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8年,我从养猪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钱东勇

离开供销社的时候,身上是挂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赵东阳也不累。

或许只有这样,他才能感觉到,自己这一个年轻力壮的身体的存在,也让未来那个老迈无力的他,渐渐的消失在自己的脑海里面。

离开供销社就是南大街了。

走在南大街上,他渐渐的熟悉了东关,他在东关待了两年了,但是记忆已经被几十年的记忆给掩盖了,如今,开始慢慢的想起来了。

东关中学。

城隍庙。

南城墙。

还有,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东关大桥。

站在岸边,赵东阳的目光有些深情的凝视着东关大桥,他好像很久没有看这座东关大桥了,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来这里……

一座东关大桥,道尽了东关人的修路热情……

涂水横贯东关。

六二年,东关有了第一条公路。

其实是铁路修不成,六零年襄渝铁路改道的事情,是东关人所有人的遗憾和悲伤,但是动用了无数人力凿出来的这段路,也不能浪费,在六二年,开始修建一条万元到东关双水乡的公路。

这就是东关第一条公路,东关那时候是举全县之力而喜庆。

六九年,这条公路又从双水乡一直修到了龙门场,东关城区对面的龙门场,可是最后没有能够修到东关城区,因为涂水拦住了。

七三年,举全县之力,干部领导,驻军士兵,老师学生,街道居民……齐齐上阵,开始修建东关大桥,一九七五年国庆节,东关大桥通车。

这才有了第一辆驶进了东关的汽车。

通车之后,很快就有了公交车,但是这公交车进出比较艰难的,山路崎岖,一天只走一趟,从西面的万元发车,经过双水,最后到东关。

但是这是唯一走出去的公路。

东关大桥通车的热闹,赵东阳是亲自去瞧见的,那东关人的喜庆,比过年还要高兴,还要热闹。

东关人,祖祖辈辈都在修路,都在走出这个四面环山的盆地。

现在东关整个县区,随处可见的,都是那些古栈道,是从石壁上,用凿子,铁钎,铁锤,一点一滴造出来的,各个公社之间,靠的就是这些栈道的连接。

比如涂阳公社走出来,也就是靠巴阳山栈道,那条路,可险要了。

“还是要修路啊!”赵东阳心中暗暗的说道。

想要致富,先修路。

这是硬道理啊。

涂阳公社没有路出来,那就走不出来,船不管是运力,还是速度,都大大不如,大船走不来,小船运力有限,特别是冬季干旱缺水的时候,船根本走不动。

今年冬天还好,水位降的不是很低,还能跑船,往年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跑不了船了,想要来县城,走路吧,走古栈道,从涂阳出来,翻山三十公里,下山三十公里,慢慢走,走一天一夜能到的,都算是不错了。

下午,赵东阳吃了一碗臊子葛根面。

幸亏出门的时候,老娘多塞了一张粮票,不然估计连饭都吃不上,说老实话,突然回到这个年代,他是真不习惯这个不管卖什么,都需要票据的习惯。

三点多了。

他在南大街的路边等。

等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等到他都有些不耐烦了,总算是一辆汽车,缓缓的驶过来了。

车上,人挤人的下车。

“三哥,这里!”赵东阳第一眼就认出来了,那个穿着军装,挺拔帅气,刚硬的如同一座大山的钱东勇。

“东阳?”

钱东勇穿着军大衣,背着背包被褥,刚刚下车,就听到了弟弟的声音,抬头一看,果然看到旁边堆着大包小包的一个青年了。

“你怎么来了?”钱东勇走过来,问。

“老汉说怕你不知道怎么回家了,让我来接你啊!”

赵东阳走上去,狠狠的拍了他的胸膛,肩膀,又绕着他走了一圈,才使劲的抱着的他,曾经撕心裂肺的疼,在这一刻,仿佛被抚平了。

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感。

他发誓。

这一辈子,他一定要低调,一定不要惹事情,宁可少赚两块钱,决不能再让钱东勇为了自己的去冒险,他要他好好的活着,好好的享受自己的人生。

“你怎么了?”钱东勇感觉到了赵东阳的情绪不太对,他赶紧问:“老汉又揍你了?”

从小最调皮的就是他,年纪最小,最受宠,最不懂事,老汉那个暴脾气,自然人忍不住手的,他只要动手打他,他就向自己的撒娇的。

“没!”赵东阳收拾了一下情绪,笑着说道:“我都结婚了,你啷个还把我当孩子啊!”

“你就算是当爹了,在我眼中,都是一个孩子!”

钱东勇使劲的薅了一下他的头发,才说道:“你小子好好意思说,结婚都跑到我前面去了。”

“嘿嘿!”

赵东阳笑了起来了:“我这是给你和赵小六当个榜样。”

“滚犊子!”

钱东勇拍了他一巴掌,才说道:“天快黑了,这走山路可不好走啊,要不明天再走,我有介绍信,能在县城对付一晚上?”

山路一程,几十公里,还要上山下山,又上山下山,夜路不好走啊。

“不用,我和船老大商量好了,一会就上船,连夜回去!”

“这么晚,还有船回向阳?”

“前两年是没有了,这两年可能是他们觉得没有这么紧张了,多做多得,船家估计都想多赚点钱,就连夜都跑。”

“这两年的环境的确好了不少……”

钱东勇点头,他的目光顺着看过去,看赵东阳背起大包小包的东西,忍不住问:“你这是什么东西啊?”

“这不是过年了吗,我把家里面的票都弄来了,布票,粮票,食品票,邮票,日用百货票,在供销社买了一大堆东西,刚好带回去!”

赵东阳笑呵呵的说道。

“我来替你提!”相对于赵东阳的吃力,钱东勇就轻轻松松,提起来了两大包,结果赵东阳只需要提着一个小包包,就可以了。

渡口码头。

摆渡的人不少啊。

涂水运力,是如今东关最主要的运力,东关的物资想要出去,就必须要从各个公社运到东关这来,这里的中转站才能运东西出去了,各个公社需要的东西,除了手挑肩扛之外,也是只能通过涂水的运力才能送达。

所以现在涂水是非常热闹的,河面上很多时候甚至能看到百舸争流的名场面。

即使太阳下山了。

依旧还有不少船停留在这里,往东的,往西的,应有尽有,到处都是船家的吆喝。

“孔老大,你这船,不会翻吧!”赵东阳看到孔老大的船这时候装满了东西,桐油,粮食,还有肥料什么的。

“你安心了!”

孔老大笑呵呵的说道:“我这船别看小,承载一万斤是没问题的,如果是夏天水深一点,一万五千斤,甚至一万八千斤,我都载过的!”

孔老大拍拍胸口保证。

他看着赵东阳和钱东勇大包小包的,忍不住说道:“你小子发财了,买这么多东西?”

“发财了,我就直接包了你的船了!”赵东阳撇撇嘴。

“这位是……”孔老大转头,看了看钱东勇。

“我哥!”

“你们家当兵的那个?”

“对啊!”

“果然一表人才!”

孔老大两眼发亮,外人是永远没办法理解,华国人对军人的热情了,他挤开赵东阳走上来了,满脸笑褶子,热情的说道:“你好了,我姓孔,这大家都叫我孔老大的,我和你老汉经常一起耍的,你结婚没有,没结婚,我给你介绍介绍,我们大队有一个姑娘,长的很标志……”

“孔老大,你啥时候当媒人了!”赵东阳赶紧上前给有些不知所措的钱东勇解围,拉住钱老大说道:“你省省口水吧,我哥有意中人了!”

“哎,太可惜了!”

孔老大十分惋惜的看了一眼钱东勇,又高又壮的,还是穿军装的,这么好的苗子,怎么就名草有主了,还是自己大队的姑娘没福气啊。

“什么时候开船?”赵东阳让钱东勇坐下来,问。

“现在开了!”

孔老大吆喝了一声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收揽,然后才说道:“这趟回去没什么人,都是货,也都是咱们涂阳公社的货,坐船的就你们几个了,也不用绕路,一直上去到涂阳就行了,之前要是有客人回到蓝天公社的,我还要绕进去呢,放心吧的,最多四个小时就到了!”

船开动了,逆流而上。

赵东阳和钱东勇坐在船上聊天。

钱东勇有些感概:“好些年没回来了,看起来,好像东关也没有改变什么。”

“会有改变的!”

赵东阳笑了笑,问:“老汉说,你是这一次是转业回来了,以后要去东关当公安?”

前世他挺好奇,为什么钱东勇放弃铁饭碗,跑去燕京和自己厮混,最后还连累的把命都丢在了毛熊那边去。

“嗯,回家见见老汉妈妈,就去东关县局报道!”钱东勇点头。

“你不是好不容易当上了连长吗,怎么就转业了?”赵东阳从不怀疑钱东勇对部队的热情和执着。

“排雷的时候不小心,没有做好保护程序,炸了,断了两根手指,这都残了,很多事情做不来了,自己又没有多少文化,实在不知道做什么了,转业可能还好一点吧!”

钱东勇的情绪有些低沉。

赵东阳看了看他两根手指,估计是有些故事的,不过也没有寻根问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的。

“老汉还说你在部队的时候,和一个姑娘好上了?”赵东阳有些八卦的问。

“没有的事情!”厚实的钱东勇有些脸红,不打自招了。

“嘿嘿,你瞒得了我,瞒得住老汉吗!”

赵东阳打趣的说道:“在这里交代也是交代,回家你也是交代了,现在说了,说不定回家我还能帮你掩盖一下,不然咱妈那脾气,动起来,老汉拦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