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那年,不做替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被人鄙视的小本生意

胡慧娟的问话很突兀,让我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我苦笑了一下:“我结了婚,不过结婚的那天,我又提出了离婚。”

胡慧娟好奇的追问:“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

我耸耸肩:“婚事是家里人介绍的,接触以后,才发现那个女孩假的很,而且心不在我身上……所以想着长痛不如短痛,干脆离婚算了。”

“我懂我懂!”胡慧娟恍然大悟:“就像那个什么《心雨》里面唱的,因为明天,我将成为别人的新娘,让我最后一次想你……”

我没想到胡慧娟居然能够这么准确的猜到,不禁感慨的说道:“是啊,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刘秀惊讶的看着我,她好奇的问道:“既然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向厂里的同事说清楚?”

没等我说话,胡慧娟就说道:“这种空口无凭的事情,你让他怎么说啊?而且这种事情让别人知道了,还不得被人笑话好几年?你回到齿轮厂可别到处瞎说,到时候小李在别人面前可就抬不起头了。”

不得不说,胡慧娟的脑袋转得很快。

只是想起重生前被袁霞欺骗了三十多年,我心里就感到一阵难受。

见我心情不好,她们便也离开了。

吃完宵夜,靠在墙边打了个瞌睡,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了。

刘家人虽然悲痛万分,但是到了这个点,绝大多数人已经睡着了。

火盆里的纸钱缓慢燃烧着,刘成武和胡慧娟坐在板凳上,用铁钎拨弄着火盆,口中在低声聊着什么。

我把快要烧完的蜡烛和柱香换掉,然后又去泡了杯浓茶给刘成武。

夜深人静了,我和刘成武之间,终于可以谈点正事了。

寒暄了两句之后,刘成武就向我问道:“小李,这次你给我们刘家帮了大忙,我也不知道有什么能够回报你的,所以想问问你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

刘成武的语气中带着自信,仿佛成了有求必应的阿拉丁神灯。

我向他说道:“刘秀有一台CD和录音带两用的随身听……”

刘成武微微一笑:“你想要?我送你一台吧。”

我摇摇头:“我不是想要那种随身听,我是看到刘秀那儿有几张自行烧录的CD光盘,还有自己翻录的歌曲磁带,我想问问,你们是不是有那种音频设备。”

这回轮到刘成武惊讶了。

“没错,确实有……”刘成武好奇的问道:“可是你要那个东西干什么?”

我踌躇满志的说道:“我打算做点磁带去卖。”

刘成武愣了几秒钟,然后把他的兄弟叫醒:“老三,老三你醒醒,问你个事……”

刘成武向他三弟询问了几句,然后给了我肯定的答复。

音频转录设备、CD刻录机这些,搞音像生意的刘三叔全都有。

我暗暗松了口气,心想辛苦了一整天,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九十年代初,录音带在城市里已经比较普及了。

由于版权意识不强,所以这年头盗版横行——刘三叔其实也是做盗版的。

即便是做盗版,录音带本身也有差别。

氧化铁的高清录音带,俗称“黑带”。

而质量比较差的录音带,则是黄褐色的塑料条,音质要差很多。

一盒录音带售价六到十元不等,但成本摊下来也就五毛到一块钱,可以说是暴利了。

毕竟制作录音带的塑料壳、氧化铁磁带,都是按斤称的低廉物品。

唯一需要投入的成本,就是音频转录机、CD刻录机这些东西。

我低声询问,刘三叔耐心的解释着:“最好卖的是收录两用机,个头不大,带天线的那种。”

“随身听是有了,但是买的人不算多。”

“倒是积木小游戏机的销量还不错……”

虽然我看起来不像是个做生意的,但刘三叔是那种和气生财的典型华夏商人,对我的问题答得颇为详尽。

经过询问之后,我得知刘三叔经营着省城最大的音像制品店,但是录音带和CD的产量和销量都不高。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能够录制的歌曲就那么几首,顾客买了一次,也就不会重复买了。

而CD的音质虽然好,但是CD机那玩意在国内一直没能打开销量——因为再过几年,VCD、 DVD的大潮就要到来。

那种VCD 、DVD机器,当时国内的家庭几乎都有。

在这场带来巨大利益的浪潮中,泳装音乐光盘更是卖得天昏地暗。

我只是个普通工人,家里刚刚因为结婚掏空了积蓄,现在我能够赚钱的方式并不多——所以音像制品,是原始积累的一个途径。

我希望刘三叔能借两台音频转录设备给我,我会按照设备价格的百分之二十支付租金。

刘三叔倒是豪爽:“你要用就拿两台去用,反正我这边也用不上那么多。”

我向刘三叔不停道谢,并承诺赚了钱之后,按比例给刘三叔分红。

看刘三叔的眼神,应该是不相信录音带这种小东西能赚钱的。

现在的录音带,属于录音机的附属品,真正来钱快的是买录音机、收录两用机,一台就能赚个上百盘录音带的钱。

作为省城音像店的老板,刘三叔肯定是看不上我的这种小生意。

毕竟零售一点录音带,也就赚个辛苦钱罢了。

说到底,我没有本钱、没有人脉,只能做点小本生意。

但我并不在意……

第二天,正式拜祭了刘家爷爷之后,我骑着摩托车踏上了归途。

回到齿轮厂之后,我发现谣言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