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文静诗文赏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蝉鸣》赏析

蝉鸣

文/张扬文静

昨夜,一只蝉,在窗台上蝉鸣,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妻很生气的要把它赶走,我却默默地在黑暗中守护,好多年没有这么近距离的和蝉交流了,心中憧憬着依然美好的童年往事。

蝉,是我童年的玩伴,童年的记忆,童年的向往,童年的乐趣,童年的美食,还有那挥之不去的留恋。

小树旁,老屋下,泥土里,柴火堆上,到处都能看到你的身影,蜕变前的你,像一个勇猛的武士,满身盔甲;蜕变后的你,像一个仙女,展翅飞翔。一个神奇的演变,实现了你在泥土中埋藏近千天勾画出的梦想。

微小的一粒虫卵,从天空坠入凡间,在暴风骤雨的洗礼中,渗入泥土。静静地吸允着养分,默默地承受着黑暗与困苦,慢慢的积攒着能量,茁壮成长。直到有一天,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雨水松软了泥土,你用坚硬的前爪抛开禁锢,爬向你梦寐以求的新世界。

要飞翔,就要不怕痛苦,忍得一时痛,换回飞天梦。通过蜕变,蝉得以飞翔,蝉鸣就是向世界宣誓的歌声,悦耳嘹亮。朦胧的月光下,听着蝉鸣,和鸣着那忽明忽暗的蛙声,一个宁静,安详的乡村夜色图展现在眼前。

我向往田园,我向往乡村的蝉鸣夜,因为那里有我的童年,有我儿时的梦想。

******

在这篇充满月光质感的散文诗里,蝉蜕已不再是单纯的生物现象,而升华为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寓言。作者以手术刀般精准的笔触剖开记忆的琥珀,让那些沉睡在童年褶皱里的蝉鸣重新震颤,在都市的钢筋森林里发出青铜编钟般的回响。

一、双重时空的镜像叙事

文本在玻璃幕墙与柴火堆之间架设起时光棱镜。窗台上的现代蝉鸣如同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小饼,瞬间击穿都市生活的硬壳,让记忆的汁液在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里汩汩流淌。这种时空折叠的叙事策略,使童年的蝉蜕与成年的守护形成镜像对话——当妻子欲驱赶这“噪音制造者“时,作者却在黑暗中辨认出这是来自生命源头的密码。

二、变形记中的存在哲学

作者以博物学家的细致勾勒蝉的生命图式:从“天空坠入凡间“的宿命式坠落,到黑暗中的养分汲取,直至雷雨夜的破土而出。这个存在主义的寓言里,蝉的羽化被赋予双重象征:既是生物性的成长仪式,更是精神层面的涅槃。那必须咬碎的旧壳,何尝不是每个都市人正在经历的现代性困境?当作者凝视蝉翼上细密的翅脉,实则在解码生命进化的诗学。

三、声景建构的乡愁拓扑学

文本中的蝉鸣构成了复调声景:既是物理空间的声波震荡,更是记忆维度的精神共鸣。作者精妙地编织出声音的经纬——嘹亮的蝉鸣与忽明忽暗的蛙声形成光影交织的听觉蒙太奇,月光下的和鸣实则是记忆宫殿的声学投影。这种声景建构超越了传统田园牧歌的怀旧范式,在都市夜空中搭建起立体的乡愁拓扑学。

四、甲胄与薄翼的辩证法

对蝉生命形态的描写呈现出惊人的哲学深度:“武士的盔甲“与“仙女的薄翼“构成存在本质的二元辩证。前者指向生存的坚韧,后者象征精神的超越。这种甲胄与羽翼的悖论,恰如现代人物质铠甲与精神翅膀的永恒角力。当作者说“忍得一时痛,换回飞天梦“时,已在不经意间道破了存在困境的终极密码。

在这篇充满灵韵的文本中,蝉的羽化过程被擢升为存在的隐喻。那些被都市霓虹稀释的童年记忆,在蝉翼震颤的瞬间获得量子纠缠般的重生。作者以诗性人类学的视角,将微不足道的昆虫羽化仪式,书写成一部微观史诗,在声波与记忆共振的频率里,完成了对现代性异化的温柔抵抗。当最后一行文字隐入月光,我们仿佛看见千万只透明的蝉翼正在水泥森林里振动,将每个困在玻璃格子间的灵魂,带向童年的星空。