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8章 孩子的兴趣多变
一位家长说他家的孩子活泼开朗,对很多事情都有好奇心,但就是兴趣变化无常。比如,孩子在电视上看见明星弹钢琴特别优雅,于是吵着要学钢琴,可是没学一个月就放下了;看见同学擅长下围棋,又想学下围棋……孩子对任何兴趣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兴趣广泛的表现,无须大惊小怪。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
孩子的兴趣变化无常,最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兴趣属于不稳定的情境化兴趣。在心理学里,一般情况下,兴趣分为两种,一种叫作个性化兴趣,一种叫作情境化兴趣。两者的区别在于,个性化兴趣比较稳定;情境化兴趣具有即时性、自发性,侧重于情境的特征,即容易受外部条件环境的影响,因此它不稳定,持续时间比较短。
比如,孩子看见好朋友最近在学跳舞,或者同学在班级里演出时,跳舞特别好看,就跟父母说自己也要学跳舞。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这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孩子很容易被同伴、环境影响,一时兴起。一旦新鲜劲儿过去了,孩子的兴趣就会转移。这属于情境化兴趣。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舞蹈是一种展现美的艺术,是一种肢体语言,它可能改变自己内在和外在的气质等,于是他爱上了舞蹈,并且自发地去研究舞蹈的动作和精神。这种由内在动力自发地推动着自己继续向前的兴趣比较稳定,就属于个性化兴趣。
孩子兴趣经常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兴趣维持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成功体验。学习的过程一般都是从容易到困难的过程,刚学习的时候往往难度比较低,孩子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能够获得一些成就感。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孩子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有时候,孩子即使加倍努力,可能也无法获得像开始那样轻松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就与之前获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反差,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成就体验,产生了挫败感。这时,如果外部环境,如父母、老师不能给他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打击,孩子很可能会失去兴趣;再如一些家长直接给孩子贴上了标签,说“你看你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孩子就有了轻易放弃的理由,甚至自暴自弃。
孩子兴趣经常变化,还有一个原因是孩子容易受同伴、媒体等因素影响,喜欢跟风,有时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可,经常会和同伴在兴趣上保持一致。同伴喜欢什么他就学习什么,如果没有学习同伴所掌握的技能和兴趣,他会觉得沮丧,会觉得没有面子,自尊心会有点儿受不了。而在兴趣发展的过程当中,如果同伴开始发展其他兴趣,那么他可能又会转变。
所以,当孩子的兴趣在不断变化时,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是三分钟热度,要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回忆为什么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并尝试引导孩子认识当前兴趣的意义。比如,孩子是因为同学在班级表演唱歌才去学习唱歌的,在孩子想放弃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这样思考:如果再多练习几天,就可以像同学一样在班级演出了。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讲唱歌的意义,比如,可以让家里经常有愉快的氛围;可以借助歌声走进其他人的内心,与他人产生共鸣;可以登上舞台展示自己的魅力……这样引导有助于孩子从情境化兴趣转化到个性化兴趣。
第二,当孩子感受到兴趣活动有难度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孩子每一次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时候,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兴趣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第三,增加一些仪式感。比如,孩子对主持感兴趣,家长可以在开家庭会议时,让孩子来担任主持人;孩子在学唱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家庭聚餐时表演节目;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参观画展,让孩子欣赏名家的画作,让孩子看到自己进步的空间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从情境化的兴趣向个性化兴趣转变。
孩子有多种兴趣并不是坏事,家长要掌握从情境化兴趣到个性化兴趣转变的方法,去成就孩子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