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魔胎逃,张玉堂
金光照耀之处!
那一层厚厚的黑炁逐渐消融。
女鬼被金炁打中之后元气大伤。
黑白无常见对方露出了破绽,立马联手镇压邪祟。
黑无常用锁魂钩直接洞穿了刘寡妇的琵琶骨,白无常则是将哭丧棒打中她的天灵。
可哪怕如此,女鬼依旧忍着刻骨铭心的疼痛,将自己的一颗鬼头与躯干一分为二。
披头散发,面容毒辣,不见丝毫当初那个腼腆小寡妇的痕迹。
竟然朝着吴涛的方向飞去。
要不是吴涛从中作梗,这两个无常鬼又怎会是她的对手!
“呔!”
吴涛手掐金光诀,再度施展金光神咒,丹田当中有一团金光升起。
厉鬼的煞气与金光相互触碰的一瞬间,立马发出鬼哭狼嚎之声,她的头上燃烧起了火焰。
最后带着一股强烈的不甘,消散在了天地之间。
水面之上,她的身体也燃烧起了一道烈火,爆炸成飞灰。
黑白无常见历鬼被消灭,哈哈大笑道:“痛快!这妖孽总算伏诛!”
吴涛也正想松一口气,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询问无常鬼道:“二位可曾见到那个魔婴?”
黑白无常的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
“遭了!原来女鬼是拼了自己魂飞魄散,故意为魔婴逃出去拖延时间!”
土地突然恍然大悟地说:“是那条狗!刚刚有一条狗从池塘逃走!”
吴涛问:“可是一条浑身黑毛的恶犬?”
“不错!”
那条狗正是刘寡妇所豢养的来福。
刚刚一直都没有出现,没想到是偷偷带着魔婴逃了出去。
黑白无常叹气道:“这件事情可大可小,若是不能及时将魔婴找出来,让他随意附身到人的身上,必会遗害无穷啊!”
“看来这件事情我们必须要禀告给城隍了。”
黑白无常二人对吴涛匆匆告辞。
……
县衙那边很快也了结这一桩案,得出了是土匪抢劫。
不过明眼人自然一看就知道不是,毕竟哪家的土匪还会掏心窝子?
吴涛倒是不必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至于鬼婴的事情,就交给鬼神去办。
自己还是应该更注重于修炼。
他如今每日除了导引与正气歌外,又添加了一门金光咒的修持方法。
金光咒不光只能够用来外用,更主要的还包括内炼的环节,通过诵持金光咒,能够采炼自己丹田当中的金炁,同属炼炁的法门。
金光咒云:“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
此句就是点明金光养生之效。
闲暇之时,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电脑,自然只有通过读书来消遣,翻阅起了原主所留下来的各种书目。
原主身为举人,家中藏书颇多,三间房子其中一间就是书房,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经史子集,甚至还有志怪小说。
读书又何尝不是修炼。
人无二世,唯有通过书中才能够知晓自己认知之外,体验更多的不同。
吴涛发现这个时期的文风感伤为主,大抵是因为如今诸国混战,不似前朝那般大统一安定,这才会形成如此文风。
而天吴国如今的文风大多以温婉细腻,辞藻华丽为主,又因当今陛下宠幸佛门,所以文章也有许多佛门经书的痕迹,相对北方诸国的文风显得更加风花雪月了些。
正在悠闲看书之际,突然听见外面有人拜访。
吴涛将书册放下,出门一看发现来的是个熟人。
正是当日跟在张员外身边送银子的小厮。
小厮见到吴涛出来,也赶忙迎了上去,将手中的请帖双手捧着,递到他跟前说道:“家中牡丹花盛开,老爷正想办个花会,特地命小人送上请柬。”
吴涛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我会去的。”
小厮听到之后,就转身告辞回去。
“白吃的席,焉有不去的道理?”
第二日。
吴涛便翻箱倒柜,找出了一身最齐整的衣服,好好装扮了一番,才前往隔壁村赴宴。
这些日子通过导引法还有正气歌的修炼。
吴涛看上去已经不像当初那么面黄肌瘦,反而还有一股读书人的书卷气息,脸上也多了几分气血,就连原本操劳过度的白发都有改善。
如今看上去,让人有种十分自然和谐的感觉。
张员外家住在隔壁村,吴涛走去倒也不费脚力。
不过几盏茶的功夫,就走到张宅门口。
只见张宅坐拥数顷之地。
四周有栽种着柳树群荫,宅门口上方挂着红木烫金匾额,一对石狮坐落于宅门两旁,令人望而生畏。
吴涛走上门前,将请柬交给了张家的门子。
门子立即就把吴涛给带了进去,里三层外三层,走到正厅发现此时,张员外正陪同一个妇人在说话。
见到吴涛来到,张员外急忙起身。
“吴相公,可是叫我好等!”
吴涛也回了一礼,突然直接迎上了一道好奇的目光。
只见在张员外身后面,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时不时露出脑袋打量着吴涛。
张员外笑着将那小孩拉到跟前,身着锦缎织金袄子,腰间缠着一条碧玉色小腰带,脖子上还挂着一个纯金打造的长命锁,长得如同是个雪团子,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透露着一股难得的灵气。
“玉堂!还不快点见过吴先生?”
小孩怯生生地对吴涛行了一礼,随后又立马退到了张员外的后面。
张员外笑着说道:“此乃犬子,叫做张玉堂,乳名叫做拾香儿。”
张玉堂?
难不成是白蛇传里头的那个张玉堂?
还不等吴涛反应,又听见吴老爷说道:“实不相瞒,这孩子现如今已有五岁,也该请个启蒙先生。若先生不嫌弃此儿愚钝,请先生到我家来做个先生,也是小儿的造化。”
学童开蒙,要么就是上私塾村塾,要么就请有名的先生在家教馆。
张员外对于那些落地的秀才自然是看不中,吴涛便成为了他的不二人选。
“每月十两银子,每日只消来我府中教两个时辰,另外还有些茶水孝敬银子,先生以为如何?”
这个条件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很优渥了。
寻常的私塾先生一年也只能赚个八两。
张家是当地的大户,做的是香料买卖,甚至还在州城当中开了几家铺子,这点钱对他们来说倒算不了什么。
吴涛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果断选择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