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班组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打造高效能班组,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有句话说得好: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班组,作为企业管理链条的最末端,是企业的最小活力细胞、最小生产单元、最小创值主体。同时,班组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阵地、是文化孕育的肥沃土壤、是人才成长的最佳摇篮之一,更是提质增效的直接源泉。因此,企业对班组的管理水平直接代表了企业的终端竞争力,也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能否科学、健康、可持续地成长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要想继续壮大,就必须激活组织内的生产动力,其发展模式也必须由投入驱动和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这就要求企业朝“向内挖潜、向下赋能、向上对标”的方向努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激活一线班组,使其产生自驱动、自组织、自创新、自改善、自涌现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创造力、提高班组管理效能,便成为每一家企业的重要课题。

班组长作为班组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其能否胜任直接关系企业各项经营指标能否顺利达成,也直接影响着一线团队的士气、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对1000多个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企业的班组长在管理中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80%的班组长是技术能手,而非管理高手。

80%的班组长是从一线岗位直接提拔上来的,一般拥有比较强的技术思维,但对于如何带队伍、如何做管理、如何提升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缺少现成的、拿来即用的经验。

第二,班组长在工作中压力过大,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在班组生产现场,班组长需要对安全、质量、设备、成本、交期等环节负责,哪里出了问题都要找他来解决。因此,很多班组长都感觉压力很大,想要提前做些准备工作,又缺乏相应的管理智慧。

第三,企业设置的班组长人数一般较多,造成不同班组之间的管理水平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

大多数企业都设置有很多班组,因此需要的班组长数量也很多,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个人经验、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多数班组长仅依靠过去的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对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不足,造成“以罚代管”的现象特别突出。即使在同一个部门,不同班组长的管理水平也有高有低。这种因人而异的管理所带来的效果必然是不稳定的。

基于上述问题,如何有效提升基层班组长的胜任能力,帮助其实现以下目标——从技术思维到管理思维的认知转变、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能力修炼、从自己卖力到团队合力的机制构建、从带头干活到班组建设的系统升级,将是本书重点探讨和分析的内容。

为了帮助广大班组长厘清管理思路、明确自身角色、快速提升核心胜任力、掌握班组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实用工具,本书主要聚焦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从理性、逻辑的角度帮助班组长建立正确的角色认知;

•引导班组长从靠自身能力向靠团队合力发展,注重培养其带队伍的能力;

•在管理方式上,帮助班组长从传统管理逐步走向人本化、赋能式管理;

•强化班组长对日常班组管理行为的计划性、有效性、规律性和闭环性;

•班组长通过先模仿再领悟的方法,快速提升胜任力,最后形成个人风格;

•班组长在管理思路方面,除了要做到逻辑的严谨性和理论的正确性,还要注重方法、工具的实用性和落地性;

•通过对众多企业班组建设最佳实践案例的解读,帮助班组长了解优秀班组背后的管理内涵与价值。

我们衷心地希望,本书可以切实帮到那些一直在困惑中摸索经验的一线班组长,打造出具有“理念先进、管理科学、队伍优秀、文化和谐、绩效卓越”特征(如图1)的高效能班组。同时,也希望本书可以助力中国企业的整体班组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图1 高效能班组特征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