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章 联盟整军迎强敌,徐州韬略御风云
击败袁术,联盟士气大振,淮南之地也在陶应的治理下逐渐恢复生机。但陶应清楚,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袁绍统一北方后,野心膨胀,对南方虎视眈眈;曹操在陈留厉兵秣马,同样不甘示弱。徐州及联盟必须迅速做出应对,方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陶应再次召集联盟核心成员齐聚徐州,共商大计。将军府中气氛凝重,众人皆知此次会议关乎联盟生死存亡。
“如今袁绍坐拥北方四州,兵强马壮;曹操在陈留积蓄力量,其心难测。我们联盟虽有淮南新地,但根基未稳,诸位可有良策?”陶应率先开口,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周瑜起身,神色坚定:“以我之见,当务之急是整军备战。联盟各方抽调精锐,组建一支联合王牌军,统一训练,协同作战。同时,我们需加强水军建设,掌控江淮水域,进可攻、退可守。”
刘备沉吟片刻后说道:“除军事外,人心亦是关键。我们应广施仁义,在新占之地安抚百姓,招募贤才,稳固根基。如此,方能上下一心,抵御强敌。”
众人纷纷点头,随后展开详细讨论,最终敲定一系列应对策略。军事上,联盟组建五万余人的联合王牌军,由陶应、孙策、刘表各派得力将领共同指挥,于徐州设立训练营,进行高强度训练,涵盖阵法、骑射、攻城等科目。水军方面,江东派出经验丰富的将领,协助徐州、荆州打造战船,训练水军,在长江、淮河交汇处设立水军基地,互通情报,协同巡航。
内政上,各方在领地内推行仁政,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安置流民。陶应更是亲赴淮南各地,视察民生,开仓放粮,组织百姓修缮水利,恢复生产。一时间,淮南大地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百姓们对未来重燃希望。
在人才招募上,联盟于各地设立招贤馆,广纳贤才。徐州学府也扩大规模,吸引四方学子前来求学,为联盟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随着各项举措稳步推进,联盟实力日益增强。但陶应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每日都会前往训练营和水军基地,查看训练进度,鼓舞将士士气。
一日,陶应正在训练营中观看士兵操练,陈到前来汇报:“主公,联合王牌军训练已初见成效,士兵们配合愈发默契,战斗力显著提升。”
陶应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但不可掉以轻心。袁绍、曹操皆是劲敌,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
与此同时,曹操在陈留也没闲着。他召集荀彧、郭嘉等谋士商议:“陶应联合江东、荆州,势力渐大,如今又得了淮南,已成我心腹大患。诸位可有破敌之策?”
郭嘉微微一笑:“主公勿忧。联盟看似强大,实则内部各方各怀心思。我们可先派使者前往江东,离间孙策与陶应的关系;再暗中联络袁绍,怂恿他南下攻打徐州,待他们两败俱伤,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奉孝果然足智多谋!就依你所言,速速安排。”
而在冀州,袁绍也在与田丰、沮授商议南下之事。田丰进谏:“主公,如今虽统一北方,但根基未稳,且陶应联盟实力不容小觑。此时南下,恐非明智之举。”
沮授也点头道:“主公,田别驾所言极是。我们应先巩固北方,发展经济,待实力足够强大,再图南方不迟。”
袁绍却不以为然:“我拥兵百万,战将千员,何惧陶应小儿?此次南下,定要一举荡平徐州,称霸中原!”
最终,袁绍不顾劝阻,决定出兵南下。他集结三十万大军,以颜良、文丑为先锋,浩浩荡荡向徐州进发。
陶应得知袁绍出兵的消息后,迅速做出部署。他一面传令联盟各地,进入紧急备战状态;一面命臧霸率领骑兵,前往边境侦查敌军动向;同时,与周瑜、刘备等人商议作战计划。
“袁绍此次来势汹汹,但我们联盟也并非毫无胜算。”陶应说道,“我们可利用徐州的地形优势,在险要之地设伏,先挫其锐气;再以水军截断其粮草补给,断其退路。”
周瑜补充道:“我江东水军可在淮河下游拦截袁绍的补给船队,配合徐州军作战。刘备将军可率荆州军从侧翼出击,扰乱袁绍军阵脚。”
刘备表示赞同:“我荆州军定当全力以赴,配合联盟作战。”
徐州城内外,百姓们纷纷行动起来,协助军队搬运物资、修缮工事。士兵们士气高昂,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这场决定联盟命运的大战。陶应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愿联盟齐心协力,击退袁绍,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