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孩子总是因为粗心丢分
一位家长留言说,他的孩子学习还不错,但每次考试总是因为粗心丢分。孩子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总是无法避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各位家长要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会粗心?孩子的粗心暴露了哪些问题呢?
大部分孩子粗心,反映的是对知识的熟练度不高。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会觉得非常简单,答案能脱口而出,这就是因为我们练得多了。我们去菜市场买菜,有的摊主年龄很大,他们用着老式的台秤称出菜的重量,能很快地算出价格。即使同时有好几个人买不同的菜,他们也不会算错账。为什么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却能计算得如此之快,如此准确?答案是经过积年累月的计算,熟能生巧,他的计算能力变强了。
学生反复接触一道题目六次以上,才会熟悉解法并且产生记忆。很多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把题目算错了,但是过后再算一遍就能算对。家长以为这是粗心导致的,其实是孩子对知识点不够熟悉。孩子不熟悉某个知识点,对它不够确定,或者没有掌握,在考试的时候才会出现失误。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认为自己是会做这些题目的——平时做对过,在考试时却做错了。本质上还是孩子对知识点不够熟悉,掌握得不够牢固。
孩子可能在平时接触过一两次同类型的习题,头脑中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概念的细节是什么,并未深究。考试时间有限,压力又很大,孩子就会因为不确定、犹豫而丢分。
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的话,我建议家长带孩子仔细检查学习程序和学习漏洞,让孩子养成康奈尔笔记法的记录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记录好重点、难点、薄弱点和混淆点,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不会丢不必要的分数,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有些孩子粗心是学习习惯造成的。这些孩子写作业时态度不认真,草稿乱涂乱画没有顺序,做题总是喜欢省略步骤,写完作业也不检查。此外,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等。这些不正确的习惯都会导致孩子在考试中丢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家长帮孩子规范学习习惯。比如,让孩子把每次作业当成考试来做,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如果提前完成,可以检查一下;在做作业时把不会的、不确定的习题标出来,带着疑问,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孩子听课会更有效果;听懂后把不会的习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反复做几遍,巩固加强;做题时草稿纸也要标上序号,方便查找。
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是有效学习的开始。如果使用过上述方法,孩子还是很粗心,就说明孩子的意识需要调整。很多孩子并不觉得粗心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这在学习和考试中很吃亏,他们读书也付出了很多努力,结果因为细节不完善,导致损失非常大。
至于为什么孩子不认为粗心是个严重的问题,我想也有家长错误认知的影响。一位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成绩都很不错,只不过有时候粗心,所以考试考得不太好。这时,我注意到他孩子的表情——得意扬扬、沾沾自喜,仿佛在说:“你看,我其实很优秀的,就是有点粗心。如果不粗心的话,也能考前几名。”
为什么很多家长喜欢讲这句话?因为他们有时候跟亲戚朋友聊天的时候,觉得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自己会很没有面子,所以他们讲孩子又是粗心,以挽回一点面子。
粗心是孩子失败后最容易被原谅的借口。其实不光有家长经常讲孩子就是粗心,老师也经常说“你的孩子其实很优秀,就是粗心了一点儿”,潜台词都是在原谅孩子。粗心经常被原谅,孩子也就不够重视,导致粗心延续下去了。家长对此必须予以重视,要告诉孩子,粗心就是水平不够,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
强者总是用结果在证明自己的强大,而弱者总是用借口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懦弱。当孩子真正地意识到粗心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同时克服它、战胜它,他的成绩自然而然会上升,他的良好习惯也会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