业舞者不是第一次在片场见到埃文了。
四天里,埃文溜进来很多次,《华尔街日报》也追着整支MV的拍摄,报道了不少关于恶灵伤人的事件,说完全杜撰,也并非如此,恶灵的确追着史蒂夫恶搞。
但李旷那边也请了第3悲王也就是算命的,足足4天,用来保证史蒂夫的安全,虽无音乐会仪式加持,第3悲王就是初始形态,但用于戳穿、阻拦恶灵想要加害的阴谋,还是没问题的。
安妮贝尔娃娃,目前对人的伤害,就是惊骇与恶作剧,史蒂夫虽被吓得不轻,但类似第一天时威亚脱落的重大事故,没有再次发生过。
可在埃文笔下,就是李旷为拍摄,罔顾剧组中人性命,现在这句“片场魔王”,又可以润色一下,再发到报纸上搏个眼球了。
目前不少媒体已经注意到这个片场出现的恶灵,恶灵在纽约是最吸引人的新闻,但《华尔街》是报道最深入的,已经有不少读者在‘催更’了,他们迫切想知道这个与恶灵共存的剧组,最终结局会是什么。
那舞者无奈的说:“我不想说LI什么,也说不出什么,他即使很严厉,也只是对拍摄负责。”
埃文记录:“甚至不敢讲一句魔王般的LI的不好,剧组中人对LI充满恐惧……”
那舞者又说:“至于恶灵,也许有吧,我见过一两次那个古怪的娃娃,但LI也贴心的提醒过,只要不重复叫它的名字,也不把它的名字写在纸上,就不会引起它的关注。”
埃文记录:“LI罔顾安妮贝尔娃娃在剧组中肆虐的风险,强迫剧组中人完成他们的工作,如果不顺从,安妮贝尔娃娃就会谋害那些人……”
舞者瞧了一下埃文的记录,他说:“李旷说恶灵尤其喜欢谎言,建议我们不要用它的名字来撒谎,否则可能会被它附身,埃文,你要小心一些了。”
埃文耸肩:“我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认为这只是LI用来哄骗你们的谎言而已。”
从舞者处得到了一些素材之后,埃文又在片场巡视了一下,看到几个乐队成员正在李旷处研究乐谱,陆南南也在其中,埃文本想采访一下史蒂夫,这个苦主,但没得到机会。
回到《华尔街日报》社的总部,已是深夜,埃文开始撰写或者说编造他的文章,这一次的主题他仍旧打算使用‘安妮贝尔娃娃’这个主题,毕竟读者喜欢看这个。
《华尔街日报》针对的是金融类高知人群,但高知人群也有八卦之心,这几篇连续的‘安妮贝尔娃娃’主题报道,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好奇心,主编催他尽快对此撰写新的文章。
“安妮贝尔娃娃已经在剧组数次意欲谋杀一个演员,它尚未得逞但已给整个剧组带来恐惧,他们亲口承认,LI像是一个魔王那样压迫他们完成他们的工作……”
全文写完,埃文停下笔,检视文章,打算把‘it’都变成‘Anibel Doll(安妮贝尔娃娃)’以加重文章的动人程度,于是他打算使用修改液,主编有洁癖,不允许稿子上的涂改,他抬手去拿,修改液就被递了过来。
“谢谢……”
他说,又觉得不对,转头就看到了那个白色的布脸、红色的绒线头发和一双天真的黑眼睛的娃娃。
咔嚓……被埃文反复书写、念诵其名字的安妮贝尔娃娃,向埃文眨了一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