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人皇](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07/53232507/b_53232507.jpg)
第41章 三大志愿
第二天一早,刘辩苦着脸被唐姬从被窝里拉了起来。
他总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殿下,快起来吧。这两个月你都不在,今天一定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不要让卢公他们觉得你贪恋女色,这个罪名臣妾可担当不起。”
唐姬柔声劝着,手上的动作却不见停歇,利落地帮刘辩整理着衣衫,眼角眉梢尽是藏不住的笑意。
刘辩笑嘻嘻地捉住她的手指,放在唇边轻轻一吻,温热的气息拂过唐姬的指尖,惹得她又是一阵心慌。
“你也说了,我都两个月没回来,他们还不是该干啥干啥,也没见耽误什么事来,当然是多陪陪你比较重要。”
唐姬“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殿下就会哄臣妾开心,快些起身吧,莫要误了时辰。”
说着,唐姬坐起身,拿过一旁的梳子,将刘辩有些凌乱的发丝细细梳理,动作轻柔得生怕弄疼了他。
“国家二字,国在家前。殿下心怀天下,理应以江山社稷为重。”
“反正臣妾就在这里,只要殿下不弃,臣妾自然会一直陪着陛下。”
这一番贴心话,让刘辩心里暖烘烘的,扭头在唐姬脸颊上偷了个香:“还是爱妃最懂我。”
待唐姬为刘辩穿戴整齐,又亲自为他系上玉佩,刘辩这才不情不愿地站起身。
临出门前,还不忘回头交代几句:“没事不要闷在家里,出门去逛逛,看上什么就直接买,没钱就去找贾文和直接拿。”
唐姬浅笑盈盈,福了福身:“臣妾恭送殿下,有昭姬妹妹陪着,我不会无聊的。”
“昭姬?蔡琰?她怎么会在这里?”
刘辩有些意外,上次见面时卢植不是说要送蔡琰去河东卫家,怎么会跑到幽州来了。
“说起来昭姬妹妹也可怜,人还在半路上,那与她订婚的卫仲道就突发急病去世了。”
“那卫家以她克夫为名,拒不收留,臣妾就留她住了下来,自作主张之处,还望殿下勿怪。”
“哦,有什么怪不怪的,这点小事,你做主就行了。”
刘辩毫不在意,反正卫仲道早晚都是要死的,和克不克夫什么的有半毛钱关系?
自己现在也算是家大业大的,多养个闲人能怎么滴,自然是唐姬开心就好。
刘辩前脚出门,唐姬赶紧来到隔壁的房间,轻敲房门。
自从昨天知道刘辩归来的那一刻起,她心中就只装着他一个人,如果不是刚才顺口提起,她都忘了自己这个好闺蜜就在隔壁房间。
想到昨天晚上那么大的动静,她又不由得羞红了脸,是不是该让昭姬稍微搬远一点呢,唐姬心中暗暗盘算着。
“今天的议题有两个。”刘辩看着堂下的文武众人,心中升起了一丝异样的情绪。
堂下众人,就是他的创业团队了,有这么好的开局属实不易。
因此,他需要一开始就将框架搭好,各自的定位确定,越明确,清晰越好。
未来,在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时才不会乱,逐渐在这个框架内按照自己的规划成长为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
刘辩很清楚,自己比这些千古名臣唯一有优势的,在于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多了一千八百多年的知识储备。
这些知识储备包括了对未来大势的了解,对人才的了解,以及一千八百多年积累下来的智慧。
这些智慧包括了人类经历过的那么多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科技发展的路径。
他知晓封建王朝集权统治后续的演变,懂得商业资本如何逐步渗透并重塑社会结构,更对科技发展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刻骨铭心。
凭借着这份独特认知,刘辩能在众人还局限于当下农耕赋税、兵戈谋略的思维框架时,一眼看穿复杂局势背后隐藏的机遇与危机。
凭着这一点,他有自信,就算整个东汉末年的名臣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他。
但是,这样也很大的问题,他的这些知识他自己却没有落地能力,说难听点,就是纸上谈兵。
所以,他需要做的是掌握大方向,做好引导和规划,至于如何实现,具体的执行和落地,还是要靠大家群策群力。
“第一个议题,统一认识,解答大家的疑问,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都请明确问出来。”
“这将成为我们以后的惯例,在会议上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争论,可以质疑,但是,得出结论之后,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第二个议题,我将会做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对每个人都会有具体的任务安排。”
“现在,开始第一个议题,各位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尽管大胆地说,大胆地问。”
听完刘辩的发言,众人面面相觑,从来没有听说过主君是这样和臣下开会的。
“请问主公之志!”第一个站出来的是程立,这一点刘辩一点都不意外。
这个时代,君择臣,臣亦择君,程立已经年近五旬,自然不愿意在一个志向不同的人手下浪费时间。
而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应该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吧。
“我刘辩,乃汉室宗亲,帝王血脉,立志匡扶汉室,复我大汉荣光。”
“吾之一愿,肃清朝堂奸邪,还朝堂一片清正廉明,广纳各方忠志之士,不论出身贵贱,有才者皆可为朝堂所用。”
“令贤才各施其能,共议国是,使大汉律例畅行天下,政令如臂使指,一扫往昔颓势。”
“吾之二愿,秣马厉兵,守土安民,扬我大汉威名于四海,打造一个辉煌盛世。”
“吾之三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令百姓能安心耕织,重拾田园之乐。”
“兴水利,防旱涝之灾;建粮仓,备荒年之患。办学堂,使幼童皆有受教之机,培育贤良之才。”
“设医馆,遍寻良医,广集医典,研习药理,传承医道,不论贵贱贫富,伤病者皆免受病痛折磨。”
“与我大汉子民休戚与共,让万民尽享太平盛世之福祉。”
堂下众人愣愣地看着上方这名年方十八岁的少年,这回答已经远远超出了空洞的志向,这已经是一份完整的治国方略。
切中时弊,固本培元,高瞻远瞩,环环相扣、面面俱到,此等宏愿,真乃大汉之福。
尤其是当刘辩话语之间,不自觉散发出的王霸之气,令人心折。
“臣愿效犬马之劳,此生此世,万死不辞!”言毕,程立双膝跪地,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在场众臣,纷纷跪下行礼,包括卢植在内,没有一个人对程立此举生出逾矩之感。
文能定国安邦,武能冲锋陷阵,在这个年纪已有如此宏愿,得主如此,谁还在乎远在长安的天子会怎么想?
再说了,当今天子的皇位还是从刘辩手上抢来的呢,如果刘辩再抢回去,那也不过是物归原主而已,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